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9期:诗意语文沙龙第一期“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山湖微波 2016-12-25

【话题】“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嘉宾】张金波、李超、张艳霄

【机构】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诗意语文沙龙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夜色钢琴曲—心的守候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

      一号嘉宾:张金波,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唐山市高考模拟考试命题组成员,省级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两次荣获唐山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12年荣获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3年荣获河北省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二等奖。在《考试与招生》、《阅读与欣赏》、《作文与考试》《语文报》等报刊发表教学类文章一百余篇。


      二号嘉宾:李超,任教于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荣获辛集市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2014年荣获辛集市“九十佳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荣获辛集市首届中小学学科名师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河北省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十届“人教杯”全国名著阅读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特等奖,荣获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现场授课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语言奖。发表教学类文章200余篇;参编多部教学用书。  


        三号嘉宾:张艳霄,河北省邯郸市钢苑中学语文老师。2014年,执教的《小狗包弟》在全国首届“绿色课堂杯”有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5年,执教的《<老子>五章》在河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6年,获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学基本功展评录像课一等奖;参与编写了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诗词吟诵》、百校联盟的《金牌作文》、延边教育出版社的《疯狂作文·热点人物素材》。


   “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播出时间:2016年12月24日

本期话题: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期嘉宾:

     张金波(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李 超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

     张艳霄(河北省邯郸市钢苑中学)


    一、开场

张金波: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平安夜快乐,非常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和大家相约诗意语文沙龙。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我们敬爱的导师董一菲老师的关怀和领导下,在诗意语文工作室各位才俊的支持和帮助下,诗意语文沙龙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今晚做客沙龙的有三位嘉宾。我是今天的一号嘉宾,我叫张金波,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我还有两位搭档,李超、艳霄,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李 超:大家好,我是李超,来自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

张艳霄:大家好,我是张艳霄,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钢苑中学。

二、提出问题:写作教学的现状

(一)一线老师的切身感受

张金波:说起作文,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非常熟悉,因为我们经常接触学生的作文,批作文,改作文,评作文,讲作文;但是,如果谈到写作教学,我们的老师可能又感到陌生,问题是我们真正教过学生如何写作吗?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写作教学还是有一些隔膜的。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张金波:李超老师,艳霄老师,你们二位都是来自教学一线,一定对当下的写作教学有着许多的切身体会。根据你们的观察,当前的写作教学存在哪些典型性问题呢?

李 超:我了解到的情况是:

第一,高一高二很少写作文,缺少写作指导,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写作训练;高三了,没办法了,按照高考要求来写,等于是从头开始,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用材,锤炼语言等等,时间短,功利性太强,有很多是给一些模式,训练一些技巧,或者是仿照高考优秀作文来写,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实在不容乐观。

第二,高一高二的写作教学功利性也很强,也进行高考作文训练,这可能跟高一高二期中期末的语文考试导向有关。这种写作教学,忽略了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写作根基不稳,对写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张艳霄:看来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大同小异呀,我们这里也是问题多多。

首先,我们也是很少教,不管是在课时安排上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写作几乎被我们排除在外。虽然人教版课本每一册都专门有一个单元是讲写作的,可是这一部分内容直接就被老师们略过去了。

其次,写作教学不成系统。我们老师可能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专门讲写作,但是我们在平时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练笔,但是这样的练笔随意性很强,布置与否,如何评价,几乎是仰仗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且这样的练笔,更多地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亲情、友情或者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没有写法指导,更没有类似于讲读课文的规范的教案要求。时间既无法保证,内容更像是随便洒在田野里的豆子,我们怎么能寄望秋天有丰厚的收获呢?

