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上午,我在一个QQ群里谈到,有很多证券类的书,其实都是垃圾。于是乎有网友私下问我,该读什么样的书?有什么好的推荐?提到推荐,这就真是让人头大三圈的一件事了。 “我眼本明,因师故瞎。” 这是禅宗祖师的一句话,大意是说,一个禅师悟道以后,发现因为师父的指导,原本明亮的眼睛,却变瞎了。当然这个瞎了不是指真的瞎了,而是对于真理的分辩上出了问题,结果在成道的过程中走了弯路。 我之所以引用这两句话,是告诉诸位,学习要靠自己,不要一味听人推荐,每个人的因缘、造化、业力等等各不相同;或者说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等的不同,别人适合的东西,你不一定就适合。 如同我之前举的一个例子,知识是精神食粮,你是肚子饿了还是渴了,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都饿到胃出血了,别人还在给你推荐水渴,而不肯去寻找食物,或者看到食物也不肯吃,猛啃水,那不是在犯傻了么? 我一般不向人推荐,有些人以为我这是在使坏,或者卖关子。其实那里呀?我现在不推荐,你现在要骂我;我真推荐了,你将来会骂我骂得更惨。为什么?因为所谓的推荐,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如果是不适合的东西,那就不是把人推上正路,而是推进了沟里。 掉进沟就很难再爬上来了,等爬上来,一切明白了,不骂才怪? 那么,既然不能推荐,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面对那么多的书,该如何寻找呢?以下几个方面,供朋友们作个参考。我自2007年6月底入市以来,读过不少证券类的书,曾经是每天在1-2本左右,最高记录的一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的时候,《短线是银》系列,从第一册读到第六册。 虽然读过不少的书,说句老实话,也没从书上学到什么,但是得到了一样经验,就是知道那些书会是垃圾。按以下方法来分辩,“虽不中,亦不远矣!” 一、从封面看 从封面来看,当然现在的书都是印刷质量比较好的,包装也精美,从这一点难区分。尤其是有些书上印着某财经类名博,创下点击率多少的,这个我们不要看,那个容易办到,小儿科。现在要把博客搞得火爆不是难事,只要写一些大众化跳一跳或者踮一脚根就摸得着,能理解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例如用几句简短的话来蒙一下大盘,内容不要多,重点是一般人能读得懂的就行。若是写得过于高深,一般人不能读懂的,那注定这博客不会火爆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心里最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反正股价是非涨即跌的,每天发几次,给他们一个肯定答案就对了,乱猜也有50%中的几率,只要中几次不就是成大师了么? 当然,也不要被书名给吓倒了,写书的同样有标题党,我们重点要看内容。 我们注意几个重点: 1.作者姓名 这里包括实名、网名、笔名等等,本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网名或者笔名的,我们可以直接从这个名称来判断属伪劣品,例如有些起鬼怪的名称或禽兽的名称的,这类人的书就直接略过吧。做人不好好做,要做鬼,或者要做禽兽,这类人有什么好学的?另外还有一些起动漫的名称,一看就知道是一个2B青年,不用读了,不会有什么高明的见树。 2.注意作者名后面的这几个字 ①著:这是作者原著的,作者应该是有具备一定水平的,这类书可以读; ②合著:这个原则上是与著相同的,可以读,但是要注意,有些书的作者是多人,这其中有的婆唱婆的戏,公哼公的曲,尿不到一个壶,即内容不整体,这类的只能作为参考书; ③编著:这类的不要读,其实就是抄别人作业的,东抄西抄,凑成的书; ④主编:这类书一般是有一个编委会,将一些经典的方法编撰到一起,这类书原则上是可以读的,但是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老牌的出版社的书,如三联书店的。 二、翻开扉页 一般都有作者的简介,这个不用多去看,更不用看到上面说得神乎其神的就想当然的,以为遇上真神了。 例如有些人吹牛吹过头的,什么操盘手的;培训过、指导过操盘手的,还有什么总裁、经理之类的。有些人是完全吹牛无上限的,有时候真想问一问他们:你们这么能吹,下巴是不是钛合金铸的?还有你家里人知道吗? 