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马云爸爸一组生活照曝光,除了运动鞋、雪茄这些洋品牌外,还有非常醒目的中国元素: 细观之下,原来是苏东坡的心爱之物—紫砂壶。 传说当年苏东坡归隐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该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金沙江好水,唯独缺了一把好茶壶。 某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点心,苏东坡灵光一现,为何不照着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心想,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把难看不说,还烫手。他恰好抬头看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便立马动手照屋梁的样子来做茶壶。 经过几个月的精修细作,茶壶做成了,苏东坡给这个壶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后来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 ”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有人说这只是传说,事实上,”东坡提梁壶“定型、定名是在1932年,由时任宜兴紫砂职校校长的王世杰先生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召集当地的老艺人根据这个传说故事创作而成。 确认好图纸之后,就将图稿分发于紫砂界,由各陶器公司、作坊聘请名艺人制作。其中成功制得“东坡提梁壶” 的,为民初制壶名艺人汪宝根。汪先生制作的”东坡提梁壶”,制工严谨,圆纯精致,气度神韵,特别是流把处理巧妙,浑成一体,与民间故事传说中的”东坡提梁壶”相得益彰,情趣意合。 汪先生供职于当时最早的陶器公司:利永公司,并与第一批老艺人一起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在民国时期,宜兴陶瓷工业曾经有过一段繁荣时期,涌现了一批紫砂陶商号,其中就有名为利永的陶器公司。利永公司,一是创建最早,民国二年1913年就创建了,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二是经营时间最长,创立以后几乎没有中断过,直到1954年解放以后,公私合营,它就参加到现在的宜兴紫砂工艺厂中,由邵仲和汪先生担任紫砂厂的销售经理,直到退休。三是业绩突出,可以说,在当时众多的企业当中,它是佼佼者。 今天在宜兴也有一家利永紫砂公司,传承了当时的利永文化,不光名字一样,在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等等,几乎都是一样的。 而同期的一些经典紫砂壶也将在23日抵沪,由利永紫砂举行竞买会,进行藏品交流品鉴。包括顾景舟先生的绝世孤品。另外,利永公司还特意推出了曼生十八式高仿组壶,紫砂泰斗顾景舟高仿组壶,六大茶系的品茗套组等性价比较高的作品。都由实力强、潜力大的陶手和艺人制作,代表了现当代紫砂陶艺的最高艺术水准,也是现代和古代陶艺大师的一种交流。 ![]() 竞买会模式是利永紫砂在业内首创的紫砂营销新模式。与各大拍卖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不同的是,竞买者通过暗标竞价的方式参加竞买,不需要佣金,相比拍卖,更能以较低价格、较少成交费用获得心仪作品。 ![]() 从东坡先生的时代开始,饮茶已极为普遍,茶成文人们日常糊口的必需品,可谓是“不可一日无茶“。 文人的介入,不仅把茶文化升华到一个精神文化层次,更通过切身设计、参与制作,而后题字刻画,不断提升紫砂壶的艺术鉴赏价值。许多经典作品,作为古董艺术藏品,在今日价值已经难以估计。 紫砂壶所承载的茶文化从宋代传承至今,已成为新一代文化阶级品玩的日常器物,而紫砂壶所独有的功效,使得寻常百姓也愿意尝试购买。 利永紫砂从去年耗资1.04亿购买大师经典作品起,逐渐搭建起集文化培育、艺术创作、藏品交流、产品量产为一体的紫砂文化产业链。 未来宜兴紫砂产业能否重新焕发魅力,走向世界,值得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