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笔记???阿卡贝拉版的“京歌”——《打虎上山》 bob.guo

 bo.guo 2016-12-24

音乐笔记???阿卡贝拉版的“京歌”——《打虎上山》

《打虎上山》是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段。交响乐队一改传统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的伴奏形式,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此情此景,随着岁月淡去,渐成记忆……
如今,仅7名年轻人的组合、用“阿卡贝拉”的形式将《打虎上山》情景再现,出色完成了一次“传统与现代、声乐与戏曲”交互融合的有益尝试:
1.“阿卡贝拉”就是“无伴奏合唱”,只是该曲把“不用乐器伴奏”改成“人声模拟乐器伴奏”。此创意,可谓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亮点和特色。
2.在结构上大胆取舍:保留“导板”、植入另一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节奏上仍保留了西皮导板“快打慢唱”的传统模式,从而打造出一曲“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既京味十足又不失时尚”的“京歌”精品。
3.伴唱部分多以十六分音符快速运行,人声难于驾驭:他们借鉴了吹奏乐器的“双吐”技法,使得杨子荣纵马驰骋的形象更具动感,但由此付出的艰辛可以想见。
…………

其实,无伴奏合唱源于中世纪教会唱诗音乐,意大利语为阿卡贝拉A?cappella。?随着钢琴和管弦乐器的产生和完善,阿卡贝拉渐被弱化。时代的发展,对“返璞归真”的追求成为一种时尚,“阿卡贝拉”也再生新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