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热衷于过圣诞节?

 霃楓 2016-12-24

圣诞节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对于宗教人士来说是纪念耶稣诞生,但对于许多非宗教人士的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热衷于过圣诞节呢?

事实上,我们迷恋的不是圣诞节,而是圣诞将要来临前我们那种充满期待的状态。

马上接近年底,辛苦了一年或者无聊了一年的我们,的确需要找一个借口慰劳自己,慰劳别人。其实,无关乎名字,无关乎由来,只不过天时地利,圣诞节抢占了这个先机。

就如小时候我们都特别喜欢过春节,尤其是在农村,比较传统,喜欢从除夕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春联、贴纸、腌制食材、购买年货、安排年夜饭食谱,等等。但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除夕那天晚上,反而是除夕将要来临之前的“小年”。

人类的共同心理特性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有时候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将要来临前我们那种充满期待的状态。

有了期待,我们开始憧憬将要到来的美好未来。这,有时候比未来本身更让人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小年夜最快乐的原因:对除夕的期待,甚至还有对新一年的期待。

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是12月24日晚。圣诞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的末尾:忙碌的一年将要过去,回首一年,感觉收获良多;元旦假期马上来临,对三四天的短期旅行充满期待;新一年来临了,同样充满了计划和期待。

 甚至这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单调的工作生活中的一段相对不一样的生活。而我们总是对不一样的生活充满期待,不是么?

洋节日多了,复活节我们不过、万圣节我们基本不过、感恩节我们也不吃火鸡。很多可以炒作的题材,为什么我们很迷恋圣诞节?

 可能是因为圣诞节有种不同于中国节日的气质。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平安”都是最为美好的希冀与祝福。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以及爱,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

圣诞节虽然是个古老的节日,却传递了永恒的主题:人们需要一个平和、安详、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温馨和感恩。

圣诞节的故事、圣诞树、圣诞节歌、圣诞老人、圣诞节的符号(麋鹿、雪橇、六角雪花、星星、礼物、壁炉、袜子、棍子糖……)都透露着它的迷人情怀,让人觉得更快乐、更有意思、更有希望。

大多中国的节日追求喜庆热闹,没有圣诞节这般闲适温暖,我们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虽然中国有看花灯,七夕,中秋赏月,玉兔的故事……但是没有形成一种文化风潮。

所以它吸引我们,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不一样的氛围。没有烟花、鞭炮、没有超标的pm2.5、没有拥挤的热闹,而是静谧的圣诞树、安逸的沙发、经典的圣诞歌、温暖人心的壁炉。

此外,对于小年轻来说,这还是一个送礼物表达爱的节日,女孩子可以收到精美礼物,男孩子可以向女孩表白。还可以一同吃一顿美美的有情调的圣诞大餐。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菜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而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洋节则越来越冷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一提到过圣诞就眉飞色舞,而传统的农历春节却越来越觉得“老一套、单调……”。圣诞节这种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假期和节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强势经济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也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相对强势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兴起过圣诞节的历史比中国要长,主要就是因为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扩散和传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圣诞节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节是中国人习惯了的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居民只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休养生息睡懒觉养精神;而对于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已经把它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

也就是说,年轻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的节日。

 4、商家和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

商家和媒体从各方面推波助澜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正如现在的国庆黄金周,民众本来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但当大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行为的条件,当媒体和商家又做好这样一个“美丽的”陷阱后,民众就不得不往里面跳了。当然,让更多的人跳这种陷阱并无坏处,这也是一种节假日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