再次,正如刚才李超老师所说,写作教学功利色彩浓厚。我们高一高二几乎不写作文,考试之前,老师可能会非常简单地点几句议论文该怎样写;考试之后解读一下立意,读几篇范文,就算结束了。到了高三,集中一个月讲高考作文该怎么写,比如审题立意的技巧,如何确立分论点,怎样引述材料,怎样写一个核心议论段……就像学八股文一样,让学生学写“填空作文”。这样速成练出来的作文很难有自我,自然也不容易出精彩之作

张金波:上海师大的王荣生教授认为,针对考试的作文讲评算不上真正的写作教学。这样说的话,在唐山地区,写作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在很多学校,虽然也讲评作文,但是几乎看不到真正的写作教学。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一个学期写两次作文,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我们三位分别来自河北省的不同城市,应该说还是能反映河北省的总体状况的。其实,不仅河北省,全国其他地区的写作教学也并不乐观,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概括起来,当前写作教学的问题主要有四种表现:(1)完全放弃写作教学。不讲写作知识,也没有相关的写作训练,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2)教法简单粗放。不研究学情,机械灌输一些写作知识,不求实际效果;(3)对教材上的写作专题束之高阁;(4)写作教学功利色彩浓厚。写作教学单纯为应试服务,与考试无关的不闻不问。

(二)专家学者的观察

张金波:其实,我们所说的问题,很多有关的专家学者早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比如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等等,他们的看法能够给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李 超:王荣生教授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他说: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据我们所知,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教师介绍批卷的感观,或解释本次作文打分的标准。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中小学有“当堂作文”一说,但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通常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导。

张艳霄:北大教授温儒敏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全线崩溃,语文学科被边缘化。温教授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如今的语文考试的评价,尤其认为高中作文的评分标准是有问题的,他说:“现在作文一共60分,分四个等级,大多数的文章集中在第二等级。这样的评价方式造成了一个现象:学生学习写作文考40分,不学也可以考40分。”

温教授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实情。2015年河北省高考作文平均分为40.17分,我们平时判作文也是集中在40分到46分,一方面我们心存慈悲,好作文我们自然不会吝啬高分,可是水平一般的,我们总是会给一些感情分,怕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前几天邯郸一中的一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不要43分”,读来真的让我感觉很不是滋味。他写:“43分,又是43分!这永远是我的伤痛,好也如此,坏也如此!没有20分来得痛快,也没有50分来得惊喜。生活中没有二锅头的浓烈,仿佛就是一杯淡淡的茶。20分可以借酒浇愁,50分可以干杯庆贺,只有40来分的,只配喝一口淡淡的苦茶。”

针对这种现象,温教授认为语文的评价一定要把分差拉开距离,所以今年他提出要用百分制。而孙绍振老师也认为,现在的语文考卷是150分,作文占60分,其实作文应该占120分。

还有一个现象也是温教授非常关注的,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让学生阅读,但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不读书了,温儒敏说,如果老师不读书,就没有很好的能力教学生。

孙绍振老师则认为作文评价有极大的难度,这也是导致写作教学难以推进的原因。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作文交上去,这个批“文不对题”,那个批“主题不突出”,到底优点在哪里?缺点是什么?很多老师是面对的学生太多,无法逐一面批面改,一些则是缺乏具体分析的能力,讲不出什么切实的意见来。孙老师也提到老师的阅读问题,他说:“大量的语文教师平时很少“充电性”的阅读,又不爱写作,只能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海量的做题训练。教师的水准跟不上学生的要求,这个问题很严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夜色钢琴曲—圣诞前夜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

       三、分析问题:探究写作教学的病根  


       张金波:总之,写作教学问题一大堆。作文在高考中的分值为60分,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遭遇了如此尴尬的命运。这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其中的根源。

李  超:“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两点:

第一,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考试的角度来认识或操作写作教学的,教作文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拿高分,功利性太强。这难免会遮蔽我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我们现在经常说“考场作文”,为什么要给考场作文加上引号?有人说是特指考试时写的作文,是不是有一种考场作文不算正常作文的嫌疑?有“考场作文”,那就是说还有非考场作文,非考场作文是什么样的?这两者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两者究竟哪一个更接近作文的本真?这都需要我们思考。

