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爸:孩子哭诉“老师骂我,我不想上学了!”你该怎么办?

 冬竹456 2016-12-24


前几天,一个妈妈咨询一件令她纠结的事情:上小学的孩子不想上学了!

 

经过沟通,孩子说出了原委:老师经常骂人,学生做错一点事就要骂。这是位细心的妈妈,她还向孩子确认:老师是针对她一个人还是对所有同学都一样?是真的骂人还是只是语气严厉?孩子回答:老师是在骂人,并且是针对所有同学,并不只是对她一个人。

 


这位妈妈安慰了孩子半天,可孩子还是坚持不想上学了,不想再见到那个老师。妈妈说孩子平时在学校还是很阳光的,虽然有些调皮但也并不出格。所以,妈妈非常担心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但真正令她纠结的并非孩子不想上学,而是:

她是否该找老师沟通?

如果要找老师,应该如何沟通?

 

这个妈妈的提问让我想起以前遇到的另一件事情。有一个妈妈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在当地一所重点初中上学的孩子因为被老师误解犯了错误,当着全班同学面被扇了两个耳光。善解人意的孩子在告诉妈妈之前,还提醒妈妈我告诉您一件事情,但你不要难过。可当孩子告诉学校发生的事情后,这位妈妈心如刀绞。但是考虑再三,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可能会受到老师的刁难,她选择强压伤心,最终并没有去找老师沟通。

 


孩子因为老师批评而不高兴、甚至有抵触情绪,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回国后,有几次女儿豆豆也会回来给我说某个老师喜欢骂人,有时也会涉及到她,因而不喜欢这个老师,但她还没有严重到不想去上学的程度。

 

不同老师的素质、阅历、教学风格千差万别,有些能够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沟通时抱有尊重态度,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爱戴和信任。但是,也有些老师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性格原因总是习惯于批评甚至骂孩子。对于这样的老师,心思简单、爱憎分明的孩子一定会不喜欢,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讨厌一门课程或者不愿再踏入校门。

 

因为女儿在家里有充分的安全感,所以她在学校遇到的问题都会给我们说。如果我认为老师的做法有不妥,一定会约老师时间单独沟通,而不会因为担心女儿会受到区别对待而保持沉默。这里一个原因在于,我和大女儿的班主任和小女儿的幼儿园老师都保持充分信任的关系,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对解决孩子在学校中遇到问题的态度:孩子在学校发生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精诚合作”,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合作的前提,是双向的相互信任和信息充分沟通。

 


所以,家长找老师沟通时,一定要清楚一个原则:沟通不是为了翻旧账、找麻烦、分出孰是孰非或者替孩子“打抱不平”,而是抱着建设性的态度和老师讨论如何步调一致,做好配合,帮助孩子成长。其实,站在老师的角度,也希望能与家长有效配合,而不愿家长对自己的工作横加指责。老师首先是一个人,也有每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当我们报以尊重,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诚意、认真和坚定,他们更有可能平静地思考和反省,在未来工作中会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对于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这样也会帮助他们成长。如果我们能和老师结成“统一战线”,也就为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创造了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上面说了该不该找老师沟通以及如何沟通,我们再来谈谈如何与孩子沟通。

 

首先,家长不能当孩子面说老师的坏话或不是。即使我们认定老师做法不妥,也要注意避免这样做。因为一旦破坏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老师了,那么孩子的学校学习和生活将不会再有正能量的输入。

 


其次,让孩子分析自己受到老师批评的原因。在这里,不是告诉孩子他们哪里做得不对,而是让孩子参与分析,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看到什么行为导致批评。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做更深入的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不合适?遇到相同情况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下次遇到同样情形应该怎样做?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双向养育中“用爱管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而非直接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

 

最后,父母还可以用这个机会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她,无论别人(即使是老师)怎么评价他/她,爸爸妈妈的爱都不会有丝毫改变。这样做,父母就是在帮助孩子积累对自己内在价值的积极认定,这会为自尊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有健康自尊的孩子,更有勇气积极面对类似的困难局面。

作者:欧阳晖(加拿大豆爸)。双向养育中国第一人,曾经的企业高管与人力资源专家,现在另个女儿的全职奶爸。翻译书籍《双向养育》正在热卖中,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购,感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