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人专家吕夷简

 奇人异士 2016-12-24
自古以来,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关系就极为微妙,帝王和宰相的关系则更加复杂。诸葛亮拜相十多年,一朝去世,刘禅就永久废除丞相一职,对民间祭祀诸葛亮的事情也百般刁难;张居正执掌朝政十余年,去世之后就被万历抄家,剥夺一切政治待遇。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心的吕夷简却走出了这个历史怪圈,在宋仁宗即位后三度拜相,执掌国政21年。64岁病倒后,宋仁宗不许他退休,特许他三五天来报个到,处理下军国大事就行。看到他久病不愈,宋仁宗听说龙须可以疗疾,便剪下胡须给他服用,望他早日康复。吕夷简病逝后,宋仁宗又多次痛哭并加以最高礼遇。
  吕夷简能够长保权位,稳坐宋朝大臣第一把交椅,与其精通整人和防整之道密不可分。
  宋仁宗即位第七年,吕夷简被任命为首相。明道二年(1033年),因为得罪了郭皇后,吕夷简被罢相,李迪被任命为首相。几个月后,宋仁宗觉得没有了吕夷简自己处处使不上劲,又把吕夷简召回中央。可此时朝中已经有了李迪,吕夷简就只能望首相兴叹了。
  李迪论资历比吕夷简还牛,早在宋真宗时代,他就和寇准一起被朝野膜拜,寇准被整倒之后,他更成为清流领袖,在朝廷上下口碑极好。吕夷简和李迪之间虽然没有执政观念的冲突,可他不甘心首相之位被夺去,于是开始了针对李迪的整人计划。
  吕夷简了解李迪,此人政治操守不错,可执政智慧平平。但在处理一些大事上,李迪却常常能够说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能够查出头脑简单的李迪究竟是得到何方高人的相助,清除掉李迪的智囊,那么搬走李迪这个大石头就轻而易举了。
  调查结果是,李迪最优秀的参谋就是其儿子李柬之。此人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0来岁又担任开封府的司法官员,处理疑难案件轻松自如,后又担任盐铁判官,和那些大富豪打交道,过手的钱财如流水,可是自己一文不贪,廉洁自律。有这样的能人在李迪身边,难怪很难找到李迪处理政事的纰漏。
  一般人要扳倒政敌,多是栽赃陷害,流言诽谤,甚至是买凶杀人,但吕夷简不屑这么做。
  一天,办公之余,吕夷简假装不经意地说:“公子柬之,才可用也,当授以事任。”李迪也想过提拔儿子,可又不想让人们说他以权谋私,所以一直压着。此时吕夷简提出来,而且说是为大宋江山选拔人才,走的是合法程序,他自然同意。之后,吕夷简果然保举李柬之出任两浙地区的司法最高长官。李迪父子非常高兴,根本不知道已经中招。
  然后,吕夷简开始转变对李迪的作战方略。以前,吕夷简对李迪处处忍让,人前人后都很是尊崇;现在,议事之时,他口头上对李迪依然尊崇,但在商议具体问题时却寸步不让,公然和李迪叫板。李迪面子下不来,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吕夷简。以前,李柬之在,李迪会宣布暂时休会,躲到小房间里和儿子咬咬耳朵,现在儿子远在浙江,李迪只能干着急。时间一长,李迪的威信就急剧下降。
  后来,李迪被挤对得实在受不了,就提出辞职。宋仁宗很奇怪,李宰相到底有什么不顺心的?李迪说,自己年老多病,受不了吕夷简怠慢自己。宋仁宗把吕夷简叫来,问问到底有没有怠慢老宰相。吕夷简矢口否认,自己对宰相还是很尊重的,不相信可以去调查嘛!