第二,我们人为地把写作教学神圣化了,把它看得高大上,觉得好难搞,教师首先有畏惧心理。的确,关于写作教学,要理出个头绪来。甚至搞出一个系列来,确实很难,如坠五里雾中,很茫然;并且学情也很复杂,操作起来实在费时费力;再有,写作本身的特点,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潜移默化,短时间内不好见到什么效果。于是很多老师,就干脆放弃了写作教学。

以上是两个大的方面。再往细的说,我觉得还值得思考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应解决作文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怎么认识作文?直接影响我们对写作教学的安排,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作文的看法。

我们习惯于把作文看得很正规,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比如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漫画作文等等。这不能说不对,我觉得这只是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作文分类,只是作文的一个方面,或说一种。

有种类的区分,必然就有条框限制。我们语文教师理解起来也许不难,因为我们有相对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认为这很复杂,种类繁多,条框也很多,写起来必然会受到某些束缚。如果一开始就有很多束缚,学生自然很难写好。

其实,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没那么复杂,也没什么神秘。学生从这个起点上认识作文,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首先他有思想情感,第二,莫说高中生,就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能运用文字写成文段。虽然写成的文段可能有高下之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引导学生把作文看得简单一些,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这是第一步。

第二,我觉得,写作教学的起点,或者说是立足点是先鼓励学生写起来,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学生只要写,敢写,愿意写,才谈得上写作教学。

现实情况是,学生写不出,不敢写,不愿写。为什么?攥得太死。表现在:作文之前提要求,学生被条框束缚;作文之后评范文,学生感到望尘莫及;高考满分作文做引领,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教师讲解写作技巧,真正写时用不上。其实,你我写作时,会老想着运用什么技巧吗?那些技巧,并不是你一讲,他一听,一写就用得上。

我觉得,应该先放后收,收放结合。先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去写,写作应该日常化,生活化。就是不限制长短,不限制内容,学生每天都能动笔,慢慢养成写的习惯。巴金先生说:“只有写,才会写。” 学生写起来了,写作教学就算是开始了。

第三、我觉得,写作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教学行为,相反,写作教学应该是综合性最强的教学行为。

我们不能孤立地认识写作教学,因为,作文,天然地和很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对写作影响最大的是阅读。读书少,吸纳和存储不足,自然难以成文;书读的粗疏,缺少精读,自然难以写出精品。所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没有道理的。阅读给写作提供营养,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是不可量化的。

而现实情况是,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大家可以参阅2016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于树泉老师的文章《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文章),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进行习题训练,占用了很多时间。甚至有的学校都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有的学校有,也很少开放。课本上那几十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我们呼吁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希望不只是呼吁,应该落实到行动!

其次,它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是第一手写作材料,我们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去积累生活。

关于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很赞成孙绍振先生的观点,他提出,我们总是说写作要贴近生活,很多时候,学生是在贴近别人的生活,学生应该去贴近自己的生活。

我们看看那些高考作文,大多都在写别人,并且所运用的人物素材都差不多,观点也差不多,而很少在作文中表现自我;而为数不多的写出了自己的某种体验,某种感悟,某种情绪,写得那么自然,让你读起来觉得那么舒服。比如2016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烟火蓝边碗》。

现在的学生,大多时间被关在学校里,缺少生活!有一个段子说,小时候放学,一路走,一路欣赏风景,观察路边的小草、花丛中的蝴蝶,行人、街道、店铺等等,现在呢?早上被父母装进汽车送去学校,晚上,再被父母装进汽车,拉回家来。这期间,缺少了多少体验和感受。这个段子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的情况。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绝望,如果留心,还是有很多鲜活的生活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第三,还有社会生活。我们不是要学生都走上街头,现实也不允许这样。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报刊杂志。如《中国青年报》《满分阅读》等,我们可以带他们看新闻,然后交流讨论,写新闻短评;也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开阔眼界,然后写影视评论。最近,带领学生观看了短片《鹬》,学生很感兴趣,看了好多遍,也写了好多遍。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丰富多彩一些。

