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听日历丨12月22日 箧书潜递:一场以荣誉为名的闹剧

 醉里且笑 2016-12-25


成语详解丨 箧书潜递

读音:qiè shū qián dì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阁试》:“而同乡中箧书潜递,露揭显攻者,至不避友戚,年谊衰薄,终身切齿,往往见告。”


释义:谓秘密传递书信。


字里字外

一场以荣誉为名的闹剧

箧书潜递意指偷传消息,既是偷传,必然带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君不见,古今中外的考场之中箧书潜递、捉刀代笔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


如果说今天的考场上尚有不少人存在这种投机心理,在古时科举时代,舞弊的丑闻就更是层出不穷了。因为科考几乎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唯一上升阶梯。天堂、地狱,对他们而言就隔着那一纸薄薄的榜单,能不拼了命吗?

 


所以为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进入考场前,考生们都要经过十分严苛的“安检”程序,即由部队调派官兵搜身,连一个多余的纸片都不可能让你带入场。

 

进场接受完近乎人权侵犯的搜检后,还要通过严格的物品检验——古代考生们的入场只能携带几样必需品:提灯、书箱、食品、卷袋、夜壶……由于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箧书潜递的工具。所以有关部门对糕点的厚度;水壶的用料;以至卷袋、书箱的款式品牌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限定。

 

由于阅卷的主考官通常都是名驰海内的钜学鸿儒,他们往往桃李满天下,为了防止考生通过裙带关系贿赂到他们,也为了防止他们为结党营私而提拔自己的年轻人,考场会实行糊名制和誊录制:即考生交卷后,会有专人将其姓名部分封住,再用红笔重新誊抄考卷,成绩判定以誊抄的“朱卷”为准,这样阅卷官就不能认出考生的笔迹了。

 

此外,考生作弊一旦被发现,后果相当严重。轻则褫夺你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特权,从此得跟普通劳动人民平起平坐(我指当时情况,跟咱们新社会无关哈)且终身不得再进考场;重则会有牢狱之灾,甚至于祸及项上人头!即便如此,当时考场作弊仍然屡禁不止。

 

在某博物馆展出的古人科考作弊工具藏品中,就有一件看似普通的棉坎肩,内侧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抄写了历代满分作文达64篇之多!看起就像布料的图案,可能是幻想这样就可侥幸躲过盘查罢。哎,人在名利面前,欲望竟会变得如此赤裸。

 


明代江南名士唐寅(字伯虎)还曾经历过一桩舞弊冤案。据悉,唐于弘治十一年在南京参加乡试以头名中举。等到赴京再考的时候,唐的好友,江阴巨富徐经(字衡父,徐霞客高祖,贿主考官内阁大学士程敏政(字克勤的家仆,窃取了试题。

 

徐曾好心拿着试题问唐要不要复习一下,唐很自信地婉拒了。但后来有人揭发了徐,唐受牵连也入锒铛入狱。后来真相大白,朝廷安排唐到浙江当个小官,唐觉得受了委屈死活不去,回家终日与酒为伴,与文艺女青年为伴,好不快活——人生啊,功名利禄并不是唯一可值得追求的,其实看透了就那么回事儿。



例句:为防止作弊,该项资格考试管理极其严格,但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每年仍有极少数考生、考官在私下~。


图 / Jim Tsinganos

文 / 陈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