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廣東深圳大鵬所城(一)【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24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清初大鹏所原设防守千总一员,兵三百名。顺治十三年(1656)历史城墙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改设大鹏所防守营,官兵五百名。康熙七年(1668)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时该营官兵凡四百员名。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大鹏所防守营为大鹏水师营,官兵九百三十一名。防所大炮共一百六十八位。雍正四年(1726)裁游击,改设参将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改隶广东水陆提标统辖。嘉庆十五年(1810)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设五营,大鹏为外海水师营,设参将一员,兵额八百名。道光十一年(1831)以该营所辖之洋面宽广,难于防卫,遂分设左右二营。左营即原大鹏营,兵额五百零五名,右营驻东涌所城,兵四百八十二名。道光二十年(1840)以鸦片走私盛行及英人威胁日大,遂将大鹏营提升为协,增设副将一员,移驻九龙。咸丰十年(1860)九龙地区转归英属,大鹏协所辖部分台汛位英界内,故被废置。同治八年(1869)该协左营实存兵四百三十名,右营实存兵三百二十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人租界新界及离岛地区,该协所辖汛台内全位英界内,故亦被裁设。光绪二十五年(1899)九龙寨城内之清朝官兵被英军驱逐,该协两营故亦被裁。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大鹏所城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筑,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广六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迥三百九十八丈,阔一丈五尺,深一丈。"(见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城池条)。大鹏所城自建成以来,经历多次战火和风雨沧桑,曾多次修葺: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八月二十一日,一场罕见的飓风袭击了大鹏城,毁坏了城楼四座,城角窝铺四间,雉堞五十八个,后知县李可成、大鹏营守备马玉成等捐助修复。康熙二十年以后,城里建筑日渐朽破,各任知县相继修补,但终因年深日久,"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及城墙、马道、垛子日渐倾圮。"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近百年来,大鹏所城没有驻军,成为一处民居。古城更是日渐倾圮,城楼、城墙等在五十年代被毁坏严重,而且还经历了日本侵华和十年文革的大规模破坏,古迹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垣断壁。现古城雄姿依旧,除北门在万历年间被堵塞外,大鹏所城尚保留有东、南、西三门及东北部分城墙。
       将军第位于古城南门街内,是一座清代中叶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是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的府第。该府第呈不规则梯形,东墙长18米,西墙长30米,宽30米,计建筑面积510平方米,门首横额匾题"将军第"三个楷书。将军第平面布局为侧门内进,当心间为住宅,三进三间,二厅一天井六厢房。左为后院,内有前后厢房四个,天井一个。前有长廊,当心间与后院有门相通,地面铺砖。墙石脚青砖结构,木架梁、石柱础。屋顶结构为硬山顶,中有灰脊,檐板雕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等题材画。将军第保存完好,整体布局如旧。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位于大鹏镇鹏城正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5年)。
         天后宫是祭祀海上保护神-天后的庙宇。天后宫占地200多平方米,共分三进,门前13级台阶,走廊立着两条花岗岩园柱,高盈丈,径近尺,精雕细琢。门娄红匾上镌着"天后宫"三个斗大的漆金体行书。门两侧刻有一联:万国仰神灵波平粤海,千秋绵俎豆泽溯蒲田。500多年来,天后宫香火鼎盛,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天后生日,且每隔五年举办一次隆重的"打醮"活动。相传清代名将刘起龙和赖恩爵以及大鹏营的参将、守备、千总等军官常到天后宫拜祭。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清嘉庆舒懋官《新安县志》卷七建置略废署;及同书卷二十政经四仓贮条载:"大鹏仓在大鹏所城中,与永盈仓同设,万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建仓厫一座。""大鹏仓大使署在大鹏所城内,与永盈大使同设,崇正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裁汰,久废。""大鹏所屯仓在县丞署东,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原建二间,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增建六间,续建三间,归县丞管辖。"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城内有具重要文物价值的民居建筑十七座(间)。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南门、东门、西门)和明清时期民居保存完好;狭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宁静古朴;数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此外,古城内还有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从这些民居的特点来看,具有广府和客家两处民居的综合的特点,因为深圳处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的交汇点上,而大鹏又处这个交汇点的东北角上。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鹏民居的这种特殊风格。大鹏古城的明清民居是广东省保护较完整的民居之一。近些年来,一些反映明清时代背景的电影电视多经常以此为外景拍摄,例如《中英街》、《南拳王》、《小河弯弯》等。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明、清.国五)(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