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北宋画家(1096——?),生卒年代不详,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奇才”,十八岁时便显示出非凡的绘画天赋,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 中文书库,被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宋徽宗赵佶亲自传授,经悉心教诲之下终成大器。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但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山水,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手卷终端的题识: “政和三年閏四月壹日賜王希孟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 译文:少年王希孟学画,被皇家画院录取了。献了几次作品,都不够好。但是皇上看他聪明,就亲自调教他。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图,献给宫廷。皇上很高兴,夸奖他,给他官做。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在书画圈网小编看来,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出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之活动。 全面继承了自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之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来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画山石: 先用浓淡墨线勾勒出轮廓和大概形体,再用柔软圆润的长短线条加皴。高峰皴法略近荷叶。线条皆是既不粗硬也不刚健。 然后再用淡墨和赭石色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的后面一石。或以阔笔形式再用细线皴好的山石上加写。其后通染赭石。 山石上部为苦绿接染后再以浓厚的石青或石绿覆盖,坡脚多保留赭石色。浓厚的石青石绿着到赭石、苦绿接染处亦渐淡,愈到山头愈浓。 石青石绿交替使用,前一个山头用石青,后一个山头则用石绿。前后关系十分明确。最远处的山头则不加盖石青石绿,以显其远。 画房屋: 淡赭色的墙,浓黑屋顶,或浓黑中加入石青石绿色,以引起注意增加画面重量感。 《千里江山图》局部。阳光照亮了柳树和草地。 《千里江山图》局部。阳光照亮山腰的小树林。 《千里江山图》局部。阳光照亮的山坡和草地。 《千里江山图》局部。混合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小斧劈皴而画的山。 画树: 浓墨写枝干,鲜艳的石绿刷写一组一组的叶条。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与精密的笔法,描绘出祖国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间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极为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 于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在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画法的基础上,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皆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在用色上,作者在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是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王希孟作。 《千里江山图》局部。取自郭熙的造型。 《千里江山图》局部。江岸的画法近于董源。 《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事关一场变局,这场变局从北宋晚期一直延续到元代。北宋晚期,南北方各家各派的图式、造型、皴法、笔法、墨法相互交织渗透,新的画 风在融合与改造中悄然发生,乔仲常《后赤壁赋》化用关仝折带皴与董源披麻皴,佚名《溪山暮雪图》是李唐斧劈皴与赵令穰风格的完美地融合,佚名《溪山烟霭》 反映李郭画派与马夏画派的融合,而宋临本人物画《洛神赋图》的背景山水则参用斧劈皴、披麻皴与解索皴。1127年,北宋亡,南宋迁都杭州,大批北方画家下江南,南北绘画的合流得到极大的促进。元代文人画风便悄悄发生在漫长的融合岁月中,而郭熙画派造型与江南董巨画派线皴的融合史,始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 图》,终于元朝王蒙《青卞隐居图》,间隔二百年。 《千里江山图》煌煌其华,九百年过去,画里青山依旧,水碧如初,这样雄浑壮阔,这样气势恢宏,这样岁月静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