分享

这些东西吃多了“有毒”, 别再当做补品随便吃啦!#UC订阅号#

 南方天天阅读 2016-12-23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养生”,“保健”。但维生素和一些其它的营养素可不一定就越“补”越健康,如果不遵从医嘱盲目进补,当心反而会引发各种疾病!

我国自古就有“进补”的传统,体弱生病、孕妇初产,都会被认为需要“补一补”。时至今日,营养知识的普及和一些广告商的大肆宣传,使得“补”逐渐和“营养素”这个概念结合起来了。

孕妇刚生产完,赶紧来些大鱼大肉,补充体力还能帮着下奶;

小孩算数都做不好,是不是智力有问题?赶紧补补锌!

听说人老了就容易缺钙,不行,我得买点钙片回来吃!

这些仿佛都成了生活中无需多说的常识。不过,即使是水喝多了,也都会“水中毒”呢,这些营养素,能随便补充吗?

1、蛋白质

人每天都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满足机体的更新、维持生命活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不过别以为蛋白质是多多益善。蛋白质无法像脂肪一样,在体内存储起来慢慢消耗,过量的蛋白质大部分只能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掉,所以啊,这钱算是白花了。。。

更可怕的是,对于肾脏不那么健康的人来说,这样无疑会加重肾负担,造成不可逆的肾损伤。而对于健康人来说,过量的蛋白也会导致血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并能增加患泌尿系统结石和痛风的概率。

正常体力活动的成年男/女性每天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分别是80g和70g。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运动人士、重体力劳动者、恢复期病人,每天通过均衡饮食所补充的蛋白质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也不建议多吃大鱼大肉、鸡蛋、甚至额外吃蛋白粉来“大补”。

2、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与可以通过尿液排出的水溶性维生素B、C不同,人体如果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只能蓄积在脂肪组织内,因此很容易发生中毒。

维生素A慢性中毒时会引发骨痛、瘙痒、出血、儿童身材矮小、肝脾肿大等症状,维生素D中毒会导致高钙血症、运动失调、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孕妇早期补充过量维生素A、D都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由于不当食用鱼肝油、维生素AD软糖、或盲目补充维生素药剂而导致的维生素A、D中毒案例并不少见。所以,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健康,赶紧抛弃“维生素多吃点总没错”的想法,收起那些鱼肝油和维生素软糖吧,维生素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钙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刮起了全民补钙的风潮。怕孩子骨发育不良,补钙!怕自己骨质疏松,补钙!一些妈妈甚至要在孩子的“高钙奶”中再放上两片钙片,生怕自家的孩子补少了。就连鲜奶、饼干等食物,也纷纷推出了“高钙”版。

不过补钙可也得慎重了,钙摄入过量的危害,可比钙摄入不足大得多:出现高钙血症、钙在组织内沉积导致肾结石、心脏损伤、血管硬化,高钙还会抑制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事实上,婴幼儿通过奶粉获取的钙质是完全足够的,而正常人每天的钙摄入推荐量是800~1500mg,除非是经确诊严重缺钙的病人,一般都是可以通过牛奶、虾皮、豆腐等食物来获取足量的钙质的。

4、锌

补锌已经成为既补钙之后,妈妈们热衷的又一个进补话题了。与补钙类似,广告商一味地强调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却对过量的危害只字不提。

锌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健康人对其需求量很小,超过60mg就有可能引发中毒。过量的锌会在人体内蓄积,抑制人体内铁的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长期补锌过多,儿童成年后还更容易患上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儿童和孕妇补锌也同样需要遵从医嘱,千万不能仅凭自己主观想法而胡乱补锌。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健康咨询】。


欢迎关注我的UC订阅号:健客健康咨询
微信公众号:jk-zix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