张艳霄:我觉得课堂教学和写作脱节应该是一个因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很用心地分析一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作者介绍主题思想,但是分析完了这篇文章也就结束了。可是我们忽略了课文分析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比如在《项脊轩志》中,老妪说“某所,尔母立于兹”这句话,很多老师也都会做出精到的分析,能引导学生去体会一个幼年丧母的孩子的孺慕之思,但是如果老师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学生去想象“归有光听说那里是母亲曾经站过的地方,也想在旁边站一站,就像站在母亲身边一样”这样一个场景,再去深入体会这种“求不得”的苦痛,那么,学生获得的,就不仅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还有对生活的细致品味了,这样或许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另外一点,我总觉得,我们沉潜的心境正慢慢流失。

我们都知道作文有两大难,一是难教,二是低效。难教体现在,我们可教的永远都是模式性或规范性的东西,这样的内容虽然可学,学了以后确实也能写出规范的文章,可是我们总会觉得这样的文章少了点灵性,少了些自我,并且学生很难在这样的写作中获得表达的快感,自然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低效则源于作文毕竟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表达,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情,还需要有大量的积累来支撑。可是我们却无法代替他们去进行阅读积累。这样综合下来,学生的作文仍然很难得到整体提升。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老师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既然如此教,又没什么效果,我为什么还要在作文上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呢?于是,我们就只给学生一些规律和经验,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只是教给了学生结论,却没有沉潜的心境去关注过程。黄厚江老师曾提出:“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结论教学’,即学习过程的缺失,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我们很难真正静下心来去分析作文教学出现了什么具体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解决;我们不大关心未来的写作教学是一个怎样的走向,它和如今的写作的异同是什么;我们也很少去过问学生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收获;面对学生的病文,我们甚至无法一篇一篇地进行批阅,然后给出准确的评价和切实可行的升格建议……这一系列过程被我们忽略了,至少在我们这里是这样。于是,我们越发去教给学生模式和经验,看着学生写的干巴巴的文章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感觉无从入手,从而使写作教学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让我们不愿也不大敢去碰触它。

张金波:概括起来说,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在这里,我再补充两点,主要针对客观原因。

一是客观上讲,作文的确不好教。首先是写作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多的写作知识到底讲授什么写作知识才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这需要认真研究学情。写作的学情相对复杂,每个学生千差万别,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花时间研究学情。其次是写作教学怎么教的问题,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实施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二是顶层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安排的问题,教材编排的问题。2009年河北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序列,开始使用人教版课标教材。按照课程安排,高一学段需要学完课标教材必修一至四册,一共50篇左右的课文要在两个学期讲完,时间上捉襟见肘,根本难以另外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写作教学。这使得本来青黄不接的写作教学雪上加霜。原来使用大纲版教材,老师们还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教学,而如今人教版教材在河北省已经使用六七年,写作教学也几乎荒废了六七年。今年我参加12月的河北省学业水平考试的审题工作,有幸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高一学段学习必修课程,高二学段学习选修一,高三学习选修二。高一和高二都安排了写作的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配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我希望未来的课程安排和教材编排能够有利于一线教师扎扎实实开展写作教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遇见那样美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

山阴路的秋天

我多么想念你走在我身边的样子

想起来我的爱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




四、解决问题:未来写作教学的出路
                                          

张金波:当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是等待上层设计的改变,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研讨,积极实践,努力闯出一条写作教学的新路。当前,中学写作教学陷入了困境,我们现在最需要得到解答的问题就是:写作教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二位在一线精耕细作多年,在写作教学方面一定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体会或者成功的经验,在二位看来,写作教学改革的路径是什么呢?

李超老师在高考写作指导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出版了一些关于作文指导的书,在写作教学方面一定有独到之处,李超老师先给大家说说吧!