我们翻开扉页,只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就行了,因为这是站在出版商的角度来看的,他们是趋利的,一本书出来也是为了赚钱,销得不好,就会赔本的,所以这几个指标,虽然不一定完全可以看出问题,但也相去不远。 1.版次:只有经典的书才会一版再版。所以凡是一版再版的书,是选择的首选; 2.印数:无论是出版社也好,还是作者也罢,其实他们都是和尚吃斋菜——肚里有素(数)的,一本书到底能销得如何,自己早知道,所以这个印数的大小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三、首页 有些内容简介,这个先大概了解一下,切莫先入为主了,因为有的是专吹大牛的,与后面的内容货不对板。另外还有一些请名人作序的,这个也不要吓尿了,注意其中一种,有些名人作序其实是无可奈何之举,例如有些就一句话,这书内容如何的好之类的。其实这是敷衍了事的。 四、内容 原打算从目录来讲,但发现这个会与后面的内容重叠,所以直接从内容上讲。我们看内容之前,首先我们先了解几个关于股市的基本内容。 1.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市场运行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 这个我们都知道的,所谓的技术分析应用就是基于这三大假设而来的,换言之,若站在科学的立场来看,所谓的技术分析,实际上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只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来寻出一种高的概率而已,不存在结论的绝对性,只存在概率的高低之分。所以更没有什么包涨必赚的说法。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说有包涨必赚神技的,本身就违背了技术分析的原旨,不用说这类的直接否定了。 2.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是同等的重要,应该互相综合运用。 这个有经验的老股民都知道的,所以当书的内容攻击贬低其中一方的,例如有些书的作者,开篇就反对基本面分析的,只标榜自己的神技,这类只会误导人,少读为妙。 3.完整的操作流程是选——买——持——卖 看一本书,若其内容不包括这完整的四流程,不要读,读了会落得个技术学不全。这种很麻烦,很多人要么一买就套,要么一卖就涨,再或者买到大牛股了却在大涨之前扔了,皆源于技术没有学全之故。 4.技术分析是没有什么铁律、定律的,但基本面分析的经济学是有一些定律的。 这个我们要注意,经济学方面的确是有一些定律,但是在图表的分析,如K线、成交量等等的分析之上,是不存在什么铁律、定律的,凡是有这种字眼出现的,不用读了。 5.太多名词、术语的书 现在有些写书的喜欢标新立异,把一个简单的东西,换一个名称,然后就吹上天。这种的纯是大忽悠,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使学者背熟这些名称都得累到汗流。例如有些把一些原始的画线,硬要起几个名称;再例如有些把均线改个参数,然后起一个什么:生命线、工作线、机构成本线之类的。 我曾经就看到这一类这样的情况,例如,我们都知道的20天均线,这是月线,代表一个月的成本。这也是系统自带的均线,本来就不用去改参数的,系统自带的参数都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总经。但是有好事者换成如18天、21天、23天、26天等等,然后就起上各种名称,大吹特吹,这是他发现的新“大陆”。实际上改这么一丁点参数,根本就没有区别的,但是若是初学者,则很有可能就被误导了。 同样的是20天均线,更有好事者知道布林线的中轨是这个参数,于是乎又是大改特改,总之是越搞越复杂了。 6.真正实用的技术是简单、直接的 这个一定要注意,真理一般都是最简单的。例如我们学会十般武艺了,真的上阵杀敌,不可能十八般兵器全扛肩上,最终只会选择最称手的刀或枪了。打开一本书,它的内容若是: ①先从总的内容开始,例如操作只要注意那些重点,然后再讲一些细节,告诉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重点,那么这样的书可以读的。这类作者是良心作者; ②先从各方面细节的基础讲起,最后总一个精简的总结,例如有些书的作者就可以写一个特大的繁体赞来点了,他们在每一个章结的最后,有一个特别的小结; ③不断的标新立异,搞出各种新花样、新名词;或者不断的细节、粗节下去,又不见一个总结的,这种是坑爹的,不要读。读了难应用于实践。 