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词百法·格调(二)
填柳梢青调法
柳梢青,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双调。平韵始见宋·秦观词。另有仄韵。见宋·贺铸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1句49字。上片第一、三、六句,下片第一、二、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不押韵,作对偶格;下片第二句为七字句,用上三下四句式。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逗)平平仄平(韵)。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细,春在梨花。 行人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填河渎神调法
河渎神,49字。前段四句,后段四句,四平四仄韵。调如下: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平(叶)。仄平仄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平平(叶)。 仄仄平平平仄仄(换仄),平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仄(叶)。
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一方卵色楚南天,数行斜雁联翩。 独倚朱栏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两桨不知消息,远汀时起鸂鶒。 ——孙光宪
填应天长调法
应天长,49字。前段五句,后段五句,共九韵。调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仄(叶),平平仄(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叶)。 平平平仄仄(叶),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仄(叶)。
一弯初月临鸾镜,云鬓凤钗慵不整。珠帘静,重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绿烟低柳径,何处辘轳金井。昨夜更闻酒醒,春愁胜却病。
填西江月调法
西江月,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壶天晓、双锦瑟、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李白《苏台览古》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句,取以为名,始见于《尊前集》后蜀欧阳炯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0字。上下片第二、三句均押平声韵;上下片第四句均押仄声韵。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就平声切去,押仄声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字、‘冻’字韵方可。”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按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换仄韵)。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数声春晓。 ——苏轼
填惜分飞调法
惜分飞,50字。前段四句四韵,后段同。调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平仄平平仄(叶),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平仄仄(叶),平仄平平仄仄(叶)。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钏阁桃腮香玉溜,困倚银床倦绣。双燕归来后,相思叶底寻红豆。 碧唾春衫还在否?重理弓弯舞袖。锦藉芙蓉绉,翠腰羞对垂杨瘦。 陈允平
填醉花阴调法
醉花阴,又名九月。双调。宋毛滂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句,取以为名。始见于毛滂《东堂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2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二下三或上一下四句法。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宜文气贯通。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香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填浪淘沙调法
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曲入冥、炼丹砂、过龙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时为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如刘禹锡、白居易所作之《浪淘沙》,内容皆咏浪淘沙。因“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句得名。南唐李煜始创新声作长短句,其体至今通行。任半塘《唐声诗》:“(浪淘沙),《教坊记》载名,始皆民间徒歌而已,后始入乐,与《竹枝》同。五代乃有杂言体。敦煌曲内曾有调名,但无辞。”
全词上下两片,共lO句54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夜过春寒人未起,门外鸦啼。 惆怅阻佳期,人在天涯。东风频动小桃枝。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 ——康与之
填鹧鸪天调法
鹧鸪天,又名思越人、翦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千叶莲、半死桐、思佳客、看瑞香、第一花、禁烟、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鹧鸪天采郑嵎诗:‘春游鸣鹿寒,家在鹧鸪天。’”始见于宋·宋祁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55字。上片第一、二、四句,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观
填临江仙调法
临江仙,又名雁后归、鸳鸯梦、庭院深深、采莲回、画屏春、想娉婷、瑞鹤仙令、谢新恩。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花庵词选》:“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赋水仙,亦其一也。”始见于《花间集》张泌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0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见格体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夜久笙箫吹彻,更深星斗还稀。醉拈裙带写新诗,锁窗风露,烛炧月明时。 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古香烟断彩云归,满倾蕉叶,齐唱转花枝。 ——赵长卿
填鹊桥仙调法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蕙香囊、梅已谢。双调。《钦定词谱》:“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专咏牛郎织女事。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6字。上下片第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一、二句为四字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逗)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逗)平平平仄(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填虞美人调法
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虞美人,项羽有美人名虞,被汉围,饮帐中歌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虞亦答歌。词名取此。”始见于《花间集》五代前蜀毛文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6字。上下片第一、二句均押仄声韵,上下片三、四句均押平声韵。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第三字宜为仄声,第五字宜为平声。用上六下三、上四下五、上二下七句式均可。通常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仄平平仄(逗)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换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仄平平平仄(逗)仄平平(韵)。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冥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蒋捷
填一斛珠调法
一斛珠,又名一斛夜明珠、醉落魄、怨春风、醉落拓、梅梢雪、章台月。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唐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赋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付使者曰:‘为我进御。’上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始见于《尊前集》南唐李煜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7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四、五句或作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髎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
填踏莎行调法
