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麋鹿和圣诞老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木头1018 2016-12-24



周末就是圣诞节啦~!

作为西方最为重要的节日,外国朋友自然少不了用大量的装饰品营造出节日气氛,虽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小的曲折。



也有不少商家抓住商机,制造话题。比如日本著名的披萨连锁店D会社,今年决定训练驯鹿在日本北部的石狩市(Ishikari)运送披萨。



谈笑之余,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圣诞老人的坐骑,驯鹿已经成为了圣诞节的代表性元素之一。驯鹿与人类的渊源要追溯到200多万年以前。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依赖它们(吃掉它们)延续生命,因此逐渐对它们产生崇拜和敬意。后来,它被西方人视为圣洁欢乐和祥和的象征,被赋予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又和圣诞老人的故事联系到一起。


▲象牙雕 游水的驯鹿(swimming reindeer) 距今一万三千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了解了驯鹿和西方文化的密切关系,你知道生活华夏大地的我们的祖先,也有曾一位相似的朋友吗?


这位朋友就是麋鹿


等等!为什么说了半天都是驯鹿?
驯鹿和麋鹿难道是同一种动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麋鹿和圣诞老人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答:没关系!


麋鹿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就是我们俗称的“四不像”。由于外形的相似,人们混淆了驯鹿和麋鹿。但其实通过它们的角,我们就可以简单区分驯鹿和麋鹿!


雄性麋鹿“倒三角”形的角是它们区别于其它属最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


▲雄性麋鹿


驯鹿的角,不仅同时见于雌雄两性,而且前后两枝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后枝再分叉的数量远多于前枝。通过这种最直观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简单区分驯鹿和麋鹿啦~

不如再直观一些?


▲麋鹿的角和驯鹿的角


虽然麋鹿和圣诞老人没有关系,但它和华夏文明渊源深厚。


研究表明,在距今约三百万年前,麋鹿和人类同时起源。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环境适宜,它们的种群迅速发展,并在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足迹遍布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中国麋鹿化石的出土地点
图片源自蒋志刚,李迪强《土地覆盖变化与普氏原羚和麋鹿的保护》


新石器时期,人们将麋鹿作为食物来源之一。因此,许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麋鹿角和骨骼化石,且数量众多。


▲麋鹿角 河姆渡文化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麋鹿骨骼化石 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泰州博物馆



此外,它们的角是当时制造工具的原料。很多鹿角上有加工的痕迹,有的被切削,有的已制成角器。


比如下图这件出土于青墩遗址的、表面有刻划纹的麋鹿角,距今有5000-6000年。在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这样的麋鹿角,角上的符号被认为可能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刻划纹麋鹿角 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南通博物苑


此外,青墩遗址还出土了鹿角制成器柄和若干可能被当做“回旋镖”使用的投掷器。投掷器用麋鹿角的分叉处制成,其一面磨制较为平整,三个端部均磨出刃口。看来,出奇制胜是来自先民的大智慧。


▲青墩遗址中出土的鹿角器线描图
图片源自《江苏海安青墩遗址》



商代,麋鹿仍然是人们的狩猎对象,并得到了一定规模的驯养,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安阳殷墟数次发掘出土的6000余件动物骨骼中,麋鹿的数量超过了1000件,数量与猪、牛相当。因而可以推测麋鹿是当时很常见的动物,且数量十分丰富。




李孝定先生进一步认为,麋”从眉還有象形的成分。因为麋眼睛小,眼边的眶下腺却很显着,像两道黑眉毛,故甲骨文加“眉”以会“麋”。这样相似又有差别的书写方式体现出当时人们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甲骨文中的一组“鹿”与“麋”


到了西周,周天子开始将麋鹿驯养在园囿之中。《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描绘的就是文王在园林之中,雌鹿安然自得的美好画面。《孟子·梁惠王》中又进一步提及:“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说的是周文王借助民众的力量建造了灵台和灵沼,民众因为其中有麋鹿鱼鳖而欢欣。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做法得到延续。诸侯效仿周天子营造自己的园囿,麋鹿是其中常的的动物之一。


在诸多国家中,楚与麋鹿的关系尤为密切。他们对麋鹿的喜爱上升为了一种崇拜和信仰。



楚墓中出土的文物很多都与麋鹿相关。


比如将真实的,或仿制逼真的麋鹿的角枝插在面目狰狞的兽头顶,底部再加方座,制成怪诞恐怖的楚式镇墓兽,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这种镇墓兽在雨台山、九店墓地大量出土,虽然形制上存在变化,但一对鹿角始终引人注目。


▲彩绘云龙纹单头镇墓兽 战国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木雕双头镇墓兽 战国 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又如将虎座、凤身、鹿角三部分套榫相接而成的虎座飞鸟,器身饰以彩绘,精湛别致。有学者推测,虎座飞鸟可能是楚人巫师使用的法器,用以引魂升天。


▲虎座飞鸟 战国 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此外,还有以鹿角装饰的彩绘漆木鹿和彩绘鹿鼓。还有大量以彩绘、镂雕等方式表现出的鹿,无不展现出楚人对他们的热爱。


▲漆木卧鹿 战国 九连墩2号墓出土



▲彩绘木雕小座屏 战国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汉代开始,由于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等活动加速了破坏麋鹿栖息环境,加之寒冷期的到来,野生麋鹿的数量开始锐减,只在个别地区还有较大群体。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海陵县,包括现在江苏的泰州、海安和如皋西北部。



这些地名是不是听起来有些熟悉?对,就是我们前文所展示的出土了完整麋鹿骨架的泰州。出土大量刻划纹麋鹿角的青墩遗址位于安海市,同样在汉代海陵县的范围内。


西晋张华在他所著《博物志》中写到:“海陵县多麋,千万为群……”海陵县建制于西汉武帝时期。这说明,此时海陵地区还生存着一定规模的麋鹿群体。


▲博物志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录了药材麋脂,提及:“今海陵最多,千百为群。”这将海陵地区野生麋鹿群的活跃时间延后到了6世纪。


▲陶弘景


元朝泰定年间,杨维桢在如皋留下了诗句说: “经营别野庐,聊与麋鹿邻”。这说明元朝海陵地区还分布有野生麋鹿,但数量不明。


明代,万历《如皋县志》则直接指明:“如皋海陵故地,(麋鹿)而今绝少,岂地气变迁耶?”


这样,到了明末清初,野生的麋鹿近乎绝迹。


难道,这位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朋友就要这样走向灭绝的困境?


当然不是!
一切希望都来源于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

南海子

这片位于北京永定河冲积扇上的湿地是清代皇家行围要地。当野外的麋鹿近乎绝迹时,作为狩猎对象驯养在这里的麋鹿得以勉强将种群延续下来。1900年,八国联军将这里的麋鹿掠至欧洲,从此,这一物种在它的故土销声匿迹。最终,它们在英国的乌邦寺(Woburn Abbey)定居下来。直到1985年,经过中英两方面协商,麋鹿被重引回中国,我国的麋鹿种群得到恢复。南海子作为它们曾经的故乡,建成了南海子麋鹿苑,又成为它们的新家。



▲在南海子麋鹿苑生活的麋鹿群

 

到这里,我们的故事就讲完了。

……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问题

平安夜圣诞来人骑着驯鹿、穿过烟囱来送礼物

我们的灶王爷除夕夜也会来送祝福

他是骑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