  李迪明白了,光靠嘴皮子上说说是扳不倒吕夷简的,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要想彻底毁掉一个宰相,有个法子最快捷。无论哪个朝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臣和自己的叔伯兄弟之间私下往来,因此,大臣结交王侯皇子就成为整倒对手的不二法门。
  宋仁宗时期最风光的王爷当数燕王赵元俨,如果能够找到吕夷简和燕王私下来往的证据,那吕夷简必然下台。李迪想啊想啊,终于想起多年以前燕王曾经给一个门生求官,写了一张便条,当时正是吕夷简拿着燕王的条子找到自己的。虽说碍于情面,李迪答应了,可吕夷简分管人事调动,并且是吕夷简主动提出申请。就算追究,李迪也可以推说当初不知道那个人是燕王的门生,看到吕宰相打报告来,顺手就签字了,最多不过是失察之责。可吕夷简却是结交王侯,至少要罢黜到地方,甚至可能一撸到底,净身出户了。
  李迪很高兴,一番查找后果然找到了当初那份任命公文,公文上有吕夷简、李迪两个人的签名。李迪把文件交给宋仁宗,说出前后缘由,宋仁宗大怒,立刻命人带来吕夷简,训斥他有负君恩。吕夷简面不改色,安静地等宋仁宗骂完,然后说,这份存档文件自己有签名不假,却是在宰相李迪发布任命几天之后,自己才补上签名的,对这个官员的来历,自己当初并不知情,而且公文签署的那天,自己请假在家,请假条上有宋仁宗的大印。李迪大惊,宋仁宗也半信半疑。等到请假条被找出来,李迪傻眼了。
  原来,吕夷简做事小心谨慎,处处留心,不留痕迹。当初接到燕王的便条,他也苦恼不已,办吧,有违人事制度;不办吧,燕王又得罪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宰相李迪顶缸。于是,他特意在签署公文的那天请病假,还特意越级到宋仁宗面前请假。现在,李迪“诽谤同事,挑拨君臣关系”,很快被贬到地方,吕夷简再次出任宰相。
  可是,官场争斗永不停息,有时候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会来找你。没多久,副宰相宋绶找到吕夷简,说前宰相王曾想复出,“公能相容否”?宋绶没什么野心,就是一介文人,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所以吕夷简对宋绶很宽容,只要是他提出的建议,都会答应。可王曾却不是平常人。正是当年王曾遭贬,吕夷简才做了十几年首相。而现在,身为宋仁宗心腹的宋绶提出这个建议,就不单是宋绶一个人的意见了。吕夷简要想阻止,已经是毫无可能。既然不可能阻止,那么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但是,好人如何做却很有讲究。
  第二天,吕夷简找到宋仁宗,表示王曾很不错,既然他要复出,恳请宋仁宗批准。宋仁宗本来还担心吕夷简会刁难王曾,听到吕夷简主动表态,不由大喜。吕夷简看看宋仁宗一脸欣喜,进而表示,甘愿让出自己的宰相之位。这下,轮到宋仁宗尴尬了。
  论能力,论资历,论感情,王曾完胜吕夷简,而且吕夷简为相十多年,颇有跋扈之名,宋仁宗也想趁机打压他一下,免得他凌驾于皇帝之上。可现在吕夷简主动让贤,宋仁宗意外之后,就备觉感动了,因此表示,吕宰相忠君爱国,王曾虽然大才,但最多就是亚相。   事情似乎很顺利,吕夷简很谦让。谁知,吕夷简在宋仁宗面前说得铿锵有力,要照顾老前辈,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变得说一不二了。以前宋绶说话还挺管用,现在只要宋绶帮王曾说话,吕夷简一点情面不给,甚至当众拍桌子骂得他抬不起头来。
  王曾火了。宋绶是他的大恩人,而他可不是李迪那样的软蛋。像李迪一样到宋仁宗面前叫屈哭诉一点用没有,要想扳倒吕夷简,必须要有切实的证据。
