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年农民干什么最挣钱?

 秦朗ppa1gpyqph 2016-12-24

2017年的农村市场是很有潜力的市场,规模养殖业(如养鸡,养猪,养牛),承包土地搞中药材种植(比如灵芝等),温室大棚种蔬菜。如果你想做,在农村里有N多的商机等着你,但所面临的困难是技术、资金和信息。有好多农村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缺少技术和资金。再加上信息不灵,创业往往事与愿违,以失败而告终。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农村创业的好项目。

一.土豆种植

38岁的小李是一家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务工,回到家乡,发现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把土地都浪费了,而当地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传统种植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毅然放弃外地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特色种植业,做有机农副产品种养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让百姓吃上有机健康的产品。

土豆种植致富

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特色种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小李牵头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150余户。“就想通过‘抱团’发展,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回乡‘掘金’,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小李对特色高效种植农业发展充满信心。

二.种菌子致富

小蒋是1984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近代物理系核电子专业。他说,尽管在外工作多年,但却很向往农村生活,并于2010年春,与高中同学合伙,开始回老家承包120多亩土地种植云耳。

种菌子致富

通过6年的发展,他们的基地已有200多亩,大棚80多个,大棚面积10万多平方米。尤其是今年产量达300多吨,按每斤8元计算,收入400多万元。“人得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选择一种喜欢的生活。”在蒋元飞看来,现在的社会太浮华,太多人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在对权利和金钱的追逐上。“人生活的方式很多,做农民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做高官、富翁也是一种,无所谓哪种好,哪种不好。”小蒋说,他喜欢农村,喜欢家乡的土地,也想踏踏实实做出一点成绩来。

三.泥鳅养殖

王元树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本世纪初至今,从事水产养殖已有10余年。“以前在外务工,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所以一直期望能够自己创业致富。”在谈到为何选择养殖泥鳅时,王元树介绍,2005年前,他在沿海打工,看到当地农村许多农民依靠泥鳅养殖发家致富。而且他发现泥鳅养殖周期短,收益高,自己就萌生了养殖泥鳅的念头。

泥鳅养殖

养泥鳅属于特色养殖,这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起初,他在老家河西乡建起10余亩池塘,养殖市面上常见的“台湾泥鳅”,生意做得不温不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台湾泥鳅”虽然生长周期短,但其肉质、口感很难得到“好吃嘴”的广泛认同,行情一路走低也就成了必然。

王元树边学边干,不断总结经验,在养殖泥鳅方面他终于得心应手。今年6月,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又繁育了2500公斤幼苗,并在池塘上方及四周架起了尼龙网,预防泥鳅天敌。还购买了一套测水温水质的设备,坚持每天测试,泥鳅幼苗存活率提高至80%。技术的日益成熟,引起四川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四川农大的专家关注,今年,该公司成为四川省畜禽育种“十三五”育种攻关项目南充嘉陵泥鳅育种示范基地。

四.生态养殖

11月中下旬,河北省赤城县的山里已是严冬景象。不过,走进三道川乡小三道川村村民王登成家的猪圈,并不觉得冷。两头乌黑发亮的大肥猪懒洋洋地趴着呼呼大睡,它们的身下不是冰冷的地面,而是松软的碎屑状物质。

生态养殖

“我这个猪圈不脏、不臭,冬天还能自动发热。”说着,王登成抄起身边一把铁锨进到猪圈里翻动起来,居然还冒出白花花的热气。2015年,郭秀山教授带着北京市农委支农项目“发酵床养殖模式的示范与应用”来到这里,帮助小三道川村3家养殖户将传统猪圈改造为发酵床养殖的新型猪圈。对于地处生态涵养区的三道川来说,这样一种零污染的生态养殖技术,除了让猪圈更干净,还有更大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