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活人殉葬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终止的?

 昵称413468 2016-12-25

活人殉葬,这么残忍、这么没有人道的事,现在想来都不敢相信,但它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发生过。根据就考古发现,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商以后,周、春秋、战国、秦朝也有殉葬恶俗。

开始用活人殉葬的殷商时期是奴隶社会,根据考古研究发现,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有的骨架旁放著刀剑,是武士奴隶;有的骨架旁摆著车马,是驾车奴隶;有的骨架残存有狗骨,是养狗奴隶;有的骨架旁没有头骨,头骨在另一边,是被杀后殉葬的奴隶;有的骨架上手骨还被反绑在背后,并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残忍的殉葬制度?据说是奴隶社会时期开始,奴隶主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

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慢慢不让活人殉葬了。秦国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秦国是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废除人殉制度的,《史记·秦本纪》说:“献公元年,止从死。”但实际并非如此,秦始皇死后,为之殉葬者人数之多,为历史所罕见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秦二世下诏令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后宫嫔妃未生子女者一律殉葬,故从死者甚众。《史记·秦本纪》还说:“葬既下,或言工匠为机,臧(按指奴隶)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为了担心这些工匠泄漏墓中的机密,便将他们置于死地,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将以万计。

到了汉代才正式确定不得用人殉葬,汉、唐两朝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此后就没有再出现活人殉葬的情况。

但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竟然还恢复了这个残忍陋习。据传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继大位,在处理丧事其间,有一件事情非常让人痛心,就是有众多年轻美貌的嫔妃宫女从死。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具体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毛奇龄的依据是,朱元璋下葬孝陵后,朱允炆对这些生殉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以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由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本所千、百户,其官皆世袭。以诸人皆西宫殉葬宫人父兄,世所称朝天女户者也。”

这么多女人殉葬后,是葬于孝陵内,还是另择墓穴,目前考古仍未证实。但学术界认为,真正能陪同朱元璋一块长眠的不会太多,可能只有皇后马氏、成穆贵妃孙氏、宁妃郭氏等几个女人。其他应该是在孝陵附近择地祔葬。明孝陵“申遗”前后曾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探测,发现这些妃子、宫女墓大体有三处,一是孝陵西侧的植物园内,二是明孝陵陵宫墙外西南角,三是孝陵右侧的区域。

因为有朱元璋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帝王葬制中几乎消失的生殉制,在14世纪之后的中国,又死灰复燃,并流行了起来。又历经四代帝王殉葬后,明英宗死前遗言宪宗从此废除殉葬制度,不得殉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