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林黛玉

 心音 2016-12-25


说起《红楼梦》,不能不说起林黛玉:“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这样美妙的形容,赋之于黛玉,让人难忘。生活中有人哭而不止,便被人讥为林黛玉,有人多愁善感,有人病体难愈,皆要受到类比黛玉之嘲讽。

林黛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红楼梦》的读者,各有所想,莫衷一是。黛玉身上的娇弱、敏锐、直率、多虑等特点,让人难于用一言蔽之。今便随口一说,谈其性情,仅为茶余饭后兴致所至而已。

黛玉外貌可人。“弱柳扶风”,可谓妙辞。柳,言其婀娜多姿,随风飘拂之态,柔美,圆润而不生硬。宝玉初见黛玉,便觉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就情节而言,并没有见过。但这种感觉,必有来由:以宝玉之细腻善悟,当以柳拂风之美感受黛玉,喜柳之柔美,自然喜黛玉之柔美。前者悟物,后者悟人;前者为心中想象,后者为眼前所见,柳之婀娜,不过是黛玉美的姿容的投射罢了。当然难忘。

黛玉心智过人。初进贾府,便能处处留心,随时在意,不愿被人耻笑了去。当大舅母留饭时,黛玉从容而答:原不应辞,只是领了饭去不恭,还要去拜见二舅母等人。若厚此薄彼,岂不令人笑话。五岁孩童,心中有如此丘壑,真是难得之至。后来进了大观园,建立海棠诗社,黛玉和姐妹们比诗比才,每每夺魁不说,还时常给宝宝扔个小条,代作一二。------聪慧过人,当之无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没有远见卓识的平庸者,恐怕无从透过富贵温柔乡的面纱,识破其中的残忍与不幸。玲珑剔透之心,令其光彩照人。

黛玉纯情感人。“木石前盟”,为还泪而生。绛珠仙子的情怀,人间本来就无,这种超越现实之上的刻骨之爱,是让读者受到感染,为之叹息,为之销魂,为之食不甘味,卧而难眠。黛玉眼中,宝玉并无世人眼中的顽劣之气,而是形容举止不俗,眉清目秀,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含情。读书有选择,有主见,处事有个性,有爱心。虽有公子哥的几多任性,但时常替丫头们周全,求众人聚而不散,倡导互爱互尊的一片苦心着实令人感动。而这一切,只有黛玉能懂,能欣赏,能真心支持他。非为富贵,非为权势,只为心心相印,只为情脉相通。情之至深,情之至纯,情之至美。

黛玉小性逗人。人类自产生之日起,便有逗乐之需求。原始时便有舞蹈之乐,以求生活不过分单调。后羿射日,固有救国救民宏愿,岂无天空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的滑稽想象?就社会来说,亦是如此。大观园里来个刘姥姥,就多了许多的喜气、活力与生机,就人物形象而言,若只有美丽聪慧,含情脉脉,虽高雅无比,动人之至,却也高远之至,可望而不可及。如黛玉时时无故而泣,因玩笑话而痛不欲生,这种耍小性的类似小孩子的傻气,让黛玉多了几分亲和力,让读者觉得可笑之至。这位“仙女”能食人间烟火了,她的身上就多几分笑趣,情趣,乐趣。

文学人物,精神凝聚。说不尽的黛玉,愿我们再思再品,再感悟,再创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