踏莎行,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余春、阳羡歌、晕眉山、踏云行、题醉袖、潇潇雨。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取以名。”始见于宋晏殊《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8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一、二句,例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厌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吴文英
填小重山调法
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群玉轩、璧月堂。双调。《宋史·乐志》:“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双调:《小重山》。”始见于《花间集》韦庄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8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韵)仄平4,平平平仄仄(逗)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逗)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逗)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逗)平仄仄平平(韵)。
晴浦溶溶明断霞,楼台摇影处、是谁家?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 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双龙尾上月痕斜,而今照、冷淡白菱花。 ——蒋捷
填一剪梅调法
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钦定词谱》:“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取以为名。始则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60字。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二、五句不押韵的。上下片第二、三句,第五、六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宇回耐,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填蝶恋花调法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卷珠帘、明月生南浦、桃源行、桐花风、望长安、细雨吹池沼、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黄金缕、凤栖梧、转调蝶恋花。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明都穆《南濠诗话》:“昔人词调,其命名多取古诗中语。如《蝶恋花》取梁简文帝诗‘翻阶蛱蝶恋花情。’”《钦定词谱》:“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晏殊改今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鹊踏枝,此调至五代已改名蝶恋花。”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0字。上下片第一、三、四,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三句,或作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六曲栏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张泌
填唐多令调法
唐多令,一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双调。始见于宋刘过《龙洲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lO句60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仄平平(韵)。
何处是秋风,月明霜露中。算凄凉未到梧桐。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酒浓愁更浓。数归期犹是初冬。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陈允平
填破阵子调法
破阵子,又名破阵乐、十拍子。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钦定词谱》:“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云:‘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清毛先舒《填词名解》:“破阵子一名十拍子,然考之唐乐,自是两曲,俱隶教坊也。”始见于宋晏珠《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2字。上下片第二、四、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
填苏幕遮调法
苏幕遮,一作苏摩遮。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唐张说《苏摩遮》诗:“摩遮本出海西湖,流璃宝服紫髯须。”自注:“泼塞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钦定词谱》:“宋词盖因旧曲另度新声也。”始见于宋范仲淹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4句62字。上下片第二、四、五、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填渔家傲调法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绿蓑令。双调。《钦定词谱》:“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始见于宋晏殊《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2字,上下片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清舒梦兰《白香词谱》:“此调亦为七言仄韵四句,惟第三句下添一三字句耳。”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灰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拂拂面红新著酒。沉吟久,昨霄正是来时候。 ——周邦彦
填定风波调法
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敦煌曲《定风波》曰:‘谁人敢去定风波。’《词谱》因李珣之调讹作《定风流》,未免不揣本义。”按《定风波》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1句62字。上片第一、二、五句,下片三、六句押平声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四、五句押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闰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欧阳炯
填殢人娇调法
殢人娇,64字。前后段各六句,共八韵。调如下: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平仄(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叶)。
云做屏风,花为行幛。屏幛里、见春模样。小晴未了,轻阴一饷,酒到处、恰如把春拈上。 官柳黄轻,河堤绿涨。花多处、少停兰桨。雪边花际,平芜叠幛。这一段凄凉、为谁怅望? ——毛滂
填青玉案调法
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一年春。双调。《钦定词谱》:“青玉案,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清舒梦兰《白香词谱》该词题考:“按‘案’同椀,盛酒具也。唐人诗多引用之。本调调名即取以创始焉。”始见于苏轼《东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67字。除上下片第四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五句不押韵的。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逗)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官荷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驻,犹自听鹦鹉。 ——史达祖
填解珮令调法
解珮令,66字,前后段各六句,共十韵。调如下:
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叶)。仄平平平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仄仄(叶)。 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仄平仄(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仄仄(叶)。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浓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淡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
填天仙子调法
天仙子,单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仙子》,与《乐府杂录》谓李德裕所进《万斯年》即《天仙子》者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颂圣’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仙子’、‘仙娥’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即《天仙子》’说。”始见《花间集》唐·皇甫松词;另有双调,始见于宋·张先《张子野词》。
全词6句34字。除第三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