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亭诗词】羽染千秋墨 身沾万里尘

 WENxinHANmo 2016-12-24



羽染千秋墨  身沾万里尘

作者;王赵明  编辑;温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寒鸦戏水 项斯华 - 古筝领奏 渔舟唱晚




梅花亭



本词背景:那次周末我去城区走走看看,经过地下通道时看见那些拉二胡的老人,其实大部分人拉的是不成调的,但是他们也是靠自己仅剩的能力养活自己,一样活出尊严,让人很感动,所以我写下这首词以记之。







贺新郎*冷街

立冬已七天,天凉地冻教身寒,

裤薄衣单。

街角哀怜求食者,此时节更显难。

身残体弱北风剜。手拉胡琴少客官。

眠中鼠扰、肚里虫钻。

无处栖,无处餐。

富者出行不沾尘,豪门入店价嫌贫,

如此这般。

亿万身家捐百一,定是千传万刊。

围来自古多旁观。此时天气又凶残。

近日猖狂、来日怎拦。

大小雪,大小寒。




本词翻译:立冬过了有七天了,天气愈加寒冷,但衣服有些单薄。繁华热闹的街角有些乞食的老人很可怜,这种天气应该更难熬了。他们的身体很虚弱,有的还残疾,北风刺骨如剜肉。艰难的拉着二胡,但是却没有几个人因此停留。睡着的时候总是被老鼠侵扰,肚子饿的时候像是虫子在咬。没有好点的地方睡,也没固定的地方吃饭。某些有钱人出门坐着车,身上一点灰尘都沾不到,某些更有钱的人去商店买衣服还会嫌价钱配不上他的身份,这样的人我嗤之以鼻。某些身价亿万的人捐了九牛一毛,就想让人们都谈论刊载他的事迹。而自古以来围观者都是看热闹的多。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最近还经常刮强风,那些老人该怎么度过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四个更冷的日子啊。




梅花亭



本诗背景:雪喜欢以大张旗鼓的姿态从天而降,而霜总是悄无声息的在早晨出现,什么时候消失的也没人关注。它没有雪那么白,那么多,那么美,也不能供人们玩耍。宁化乌有,不容践踏。因此我写下这首诗,以物喻人。







覆在他身非落地,容颜似雪不同门。

不肯行人如踏雪,晨炊日照化无痕。




本诗翻译:霜总是盖在其他东西上而并非直接落在地面上,它的样子和颜色很像雪,但它们是万万不同的。因为霜不肯像雪那样落在地上任人踩踏,所以人们还在做早饭的时候它就消融无迹了,而那时人们还没有出行呢。




梅花亭



本诗背景:有的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也有的人自恃帮了人家一丁点忙,就认为别人能成功全都是靠他,功劳也全是他的,还得常给他戴高帽,时常得感恩戴德,否则就是他口中的忘恩负义白眼狼。其实你帮了人家,人家心里自然感激在心,你有难时,人家自会报恩,何须如此呢。








吹落北风无语怨,余香雪染得便宜。

天然自白非沾雪,秉性生来傲骨儿。





本诗翻译:被凛冽的北风吹落在地上并没有说什么怨言,残留的余香被雪吸收了,雪占了梅花的便宜,反说是因为雪之白而使梅白。但是梅花的白本就天生如此,并不是因为沾在雪上而沾了雪的光。梅花的秉性天生就这样,它有这份傲骨,不能触及它的底线。




梅花亭


本诗背景:岁在癸巳之年,适逢劳动之节,与校活动登银瓶山之巅也。石奇径斜,草木渐湿,翠岭飞鸟,云雾袭人。至云梯时,见几人置身于云雾之中飘然而下,似仙人下凡也。或山巅之云雾能去尘世之烦忧。少顷,我等亦上云梯登顶峰。站脚处仅如车盖大小,近观远望皆茫茫白雾。听闻古时东坡曾游于此地并有题诗,吾虽不才,亦欲左拿好酒右提笔,赋诗以记今日之游。








登银瓶山

久仰银瓶最顶峰,东坡到此有遗踪。

悬崖取径由彭祖,绝涧依山任水汹。

盼得凉亭揉脚后,云梯雾绕敢前冲。

贫身不畏无扶倚,但肯攀登敢驯龙。





本诗翻译:早就听说过东莞的最高峰银屏山的大名,当年大文豪苏东坡也曾攀登过这里。传说这座山的开山祖是一位彭姓老者,他带领这里的居民开山凿路,那些山涧弯曲陡峭,任由溪流成瀑。好不容易看到有个凉亭可以歇息下,揉揉酸痛的脚,快到山顶时,只有一条唤作“云梯”的窄路直通山顶,那里云雾缭绕,几乎看不清阶梯,但是刚才已经休息好了,现在也敢往前冲得去。终于到了顶峰,然后我在回想这近三个小时的攀登过程,我觉得攀登的时候,不要害怕路途艰险,或者没人帮扶,更不能半途而废,只要肯坚持下去,一步一步的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山顶。



梅花亭


本诗背景:今天是教师节,我去拜访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老师与我小饮了几杯后,便同我一起来到我读小学的学校。越靠近学校,我越觉得自己在靠近童年,靠近当年自己那颗纯净的心。自十三年前我离开后,就没再去过了,也许是因为学校就在本村,我经常从那里路过,以至于太熟悉而生疏了吧。而今去学校重游,我也已为人师。我会努力像老师们当年教我时那样耐心地去教我的学生,今天我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感谢所有的老师们!






游母校

经文早启聪,始龀首开蒙。

比及成师后,吾师已老翁。





本诗翻译:我还没正式去上学的时候,我的祖父就开始用传统的启蒙教材教我诵读“弟孝三百千”。我八岁的时候才开始去学校上学。等到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也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当年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们却大多已经白发苍苍了。




梅花亭


本诗背景:从阳春三月燕子来我家筑巢开始我就在想如何描写它呢。燕子夫妇徘徊选家时,我看到了它们的谨慎和品味;它们衔泥筑巢时,我看到了它们的共苦和辛勤;它们生儿育女时,我看到了无私和慈爱;它们教雏技能时,我看到了责任和耐心;……。如今四个月了,雏燕早已学会了飞翔和捕食,早出晚归,那个窄窄的巢早已盛不下它们了,但是盛满了整个春天,还有以后的春天。胡诌一首以记之。






春分玄鸟至,落户待如宾。

羽染千秋墨,身沾万里尘。

翻风裁细雨,觅食喂雏肫。

半个菠萝碗,盛来几许春。





本诗翻译:燕子在每年春分时节就会来到乡村筑巢孵雏,村民们待它们如宾客般。它的羽毛乌黑发亮,像是染过墨一样,也许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学作品描写它们吧,它们飞跃千山万水,身上也沾染了些灰尘。外面细雨绵绵时,它们也依然会飞出去,似乎在跟风雨相斗一样,其实它们只是不辞辛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给幼燕吃。它的巢穴像是镶嵌在墙壁上的半个碗,那个碗的外形像是个菠萝,就这样小的一个巢穴,却带来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天。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