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寻常事 寿高百岁人

 孟溪ProbeT连山 2016-12-24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正强

  人称谢三十阿婆的易秀莲老人居住在宁乡回龙铺镇沩河村,这地方很多人都认识她,因为她经常穿过薛家洲到薛家塘购物,走大塘湾、留仙湾到大成桥集镇看亲戚,初春季节她还喜欢到大成桥永盛村一带的山上摘茶叶,秋季,她更喜欢到山中捡油茶果,有时你还可以看到她背上一捆柴棍的身影,这个老人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走来,慢慢走过。每次看到她,无论是劳动的身影,还是休闲的出行,总是那样整洁干净、精明干练、不慌不忙。你无法相信这位老人是出生于1914年11月16日,已经102岁了。

  老人现在五代同堂,整整50个人。她以下儿女辈8个,孙辈26个,玄孙辈14个,末孙1个。50个人中,阿婆已经102岁,大儿子的玄孙最小,还未满周岁。

  听她讲走过的百岁人生,感觉只有八个字:勤劳、淡定、友善、知足。

  勤劳

  102岁还是鞋厂的编外员工

  易秀莲未满12岁就出嫁到夫家。从那时起至现在90多年,她天天劳作不断,到现在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背不驼。前年她的侄媳妇到鞋厂打工。厂里有一些贴鞋面的装饰品加工活,活虽小但很讲究工艺。侄媳妇知道婶婶是这方面的里手,特地带回几十个样品请婶婶帮忙。50个样品加工活,易秀莲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好了,侄媳妇交到厂里检验,个个合格。为此,侄媳妇接了一大单鞋面饰品加工活,每年都让给婶婶做一些,让她也赚得千多元的报酬。厂里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地说:“易秀莲老人是我们鞋厂的编外员工。”

  友善

  做事凭良心,对人实实在在

  易秀莲到丈夫家90多年,从没与人红过脸,更没与人吵过架,丈夫8兄弟,8个妯娌,解放前10多年,一大家子人未分家,一直和睦相处。她说:解放后一个大生产队200多人在一起生产生活,没有闲言杂语,没有斤斤计较,那是假的。重要的是,人要养成听不得的话要听,受不住的气要受。说不得的话不说,做不得的事不做。人要有善心,对人真心。不管别人怎样待我,我对别人总是实实在在,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老人相信做事摸良心,做事有良心,就不会瞒心害己。老人的后人都只是普通百姓,个个遵纪守法,没有一个违法违规。后人说是托老太太的福,老人说是儿孙们听话、孝顺。友善是孝心得来的,百善孝为先。

  淡定

  我不说,别人都不知道我讨过米

  老人说起旧社会讨米的事,好像还不好意思。她说,旧社会禾镰刀子上壁,就冒饭恰(吃),为了不让6个崽女饿死,只好外出讨米。她说:我总是天不亮出门,摸黑回到屋,所以上下邻居都不晓得我讨过米。讨米的时候一天要走100多里路。我这个人勤快,嘴巴也甜,穿的衣服虽有补丁,但浆洗干净、整洁不讨人嫌,遇上别人要帮忙搭手的事就会主动去帮忙。所以农闲时我讨的米能维持一家人吃得半饱,度过当年灾荒。到农忙时家里还有点余粮,日子将就一下就过来了。

  老人认为,人活一生不容易,能吃饱、穿暖、住的房子不漏就行。人一生不要大起大落,只要平平安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知足

  粗茶淡饭,平平安安即是福

  易秀莲老人一生坎坷,经过了惊涛骇浪,用她的话说,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些人缠着她讲“走兵”的故事,她讲在日本兵、国民党兵鼻子底下走兵逃生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清清楚楚,她一口气讲两个小时,丝毫没有倦意。 说起1944年6月的那次走兵,老人心有余悸。她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党领导得真好,日子平稳,这是国家的福,老百姓的福。我活过百岁了,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我的后代一日三餐有饱饭吃,不走兵,不闯祸,平平安安过日子就知足了。

  人活过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三好:吃好、坚持劳动好、修身养性好。吃好,老人生活简单,每日三餐不少,从不过饱。素食为主,极少吃荤,吃荤也是鱼为主。坚持五少:少量(不过饱)、少盐、少油、少荤、少零食。劳动从不间断,但不过于劳累,身体能坚持为止,以锻炼为主。修身养性主要是吃得苦、吃得亏,老人从不管闲事,也不与人争论。做不到的事不想,不必知道的事不问。做事不急不慢,顺其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