李 超:其实,我也和大家一样,对写作教学也感到很茫然。我想,最根本的还是鼓励引导学生写起来,我觉得应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和热情,无论我们采用多么好的理论,形成怎样的写作系统,收效都不会太乐观。还有,我觉得还要保持并培养学生健全的、活泼泼的心智,写作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和展现,我们的写作训练应该自由一些,开放一些,形式多样一些,少一些对学生的禁锢。

我曾采用过的形式有写随笔。

十几年前,我教初中时,有一个学生,很优秀,作文写得很棒,我不认为她的作文是我教出来的,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根本没什么教学经验,后来我发现,她有坚持写点什么的习惯,她的同学说,她每晚睡前总会写点什么,大概类似日记吧,她有一个本子,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些心情稍纵即逝,不记下,就永远消失了”。当时,我也有每天写点东西的习惯,每年大概有二十万字吧。后来又读了朱光潜、叶圣陶、夏丏尊、张志公等先生谈写作的文章,联系这位同学的写作经验,还有我自己的经历体会。感觉到,把写作日常化、生活化是一种锻炼写作的好途径。

于是要求学生写随笔。

随笔是一种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真实、自由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才情的文体。关于随笔的特点,叶圣陶先生有详细的论述:“随笔的题材,什么都可以做。读书的心得,新奇的见闻,对于事物的感想或意见,生活上所感到的情味等等,都是随笔的题材。随笔的用途极其广阔,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状物写景,可以发表议论。至于体式更不拘一格,长短也随意。真是一种极便利自由的文章。”    

随笔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限制较少,学生乐于接受,是引导学生走近写作、爱上写作的良好途径。新课标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可以说,随笔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为了给学生创造比较宽松自主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自己也有能力写好,我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1.在时间方面, 除了阅读课上边读边写,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记述生活,畅谈感悟。

2.在字数方面, 不做太高的要求,多可几百字, 少可三五行; 在篇数上,每周三到五篇,我有选择地批阅。批阅随笔就是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3.在内容上, 给学生比较开阔的写作空间:可以是学了课文后老师布置的练笔,可以是自己读书的感悟, 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 可以是心情的随意走笔,也可以是对时事的点评议论……

说白了,就是把写作日常化,生活化,巴金先生说过:“只有写,才会写。”也可以说是把写作从“象牙之塔”拉到“十字街头”。

我觉得,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慢慢养成。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需要学生自主地写,自由地写,我坚持两“自”原则。就像我们现在提的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依照我的理解,“素养”二字是平时慢慢培养,尤其是我们语文这一科,更需要这样一个慢慢“养”的过程,

为了激励他们写下去,可以时常搞一些小活动,如编写随笔集,有一年下雪特别大,我们编了一本随笔集《雪花的快乐》,也可以优秀随笔展示等等。写随笔,几天见不出效果,一个月后,学生大概写一万字,一年十几万字,学生是很有成就感的。

张金波:艳霄老师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艳霄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张艳霄:我也没有什么成绩,只是总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让自己更舒服一些,更快意一些,所以一直在学习。原本也没有什么好的做法,只是尽力在踏实和细致上下工夫,可是前几天读江苏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写作技巧》,一下子就被他那个“仪式感”给击中了。

我向来觉得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这跟矫情无关,而是和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有关。其实,不仅是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无法和这种仪式感的情境分开。只是相比于我们的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尤其缺乏这种仪式感的情境设置而已。

蒋军晶老师说:“一个老师应该追求一点精神生活,他和学生的交往不应该局限在讲台周围,而应该进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真实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就试图通过设计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深刻的体验。

在蒋老师的文中有一个例子,描写《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的外貌。因为雷夫要来中国了,蒋老师要带孩子们去跟雷夫会面。为了写好雷夫的外貌,蒋老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造势:给孩子们介绍雷夫的传奇故事,看雷夫推荐的书和电影,去想象和雷夫见面的场景。蒋老师把这次会面描述得非常神圣,让孩子们越来越产生一种尊敬、崇拜、渴望、向往的感情。这种仪式感建立起来了再去教孩子们写外貌不能用“有”,比如不能说“雷夫有一头金黄的头发”“雷夫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可以多用“像”,比如可以写“雷夫的蓝眼睛就像一块干干净净的天空”。在这样的仪式感中来教学,无论什么样的内容应该都是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并喜爱的。

