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饮水及自来水的处理占据最大的比例,美国达到了70%,日本、欧洲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主要原因是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制订了新的法规,对饮用水有了新的标准;国内也在2007年出台了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从原来的40多项指标提高到了100多项指标。 在2007年以前,饮水及自来水,还包括农村饮用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国内自来水厂的技术、设备、工艺大都老化陈旧,要全部新建现代化的自来水水厂,投资太大,无法一下子全面铺开;二是自来水输送管网大都陈旧,二次污染严重,即使新建了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自来水厂,不重新铺设避免二次污染的管网,终端用户仍然无法取得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国外一些国家在自来水厂改造过程中,大都选择了膜分离技术,目前我国也存在一些自来水厂采用了膜法进行深度处理。随着中国水质标准的提高,随着我们对饮水安全的重视,饮用水深度净化的问题会越来越被提上日程,特别是在消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过程中,膜在水净化上会越来越重要。 在国际上,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水厂的处理工艺已经逐渐成为主流。1996年,超滤水厂总处理水量在20万m3/d,2006年的处理水量800万m3/d以上。在北美现有超滤水厂250座,总处理水量达到300万m3/d;在欧洲,已有33座1万m3/d以上的超滤水厂,英国已有100多座城市水厂,处理水量达110万m3/d;在亚洲,日本膜滤水厂的产水量达到400万m3/d,新加坡已建成27.5万m3/d的超滤。 在国内,随着我国膜工业的发展,以前阻碍超滤膜应用的价格问题不再明显。按超滤膜每小时过滤0.1m3水计算,1m3/d的超滤膜价格约为60元。超滤膜按使用3年计算,为更换膜每m3水只需0.057元费用。在国内建成1万m3/d的超滤净水厂,建设费用约300元/m3/d,运行成本为0.0782元/m3,与该水厂原传统工艺大体相同。 对于超滤膜技术在国内的前景,台湾已建成30万m3/d的膜滤水厂,近年陆续建设许多中、小型超滤水厂,其中产水能力最大为2万m3/d。大型超滤水厂的建设也指日可待。 自来水的净化方面,我国有些自来水厂已经采用了膜法进行深度处理。在国外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基本上正常的规范操作。随着中国水质标准的提高,随着我们对饮水安全的重视,饮用水深度净化的问题会越来越被提上日程,特别是在消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过程中,膜在水净化上会越来越重要。在海水淡化中已经和热法中平分秋色,甚至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2004年广州自来水改造会议上就超滤膜用于自来水改造做了明确的分析,近几年,每年自来水方面的高峰论坛都在推广超滤工艺,随着此趋势的推广,在饮用水方面的应用,国内近几年均有成功的案例,现在新建自来水水厂均在着力讨论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工艺,而改造原有老水厂,投入成本最低、产水水质最好最稳定的方法就是在原工艺后端加装超滤系统,再加上2007新的自来水标准的要求,自来水厂用超滤膜势必成为一个远超过国内在前六年大量建电厂超滤膜的用量;而国内现在逐步放开水务市场,有相当一部分自来水厂均采取了BOT、BOO的外包方法承建,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超滤膜的在此领域的销量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国家对于饮水的民生工程,在近几年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支持的力度也非常大;除了城镇的自来水,还包括农村饮水,而农村改水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配套专项政策在推动,使用超滤解决农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既能获得无细菌、无微生物、无杂质的饮用水,且在设备投入成本低、自动化实现简单、产水水质稳定等绝对的优势。 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在2009年华中钢铁期货高峰论坛中,着意提到了水市场:我特别钟爱水。钢铁、金融、石油,什么都可以替代,唯有水不可替代。一百年后,车可以不喝油,但即使一千年后,人类要喝水,人类,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时代是永恒的、水产业、水金融、水期货,一切经济形态都会把水当作载体。“水”是最高褒义词的时代一定会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