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炎黄

 汐钰文艺范 2016-12-25

  中国自古看重序群学,三皇五帝之说可谓开先河。《史记·五帝纪》载,黄帝号轩辕,先后在阪泉、涿鹿之野,战胜了神农、蚩尤,统一各部,尊轩辕为“天子”,称“黄帝”。《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济”通“挤”,“异德”导致了战争,这是中华历史上首场“党同伐异”。“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后世文明把黄帝作为发端。

  炎帝在争“天子”中失败,但后裔对夏、商、周三代的确立有贡献,因而“黄炎”并称。炎帝的历史地位是不及黄帝的,黄帝是“中央之神”,主宰四方,炎帝只是“南方之神”,主宰一方。所以“黄炎”排序,在很长时间没有改变。到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提出炎帝是神农氏,炎帝成了黄帝的先世,“黄炎”变成了“炎黄”。

  此说目的是把刘家皇帝排进“汉应天统”的序群。刘氏父子炮制《世经》,抛出上古史世系。即:太昊疱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于木,故为帝太昊”;炎帝神农氏“以火承术,故为炎帝,教民耕种,故天下号曰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火生土,故为土德……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汉高帝“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汉”。

  这是先入为主的推演,刘家皇帝喜欢这香喷喷的马屁。汉光武帝建武二年颁旨“始正火德,色尚赤”。炎帝为神农氏说法,有了法定的地位,当时一般学者不敢再持异议。然而王充例外,仍持“黄炎之争”说。东汉末、三国后情况便不同。虞翻、唐固注《国语》,取黄帝、炎帝为兄弟说,不称炎帝为神农氏。韦昭注《国语》,明白指出:“神农,三皇也,在黄帝之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可见刘氏父子的马屁序群学,也为求实的诸儒所不屑。

  炎黄的排序,其实是由封建正统一脉相传的。我们称炎黄子孙,已经习惯成自然,似乎炎黄顺口,黄炎拗口。炎黄子孙也好,黄炎子孙也罢,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没有中断的历史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