之所以推荐蒋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仪式感”这个词颇有点“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我喜欢这样一种仪式感,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我都认为“仪式感”起到的作用绝非我们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张金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升或改进写作教学,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还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三位,一位在唐山,一位在邯郸,一位在辛集,深深感到河北省的写作教学与写作教学研究,和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南方很多中心城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在写作教学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在当前流行的各种写作教学模式中,我认为著名特级教师邓彤老师借鉴国外的课程理论倡导的微型写作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过去我国的现代写作课程一直致力于建构一个序列化的课程知识体系,即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写作知识,比如初一学习记叙文,初二学习说明文,初三学习议论文。但是,邓彤认为写作知识本身并不具备特别显著的内在逻辑特征,因而这种序列化的写作课程并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而微型写作课程恰恰能够避免传统的序列化写作课程的弊端。每一个学生运用母语进行写作学习的过程,都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少到多,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简单地说,绝大多数写作困难的学生都是局部的梗阻而不是全体的坏死,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局部改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是说,改善学生写作不需要系统化的写作知识,只需对学生的一两处困难提高必要的知识支持,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微信写作课程的特征,一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微型化。所谓“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及时了解学情,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绝不能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出发实施教学,一味地把教师擅长的而学生不需要的东西灌输给学生。所谓“微型化”,就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集中全力,对症下药,而不强调讲授内容的系统化、序列化,不一味追求宏大的理论体系,不追求大而全,讲究小而精。比如根据学情,发现学生不擅长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完全可以专门讲一讲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张金波: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二位还有没有具体的操作建议?

李 超: 还有就是,语文教师自己也要做写作的实践者,自己写,才能体会到写作的甘苦。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比如也可以像学生那样写随笔,并找一些机会,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的文章,这样,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比如写下水文,相信很多老师平时就这样做了,学生欣赏老师的文章,一定会深受鼓舞。

我们工作室可谓藏龙卧虎,很多老师是写作高手,有的出版了多部专著,有的发表了好多文章,他们一定是热爱写作。潜心写作,笔耕不辍的。我想,只有自己参与写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做生活的一种需要,把写作也日常化,生活化,那么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时,即使不用什么教材,不用什么技法丛书,也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因为,教师本身已经是再好不过的活教材。

还有呢,我觉得北京卷的微写作,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微写作的作文训练。关于微写作,我是这样看的:

微写作是指短小精炼的书面表达,是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述观点,抒发情感的写作。具有篇幅短小、贴近现实、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文体自由多样等特点。微写作借鉴吸收了传统的“小作文”和当下流行的微博写作的优点,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最终目标,强调化繁为简、学以致用。微写作从文章体式上可分为文学类、实用类、思辨类,几乎所有的微小文体都可以纳入其写作范围,如小小说、日记、书信、请柬、书评等,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的日常作文和高考作文,常常呈现“假大空”的应试体症状:“抒发情感”虚情假意,“表达观点”人云亦云,“描述事物”干枯空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文教学陷入了应试作文训练的泥淖,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用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提供“万能公式”“写作模式”等,作文教学僵化、套路化、功利化,作文教学失去了激情和灵性,学生害怕写作甚至厌恶写作,教师疲于应付而鲜有成效。

微写作,可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日常作文教学举措。微写作以低起点进入写作状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从而建立写作的自信;微写作贴近生活,体现了“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的写作理念,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思考生活,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微写作“主题单纯、目标清晰、操作简单、文体自由”,可以增强写作的实效性,使作文的基本能力点得到有效训练,可以实现写作的常态化、自主化、习惯化;微写作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微写作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可以实现读和写的双向互动,使语文能力得到延伸、发展和深化;微写作紧随时代步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用领域广阔,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微写作可促使作文教学走出应试作文训练的困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张艳霄:每一学期的上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所以我只能说说我正在尝试的一种做法。

