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方之间一窥大千世界 访南明专题钱币收藏家舒凡

 红豆居士 2016-12-24


 12月8日下午,在芜湖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为期近两个月的“皖江秋韵、鸠兹泉珍”——2016芜湖·中国历代钱币展结束了,自此,市博物馆首次自主组织举办的大型文物展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展览吸引了广大钱币爱好者及市民的眼球,而关于那些默默躺在展柜里的古钱币,总会有太多的故事引人遐思。


“孔方兄”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代名词,因其形制一般为圆形方孔而得名,正所谓“亲爱如兄,字曰孔方”(鲁褒《钱神论》)。虽然“孔方兄”已退出江湖,但如今喜爱它的人依然很多,有的竟到了迷恋的地步,他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他辞去高校工作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与鉴赏,他是此次芜湖古钱币展“南明·三藩”专题的收藏者,8日撤展当日,他说自己完成了一个心愿,将极具芜湖地方特色的楚国蚁鼻钱系列等古钱币捐赠给了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他就是南明钱币收藏家、古钱币鉴赏家舒凡先生。在撤展前,记者有幸采访了舒凡,听他讲述“孔方兄”背后的故事。      


古钱虽小内涵丰富


舒凡1965年出生于芜湖,1986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在芜湖师专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上大学期间他就爱好集邮,但在1994年的一天却让他对古钱币产生了兴趣,那天他无意中去“三八”公园 花鸟市场玩,看到一些古钱币,开始只是好奇,但通过相关书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后,他那颗年轻的心受到了触动。他也深切感到古钱币虽小,却是孔方  之间见大千。他说收藏古钱币不是单纯的购买欲和占有欲,买下来后,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去学习和研究,那种收获的过程使他感觉很充实。


开始时,他没有明确的收藏专题,只要是自认为好的钱币,他都会买回家。在收藏过程中,除了自己购买之外,还会和其它藏友交换。渐渐地,古钱币的历史背景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他乐在其中、欲罢不能,2008年,当时作为人才引进担任温州一所高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带头人的他辞职进入了艺术品投资行业。


 


20年努力超越前人


在收藏了不少古钱币后,舒凡就有了做专题的想法。1996年,舒凡看到无锡一家杂志发表了一篇“南明钱币王”的文章,说的是一位无锡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因当时收藏了350种左右  南明时期钱币而号称“南明王”,这篇文章对他很有触动,于是暗下决心要超越这位“南明王”。经过20多年的努力,舒凡收藏的南明钱币已达450种左右,远远的超越了前人,成为目前收藏南明钱币品种最丰富的新一代“南明王”。


舒凡向记者介绍,南明是明朝灭亡后,其在南方的宗室藩王们前后相继建立了政权,同清军对抗,这几个短命政权,统称为南明政权,其中有四个政权铸过钱币,分别为“弘光通宝”、“大明通宝”、“隆武通宝”和“永历通宝”。


问起如何得到这些钱币,舒凡说收藏古钱币有一个词叫做“缘分”。他向记者介绍,1644年弘光皇帝在南京登基,弘光政权成为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当时芜湖也属于弘光政权的管辖范围,“弘光通宝”  即为南明时期第一个政权发行的钱币,因这个政权只维持了一年时间,所以发行数量不多,而他  收藏的一枚背“凤”小字版,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枚。据专家推测,这枚“小凤”版可能是试样版,没有正式发行,所以存世极少。这枚钱币是2004年舒凡在温州一个古玩市场中发现的,卖家要价3000元,对于当时一个月收入仅4000多元的工薪阶层,一枚小小钱币就要花掉大半月工资,实在有点吃力,但这个“凤”字代表的是安徽凤阳,舒凡不希望就这样白白地落到别人的手里,咬咬牙,最后和卖家讨价还价,以2600元成交。


而另一枚和舒凡有“缘份”的古钱币是“昭武通宝”。那是1999年的一个周末,舒凡去合肥一个藏友那里玩,    那位藏友给他看了一枚自己收藏的    前所未见的 “昭武通宝”,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很是让舒凡心动,但那位藏友出多少钱也不卖,只要求换舒凡的一枚“天下太平”的宫钱,那枚宫钱也是舒凡喜爱的宝贝,可专题不能少了这枚“昭武通宝”,舒凡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换下。让舒凡觉得庆幸的是,当天还有一位合肥的藏友也来买这枚“昭武通宝”,但那时这枚钱币已到了舒凡手中,    那位藏友只能悻悻而归,至今这枚钱币仍是孤品。


说起“永历通宝”,舒凡说,有一些是从芜湖的“关门洲” 上发现的,“关门洲”是位于中江塔边的一个江心小岛,夏天会沉于水中,只有冬天枯水季节才会浮出水面。令人惊奇的是,每年关门洲浮出后都会发现有古钱币。    关于“永历通宝”,舒凡告诉记者,   其中有一种小平钱非常有意义,背文分别铸有永历帝的敕文十二字,“敕文”俗称命令,也就是帝王下的圣旨,这十二字分别为“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舒凡向记者解释说意思大致是:皇帝命令相关部门官员留在广东辅助明朝安定国家,这一种钱币称之为敕文钱、敕语钱的,在历代钱币中极为特殊。


永历通宝的品种较多,在舒凡收藏的这一系列钱币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永历通宝古钱币,让人感慨良多,浮想连翩。那是南明时期郑成功在台湾所发行的篆书、行书 和草书的永历通宝,它们是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的历史见证。其中一枚篆书的永历通宝被专家认定为母钱,即为这类钱币的模具,这枚钱币鼓铸质量精美,钱体包浆鲜亮,文字字口分明,被专家们一致称之为钱币中的珍品。


除了南明钱币,舒凡此次还展出了他的三藩钱币专题。其中“利用通宝”让舒凡认为非常有展出的价值。舒凡告诉记者,那是  “冲天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作为藩王“执政”期间铸造的钱币,近年来成为国内历史学界尤其是科技史、清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利用通宝”,乃是一门大学问,从中不但可以看出明清之际狭隘的民族主义观,而且还可以反观满汉关系与明清中国政治的大变局。

 


为芜湖出力很荣幸


此次古钱币展中,舒凡无偿带来了价值百万以上的227种“南明”和“三藩”的钱币专题。舒凡觉得收藏古钱币,倘若只是眼睛盯紧价格起落、利润赚赔,那么真的没意思,即使是腰缠万贯,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他收藏钱币多是得一“钱”而趣味无穷,有一感就兴趣盎然,和众人分享更是其乐无穷,尤其是在家乡芜湖市博物馆展出更是让舒凡觉得很荣幸。


舒凡说这次展览是芜湖市钱币学会这个平台,得以让他的“珍宝”呈现在家乡人面前,芜湖市钱币学会多年来注重钱币学术研究,藏友们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他才愿意倾其所有去付出。舒凡还向记者透露,芜湖市钱币学会将就他的南明钱币专题研究向中国钱币学会申请立项。


现今定居在杭州的舒凡此次回到家乡芜湖,一是为了8日的撤展拿回藏品,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则是完成他的一个心愿:将极具芜湖地方特色的楚国蚁鼻钱系列等古钱币无偿捐赠给了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舒凡   介绍说,经考古发现已证实了芜湖市南陵县大工山古铜矿遗址为楚国蚁鼻钱的铸造地,他希望此次捐赠能对师大博物馆的陈列和学校教学起到一定作用。


舒凡表示虽然他现在定居在杭州,但作为芜湖市钱币学会特聘理事,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为家乡的古钱币研究出一份力,尽一片心。


来源:大江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