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平/文
由谁出拳不重要。这个出拳的人可以是剧中的主人公,也可以是配角,可以是一个小角色,甚至路人甲,核心点在于,这个出拳的承受者必须是你的主人公!这拳要砸在主人公身上!而且,这一拳要打乱了主角的生活常态,并一下子把他带入某种困境,这种困境必须逼着他做出某个对应的行为和行动——戏剧动作。就是要让主人公动起来! 让主人公动起来就好看了!尤其是一个逐渐让我们倾注了情感的主人公,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情感,形成对下一步的预测和猜想,并对最终结果产生好奇和期待。 不能引起连锁反应的拳,不是好拳。我见到过很多没有经验的编剧,他们起了很好的头,让某个人物出拳,砸在了主人公身上,让主人公有了反应,并开始行动。但是非常可惜的事,一件事刚刚发生,还没有演变,后果也还不够严重,就很轻易地被人物解决了。A和B误会了,几句话就解除了误会;C和D打起来了,出来一个和事老,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喝顿酒就讲和了;刚一装车,肇事者立马掏钱就赔,或者被撞者心地善良很快就原谅了肇事者,放人放车。这样的话,我们在接下去的写作中会非常累,我们要不断地想出拳的人,不断地设计打拳,不断地设想新的事件,写了第一集,不知道第二集写什么,写了第二集,第三集仍在茫然中。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观众看起来还觉得支离破碎,松垮散乱。 换句话说,故事,就不应该是一盘散沙,而应该是一连串有逻辑关联,不断推进的一个序列事件。事情就是要这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环环相扣,愈演愈烈,欲罢不能,一发不可收拾地发展下去的。要让主人公面临连环困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要有一大波僵尸又一大波僵尸(再是大波也只是僵尸啊)朝着主人公袭来。 《亡命天涯》里金贝尔医生回到家中,见妻子躺在血泊之中,正好瞥到一眼有一个安装了假肢的人越窗而逃。正当他准备对妻子施救时,警察已经赶到,他被当做最大的杀人嫌疑犯带走。太多的证据指向他,怀疑他是罪犯,他还没有来得及申辩,已经被判极刑。押运过程中遭遇车祸,又柳暗花明地给他创造了一次逃亡的机会。于是他冲出藩篱,踏上了一边逃亡一边反击的复仇之路。在《爷们儿》里,李国生本应喜迎女友,打报告结婚,结果惨遭小人陷害,将女友家庭出身不好的内幕上报部队领导。组织和领导考虑到他的特殊工作(修战斗机),给了他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和女朋友断绝往来,回归部队,正常提干升职;要么继续和女友保持恋人关系。跟女朋友在一起,就得作为战士复员,离开部队,前途莫测。李国生生来就是个情种,他选择的后者——不离开女朋友。这个选择遭致他今后人生的不平静,他后来的生活注定坎坷艰难。可以说,李国生所遭受的女朋友来访这一拳,就是一拳定乾坤,打乱了他的一生,把他打进了无边的困境,也打出了一部34集的电视剧。 你说,这一拳重要不重要?
这里说的意思,是找到一个人物出拳之后,要由此而引起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及戏剧冲突,让他们之间产生纠葛,结下梁子,形成纠结,进行交手。人物仿佛如太极推手,你来我往,来而无往非礼也。就是要形成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较量和较劲,这才是好看的戏。 看过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的人一定还记得,那个刚从北京到美国洛杉矶闯世界的李清(徐帆饰)万万没想到一下飞机就被人委托看房子,更没想到的是孤身一人身处他乡的她,遇到一个极不靠谱的国际混混刘元(葛优饰)。刘元进而向她提出一个非分的请求,要让李清把别人托她临时看管的房子借给一个剧组拍电影——这就是出拳!本来李清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权利让外人使用这套房子,可经不住“老乡”刘元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竟然答应了。从此,李清就开始了和这个冤家若干年的倒霉经历,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的冲突和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分分合合,聚聚散散,起起落落,恩恩怨怨。 原来,一套电视剧、一部电影、一台话剧,甚至一个单元故事,要讲好它,就得起这个“翻”,而起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出拳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