7.系列的书 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可以读的,一类则是不需读的; 第一类:如从K线、成交量、指标、各种理论逐一讲述的,这类书可以读,作者也会较全面系统; 第二类:如第6所述,真正实用的技术是简单、直接的,不存在什么初级、中级、高级的,那些都是忽悠,不用读; 8.内容夹有卖软件的不用读 有些卖软件的,写书是最坑爹,他们往往写一些基础的笨招出来,然后你读了感觉有道理,最后用起来就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们就软件登场了,会告诉你,炒股这活儿人力是不行的,软件可以,比如我的软件,然后演示给你看。 总之,读了这类书,不买软件就差不多是白学了;同性质的还有一些什么私募、会员之类的,也是同性的质坑爹派。 9.经典的理论,尽量读原始理论的 爱读国学古书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体会,那种原汁原味的经典读起来就是感觉不同,后人译述虽然白话文容易读,但是已经是浓汤兑凉水,不是那个味了,而且差远了。 在证券这个行业,很多经典的理论,虽有后人的所谓新讲解,尤其是有的些有所谓的发前人之未见的那种,建议不要先读,纵然是他发现真理了,若是我们有原汁原味的理论基础,学起来也容易;换言之,若他所谓的发现是坑爹的,那也容易分辩。 10.大谈什么机构、主力、庄家的书不要读 这类书其实都是坑爹的,但是很可惜,如同苍蝇喜欢臭肉一样的,很多人就专挑这一类的,须知仅从一些盘面是无法搞清楚背后机构主力庄家的,况且一个小散户,没有那种大资金的操作经验,也没有那种环境下待过,是根本就搞不明白的。 真正的适用技术,或者说最适合散户的技术就是趋势分析,这个问题我在《如何假装看到一只股的机构》中有详述,这里就不赘述。总之有时候看到好象是有很道理,实际上是被趋势分析的假象给骗了,只是换个名称而已。 至于有些好象谈项目运作一样的,这种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只要从事过工程项目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工程项目的基本运作框架都大体相当的,那么只要发挥一点想象力,写一些书又有何难? 五、读书方法 据我跟一些网友的接触,发现有些人读书学习是个大问题,特别是一些40岁以上的人,记忆力差了,又记不住。所以建议: 1.其实一本书只要花2-3小时就可以读完的,因为证券类的书图片多,文字少。所以读最好是一次性读完,即抽点时间一次读完,不要今天读一点,明天记起来再啃一点,或者边做其他的事边读,这样读N次也是无用的; 2.我个人的方法是这样的,供参考,先快速翻一次,知道大概内容,然后关上书,回忆一下书中讲的是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再翻一翻,那么这一本书就差不多可以搁起来了。这是我的方法,诸们可以参考一下,不一定要这么做; 3.记不住内容的,拿笔记一记笔记,看完一章,这一章讲的是什么记录几个字到日记本上,那么一本书读完了,其大概的内容框架就出来了,就不会犯那种看完后面忘记前面的事; 4.不要抄书、背书,这种属蠢癌晚期的做法; 书的内容是知识,不是技术,技术是通过知识来修练的。不要认为天天啃书就能啃出个技术来,那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认为读了什么书就能成精,那是异想天开。所以不要把知识当技术。任何一本书,一方面有作者的保留成分,另一方面还有作者笔下无法表达的部分,所以读一本书,都需要自己去多思考,不可以死记死背死学。那种是书呆子行为,不适合炒股的。 “过可须用舟,上岸不须筏。”书面的知识,只是教育学习的方便,并非实战真功夫的究竟,读书不要“著相”了,“上岸之后不用把船背在肩上的”。 佛祖说法49年,最后他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即是此意,留下的经典那么多,不是让我们去啃好、背好就能成佛的。《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见到佛祖,佛祖告诉阿难,给他们上等的经。后来就出一个小插曲,先是阿难要红包,接着就是悟空发现经书全是白纸无字的。这个可不是因为红包给得不够,阿难给他们假的,而是他按佛所说的,给了他们最上等的经。上等的是是什么?就是无字的呀! 所以,读任何书,不要死啃文字,要不然就真的是书呆子! 开盘之中,一边在看盘,一心多用所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