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诞老人,邪教组织的头目?

 青梅煮茶 2016-12-24

你会怎么形容,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人群,集体策划密谋搞偶像崇拜,给另一部分人洗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动的行为?邪教?传销?都不是,在12月25日的凌晨,我们称他是圣诞老人。

无论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一神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都是无比排斥偶像崇拜的。

在天主教的定义里:只要是人类将所造物抬高到上帝的位置,不论这是其它神灵、或是魔鬼(如拜撒旦教)、权势、享乐、种族、祖先、国家、金钱等,都被认为是偶像崇拜。

而圣诞老人在小朋友的世界里,甚至是超过上帝的存在。代替上帝成为一个五岁的孩子睡前祷告对象的,是没有任何教义记载的圣诞老人。而圣诞老人唯一的教宗,就是当一年的好小孩。只有好小孩,才能在圣诞节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并且礼物的慷慨程度和他们的乖巧程度相挂钩。在礼物甜蜜的外表下,这一行为和向魔鬼出卖影子的人,又有何不同。

同样的,父母恐吓小孩的方式,亦是用“再这样圣诞老人就不给你送礼物了”而代替了宗教里对于恶魔、地狱的恐惧。本该以儿童神形象出现的圣诞老人,成了上帝和撒旦的混合体。

确实,自罗马时期的农神节以来,12月向来是自由喜庆的月份,而在西欧也确实有一个属于孩童的节日——12月6日的圣尼古拉节(Saint Nicholas' Day)。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圣·尼古拉而发明的,也被看做是圣诞老人的前身

圣·尼古拉是四世纪时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主教的化身,非常乐善好施。曾经有一户没落的贵族,因为没钱为三个女儿置办嫁妆而郁郁寡欢。圣人得知后,在半夜偷偷往那三个女儿的长筒袜里丢金块,让她们得以置办嫁妆。

而圣·尼古拉之所以成为儿童的保护神,有一个非常恐怖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冬天,三个饥寒交迫的小孩来到了一家肉店,祈求屠夫能施舍他们一点食物。于是“好心”的屠夫把三个小孩请到了屋内,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宴,甚至还有一桶热水,让孩子们洗澡。在孩子们吃饱晚餐、洗净身体后,屠夫用屠刀把三个小孩一一肢解,并腌制在一个大缸里。

七年后圣·尼古拉来到了这家肉店,见到屠夫的第一句话是“请给我一份小孩的咸肉”。屠夫以为自己的行为败露吓得落荒而逃,圣·尼古拉则来到大缸前,取出已腐化森森白骨的孩童头骨,施以魔法,重新复活了那三个小孩。

诚然,圣·尼古拉是为了显示自己无穷的法力而对屠夫说出那句话,可我每每想起身为孩童保护神的圣人,竟然说着“请给我一份小孩腌制的咸肉”,都不禁浑身颤栗。

无独有偶,在圣·尼古拉的传说里,是存在着一位与正义的圣人相对的邪恶化身——鞭子老爹(Père Fouettard)。当圣·尼古拉开始给乖小孩发送礼物的时候,鞭子老爹则送给坏小孩一块煤炭和一顿鞭子。

给坏小孩一顿鞭子这个违反儿童保护法的行为,已经是鞭子老爹的故事中改良的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了,在更多的传说里,他,是会吃小孩的。

和圣·尼古拉的故事一样,鞭子老爹的故事里,也有三个倒霉的小孩。辫子老爹毒死了三个有钱家庭的小孩,用细线把他们的喉咙缝了起来,接着切成碎片,放到了锅里,炖熟,吃掉。直到圣·尼古拉出现,复活了三个小孩。

他没有杀掉鞭子老爹,而是让鞭子老爹成为他的奴隶,帮他一起给小孩子发礼物。

一个吃小孩的恶魔,就此洗白成了圣诞老人原型的圣人尼古拉的助手,成为了圣尼古拉节上或不可缺的黑彼得。

说来也实属讽刺,由于诸多宗教节庆都在12月份,基督教为了取代那些异教节庆,用一个但凡对《圣经》稍作阅读的人都知道是错误的日子——12月25日,指定为耶稣诞生的日子。事实上这个做法也确实成功了,再也没人记得异教徒的太阳神日,连那个属于好孩子得到礼物传统的圣尼古拉节,也变成了圣诞节的专属,圣人的名字(荷兰语)Sinterklaas (Sint Nikolaas的简称) 最后也变成了Santa Clause。