  面对吕夷简的处处威逼,王曾处处忍让,还交代宋绶也千万要忍让,甚至在宋仁宗面前也绝不抱怨。因为在宋仁宗看来,吕夷简乃是让王曾复出的大好人,自己抱怨吕夷简,就是恩将仇报,无情无义。王曾交代宋绶,多派人手查找吕夷简的纰漏。结交王侯的方式行不通了,那么就从贪污问题上整倒吕夷简。为相十多年,迎来送往的,哪里会绝对干净?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宋绶带来了一个人。王曾一番询问之后,大喜过望,当晚就写好了弹劾奏章,揭发吕夷简买官卖官、祸乱朝政的罪状。
  第二天,王曾单独拜见宋仁宗,递上奏折。王曾说,自己想要辞官,因为吕夷简为政经常独断专行,买官卖官的事情实在太多。现任开封府尹王博文原本不过是吏部一个郎官,官卑职小,给吕夷简送了3000贯钱(约合人民币100万元)后,吕夷简就破格提拔他出任首都一把手。宋仁宗大惊,随即召来吕夷简,要他给个说法。吕夷简没有反驳,反而淡定地请求皇帝把这件事情交给纪检委书记(御史中丞)调查,一旦查实,自己甘愿领罪。
  王曾有些意外,宋仁宗却在一边点头,吕夷简果然有宰相气度。
  御史中丞范讽是出了名的耿直汉子,经常在朝堂上反驳吕夷简,和吕夷简完全不是一路人,由他来审案,结果将很有说服力。经范讽查明,向王曾、宋绶二人举报吕夷简贪污的人叫吕昌龄,是吕夷简同族的子侄,因找吕夷简要官不成,曾大闹了一番,被吕夷简派人送往官府责打,之后四处宣称要毁掉吕夷简。吕昌龄躲在吕家附近,看到有个叫做王博文的人多次出入吕府,又听到吕府下人悄悄说此人给了宰相大人3000贯钱买官,便跑去告诉了宋绶、王曾。
  可是,当开封府尹王博文来当堂对质的时候,吕昌龄却说,自己当初见到的人并非眼前的王博文,而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名字仔细想想也不是王博文,而是王博古。再传召吕府的下人,下人们说3000贯钱并非别人贿赂,而是吕宰相拿出自己的工资捐赠给家乡修建学宫,王博古正是经办人。派人到当地调查,果然发现当地官府收到了这笔款项。至于3000贯的出处,大宋宰相俸禄极高,皇帝又常有赏赐,吕夷简为相多年,就算是三万贯也是拿得出的。一场惊天大案就此尘埃落定。
  宋仁宗痛斥王曾和宋绶忘恩负义、人品低劣,随即将二人贬到州县当基层官员。
  不过,吕夷简也被再次罢相,但依然享受宰相级别待遇。毕竟短短半年多,吕夷简就两次受到宰辅大臣弹劾,证明他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至少是在协调百官、处理同事关系上做得不够好,还要反思。两三个月后,吕夷简再次被召回任首相,直到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分毫。
  王曾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吕昌龄在他们面前口口声声说是开封府尹王博文花3000贯钱买官,到了公堂之上却改口说见到的人是王博古?并且,吕夷简帮助家乡修建学宫本是正大光明的事情,为什么偏偏要背着人悄悄进行?或许这个吕昌龄本就是吕夷简给王曾挖的陷阱,等着王曾、宋绶往里跳……然而,说出去谁又能相信呢?大家反倒会更加鄙视他王曾。吕夷简整人和防整的技术已出神入化了,王曾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默默离开了京城。
  欧阳修曾经批评吕夷简:“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不过,吕夷简为相20多年,虽排除异己不遗余力,但并不是一个以诈术治国的宰相,处理国事也能秉公办事,不偏不倚。他为相的前十年,刘太后垂帘听政,和青年宋仁宗的关系日渐微妙,二人既是感情深厚的母子,又是权力交锋的对手。若非有吕夷简在其中斡旋调和,双方关系必然闹僵。吕夷简强烈要求刘太后厚葬宋仁宗生母李宸妃,就是其中一例。吕夷简为相的后十年,处理国政大方得体,对于一些有才华的人,吕夷简也能量才录用,即使贬斥后也能再次起用,不搞一棍子打死。吕夷简有政治手腕,有治国方略,有宰相气度,能够纵横政坛20多年,被后世称之为名相,而非权相、奸相,也就可以理解了。
  编 辑/葡 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