这学期我带高三,相对而言,写作教学的功利性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非常集中,说不会审题,就一大片跑题的,若说不会引述材料,就会有很多同学照抄题目中的材料,如此种种。面对这种情况,我借鉴的是百校联盟《金牌作文》的做法:

一次作文,选出几篇高分作文,老师要做点评修改,把它作为范文老师的句评段评和篇评应该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学习人家的长处。其次选一篇问题比较突出并且具有共性的文章,作为中档作文,仍然是逐字逐句点评,而这一篇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哪写得好、可取,还要知道它的缺陷在哪里,及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并且老师还要对这篇文章进行升格,对升格文也要进行句评段评和篇评;然后,还要针对病文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每次只针对一个问题,比如审题,比如语言如何围绕中心等等。

所以,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细化指导,每次作文教学的目标特别明确,这样学生也容易达成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可能有老师会说,这样就能提高我们写作教学的质量吗?毕竟写作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你指出了主要问题,可是仍然落实不到某一个同学身上怎么办?我的另一个辅助方法就是面批面改,改完了以后重新写,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写到孩子和我都满意为止。

所以我的做法仍然是很朴拙的化整为零、细化指导、个体强化。不算什么经验,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吧。

张金波:二位的观点,确实是真知灼见,我个人非常赞同。他们介绍的方法,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值得一线教师吸收借鉴并积极尝试。除了二位所说的,我认为,写作教学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研究学情。这里说的学情,是真正的学情,应该来自实事求是的观察、调查和研究,而不是想当然,凭着主观臆断,人为地“制造”学情。一定要真正研究学情,研究真正的学情。真正的学情在哪里呢?一般来讲,教学要关注三个阶段的学情,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课中、课后。写作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写”上,因此写作教学的学情还有另外三个阶段: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写作前,要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写作心态;写作中,要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写作后,要知道学生对写作知识的运用情况,哪里掌握得好,哪里掌握得不好。尤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作品,它们能够最直观地呈现学生的学情,优点、缺点都一目了然。

掌握真正的学情,找到学生的病灶,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学情安排教学内容,才能使写作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上海师大的郑桂华教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她发现上海某个中学的中考作文成绩较差,比较好的作文分数也仅仅达到上海中考作文的平均分数。是不是孩子们审题不清呢?于是她对该校的一次二模作文试卷进行了调研,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我的舞台”,从她抽检的作文来看,所有的孩子对“我的舞台”的理解是符合题意的,显然不属于审题不清。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她发现问题出在如何围绕题目行文上面,也就是如何切题上面。比如说,有的孩子有很好的材料,但就是不知道扣着题目去写。怎么提高呢?郑桂华开出的药方很简单,就是在行文中增加标题和关键词,由此来增强文章的切题程度。学生按照这个办法修改自己的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郑教授通过认真研究学情,避免了一次学情的误诊,进而对症下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写作。

张金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这一次诗意三人行已经接近尾声了。诗意语文工作室的各位才俊都是语文界的翘楚,一直走在追梦语文的路上。听了我们三个东拉西扯,也许已经热血沸腾,开始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也筹谋未来的写作教学之路。今年冬天我在参加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审题的时候,有幸聆听了保定市教科所冯洪所长的讲座,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没有理论走不远。”写作教学,离不开理论的灯塔的指引。董一菲老师博览群书,也一直倡导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写作教学教什么”,由邓彤老师担任执行主编,书中介绍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相信大家读了一定有所获益。

李超、艳霄,听说你们二位也读了不少专业书籍,关于写作教学的书,给大家推荐一两本吧!

李 超:我推荐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

张艳霄:那我就来个招数多点的吧,国家玮的《手把手教你写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