当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用艺术家Haddon Sundblom设计的圣诞老人作为营销手段,在全世界铺天盖地的砸下重金宣传后

人们似乎忘记了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才是12月25日的主角,而红色外套大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和由圣诞老人引发的购物浪潮,却成了圣诞的标志。

与圣诞老人一同出现的,是集体成年人对儿童大规模的欺骗和隔离。当小孩庆祝圣·尼古拉节时,他们不会问父母诸如“圣尼古拉存在吗”的问题,因为圣·尼古拉确实存在,并且她们也知道那个礼物是来源于大人对于自己这一年良好表现的奖励。

可当艳丽的红色成为了主流,乔装打扮的父母悄悄地化身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并欺骗小孩“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哦”,这一行为竟然成为了文明世界的象征。但凡有哪个成年人敢向小孩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圣诞老人”,家长的指责会劈头盖脸的扑上来,而“残忍”成为了这个理性的人撕不走的标签。

那些为了更长久欺骗小孩而做出的举措成为了众人吹捧的对象。有一个被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渐渐开始怀疑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于是他决定今年要好好的去迪士尼观察下圣诞老人。为什么是迪士尼呢?迪士尼每到12月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排队

每一个迪士尼动画里的人物都会参与游行,毫无疑问每一次压轴出场的都是米老鼠,只有圣诞节的时候,最后一个现身的是圣诞老人。于是今年的圣诞游行,小男孩决定仔仔细细的观察这个圣诞老人。

他站在队伍的前面,守着不断走过去的高飞、小矮人、神灯,在转弯处看到了米奇夫妇的身影

他知道接下来那个就是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的雪橇越来越接近小男孩所在的拐弯处。这时小男孩的父亲快速走到小男孩身前,并从身后拿出一个纸板,纸板上写着“亨利”,并在“亨利”的下方画了一个小箭头,这个小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是小男孩所站的位置。

于是当雪橇车不断接近小男孩,圣诞老人不断向尖叫的人群挥手致意“你好”、“你好”、“圣诞快乐”...等到了小男孩面前后“你好,亨利”

小男孩彻底惊呆了,而他的附近则退到他的身后,悄悄扔掉了手里的纸牌。小男孩又多信了一年圣诞老人。

这个故事在美国广为流传,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成年人都广为动容,是啊,我很难想象会有一个小孩被这个故事感动。每一个细心欺骗小孩的大人都会称之为“善意的谎言”,他们只是为了保留小孩的童真。

我对此无比怀疑。

我那个不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却相信自己是超人的小侄子,跑到我的房间乱丢我的手办时,也显得无比童真。

圣诞老人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他让那些成年人,通过谎骗的手段,致使小孩子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而他们自己,却一点也不相信。

一个过早识破圣诞老人谎言的小孩不够可爱,一个一直相信着圣诞老人存在的成年人却显得无比可笑。

这一个世俗化下的仪式最残忍的地方,就是当那些坚信着圣诞老人存在的小孩,发现了他其实并不存在,伤心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当组成家庭孕育小孩时,又要再次用那个他们被伤害过的手段再次伤害他们的小孩,无限轮回。

怎么能一边说着超人、蝙蝠侠都是漫画里虚构的,一边又言之凿凿地说圣诞老人是真的存在呢。现代人竟精神分裂到如此境地。

只因这一切有着一个好听的幌子:保护孩子的童真。

如果我是小孩,一定更希望那个会把霍格沃兹录取通知书寄给我的猫头鹰是真的。躲在魔法世界而逃避现实压力的孩子难道不显得更童真吗。

但是不,那样身为大人,那种用心良苦欺骗用礼物和童话欺骗小孩,那种操纵他人感受的上帝模式,而收获的道德上的快感,就无从获得了。

生活在电影里都不允许出现鬼怪的中国,那种伪君子式的道德快感我们是很难体会了,只是不知为何,我无比希望我的童年,是在被父母精心编制的谎言中度过的。我想,如果我有孩子,我也会像是被精神控制的西方国家的大人一样,成为那个处心积虑欺骗小孩的家长吧。

最后还是祝大家

圣诞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