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度发布3D地图功能,希望在智能出行时代做“下一代地图”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2-25

现在开车用百度地图时,在一些有迷惑性的路口百度会给出路口的3D放大图。所谓3D路口放大图,即对路口实景进行3D抽象模拟,帮助用户选对正确车道。不消说,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给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司机带来了福音。

今天,百度希望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百度地图打出了“下一代地图”的概念,发布了3D地图,即百度地图采用了无人机航拍采集影像,同时借助3D重建技术,以360度还原真实世界。

百度发布3D地图功能,希望在智能出行时代做“下一代地图”

据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介绍,百度地图全流程数据生产自动化程度已超过80%,并运用了“百度地图大脑”,刚刚上线的AI实时路况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道路上的车辆密度,增强了路况数据获取途径,能够提高覆盖率和准确率。另外用户可通过实景路况信息等功能及时掌握道路情况,使用多路线导航切换到更快路线,运用行程助手衔接和转换各类跨城出行工具。

他指出,百度地图所搭建的智能出行平台,其智能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人工智能时代的地图数据采集是自动化的,取代了原本低效、高成本的人工作业。物理世界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但基于人工的地图数据采集和处理,给地图更新带来了非常巨大的障碍,时效性上也无法保证,百度地图的自动化采集让数据更加精准,采集效率更加高,更新速度也更加快,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目前百度地图的全流程数据生产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以上,全景图象的自动化识别准确度已经达到95%。

2、人工智能时代的地图是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地图作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讲究的是能将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完整的准确地呈现出来,因此,百度3D地图利用的是3D渲染技术,以为用户刻划更精准、更加形象的真实体验。

3、人工智能时代地图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是通过实时的信息把用户的出行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交通处行方案,以及完整的动态的出行指南,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目前百度地图与交通部共建了出行大数据开放平台,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全国交警指挥。

4、由指尖到语言。向海龙表示,以前人与地图的交互大部分是通过文字输入来实现的,未来地图会实现由指间交互到语音交互的转变,即用户说出需求,地图做出响应。

而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在介绍百度地图时,对于如何定义下一代地图,在产品技术上把下一代地图规划出来,他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李东旻认为,下一代的地图首先是虚拟和现实联结在一起的,它可以让人类的空间无限的延展,不仅仅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简单映射,而更多的是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

具体来说,要实现现实和虚拟的结合,首先地图采集方需要有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他认为,依赖传统的采集方式,无法精准丰富详细地刻画世界,百度地图在过去三五年,采用了全景采集车、无人机采集、背包采集、到骑行车的采集,目的就是把真实世界中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搜集到线上世界当中,让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越来越接近。

而接下来,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给用户提供4K高清地图了。他以百度地图目前的高清图为例,从百度地图中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出口的指示牌、可以看到道路旁边是否有路边停车位、可以看到每一条道路上的行车线,该行车道是禁止左转还是禁止掉头等等,这些都可以在4K地图上展现出来。他提到,百度地图的比例尺可以放大到10米以内,之所以可以放大到如此精细的程度,正因为百度有了可以更精准的刻画这个真实世界的能力,即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形成了完美的映射。

再进一步,百度地图接下来做了室内陆图的虚拟导航,并在前段时间,百度地图推出了步行AR导航这一功能,即通过把全实景路线与AR技术的结合,让用户在找地方时不再困难,即把导航路线直接贴合在实景道路上,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到目的地。

总的来说,李东旻认为下一代地图应当是智能的,而智能体现在包括从导航、到路况的各个方面:

导航:

导航应当是能够进行智能规划路线的,它不应该是死板、固定的,而是可以根据此时的交通、气象、个人偏好等维度,把不同因子聚类在一起,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来给予不同的排序,智能推荐给用户对方想要的内容。

同时,导航的尺寸也应当随着视角的变化发现变化,即随着用户开车路线的不同,遇到转弯路口需要放大、遇到直行的时候需要缩小以便浏览全貌,这些在百度地图上称之为智能比例尺。智能比例尺可以根据行驶中的周边情况,智能缩放地图的比例尺,这背后是百度地图大脑在进行控制。

而除了路况,百度地图推给用户的导航路线应当是其倾向的一条路,即结合用户的驾驶习惯为其推荐路线,当每用户使用百度地图的次数越多,这个地图给你推荐的路线越符合你的心意,越符合你日常的使用习惯。

路况:

路况方面,首先路况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路况本身是变化的,因此在下一代地图中,百度会在导航过程中根据实时路况给用户推出不同的路线,比如在实际使用中,百度地图会实时告诉用户,前方发现更快捷的路线是否切换。他认为,这是下一代地图的路况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其次,实景路况方面。目前的街道上有很多政府部门安装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里所拍的照片,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图象识别技术,便会带来更多的应用。比如,用户可以实时的查看路口的实景照片,在用户没有出门之前就可以知道这个路口车多还是车少;其次,百度地图还能够识别不同车道线上的路况情况,即通过提供道路实时拥堵情况,更加及时地推送信息。举个例子,百度地图可以根据从不同车道线的角度,告诉用户左转拥堵、直行畅通这类信息。

而目前依赖图象识别加上摄像头的回传数据,百度能实现此类的路况信息服务。

最后,李东旻提到,从今年春节开始百度地图已启动了全球化的进程,目前已覆盖209个国家和地区,接下来,百度地图希望在国外深耕一些基础功能,与全球的优质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地图上的内容,同时打通相关的旅游场景,其核心时打透中国人出境游这个特定的场景,服务出境游用户,在出过时无论使用基础的搜索、公交、定位,还是购物、餐饮、景点,百度地图都能覆盖。

Attention!!!36氪汽车小组正在招募全职实习生一枚,坐标北京,负责自动驾驶方面新闻,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Google、Uber以及各大车厂自动驾驶项目,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等。有技术背景,能举一反三、并深入浅出地解读趋势。定期做汽车行业整合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