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于倾听,是好家长的必备能力

 张班级管理 2016-12-25
  我有一个同学,脾气特别好。
  每次考试,即使她的孩子,拿回了不及格的试卷,她也从不大加申斥,而是陪着他坐下来,对他轻声柔气,温言软语。
  当孩子诉说卷子有多难,考试有多不容易,她就耐心地倾听,他的抱怨与叹息。
  原来,同学自己的父母,特别爱苛责。小时候,每次她考试不如意,家长并不会问原因,也不会听她倾诉委屈,而是见了成绩,就劈头盖脸,指责打击。
  有一次她考试失利,回家之后,忐忑不安地把卷子交到妈妈手里。妈妈瞥了一眼,冷淡地说:“十题错了六题,你怎么不长点脑子,给你吃的饭都白吃了,你真是笨得可以。”
  同学委屈极了,开口辩解道:“我不是故意的……”
  可是还没等她说完,就被妈妈尖酸地打断:“不是故意的还考成这样,如果是故意的,不是要考零蛋吗?今天晚上不要吃饭了,滚去面壁。”
  家长完全没有注意到她苍白的小脸,也没有仔细听她的分辨。
  他们并不知道,她是因为这几天不舒服,才会有些发挥失常,更不知道,这一次考试,老师的卷子确实出难了,她能考到这个分数,已经很不容易。
  于是,他们硬生生地截断她的话语。
  本来能够一吐为快的委屈,却变成了难以言说的冤屈。
  这件事情,即使在同学已经成人多年之后,依然是她心里的一道阴影,所以,她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有这种回忆。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对孩子伤害最深的,可能并不是身体上的打击,而是言语上的攻击。
  生活中,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或是其他事情做得不到位,确实让家长郁闷生气。
  然而,在这样的时刻,孩子最需要的是倾听和陪伴,而不是指责与刺激。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作为成人,在生活中,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毫无瑕疵。而当有些事情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心底,其实很清楚自己的不足,也很担心别人会因此挑剔、评点、看不起。
  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和麻烦,很多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有个可信赖的地方去倾诉,有个可信任的人能倾听。
  而这个人,应该沉静、公正、温柔、理智。TA负责听,但是不评判,不挑剔,只是让你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倒尽心中所有的负面情绪,然后,你就能一身轻松,重新上路所向无敌。
  孩子也是如此。而且,孩子并没有大人那样成熟的心理。在这纷扰的世界中,他们遇到困难和打击,会更为担忧和惊惧。
  他们更需要有一个人,陪在自己身边,静静聆听自己的困扰,和自己一起,度过这段自我调整的时光,重塑心态重整勇气。
  这时候,做家长的,就需要拿出优秀的倾听能力。
  美国育儿专家简?尼尔森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克莉丝是个四岁的可爱小姑娘。有一天,她冲进家里的前门,用尽力气把门摔上,连墙上的画都被震得乱响。
  然后,她倒在沙发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说有个孩子抢了她的球。
  “我恨她!”小姑娘嚷着,看起来难过极了。
  换了一个家长,说不定就要骂她:“你怎么那么没用啊?别人抢你的东西,你不会打回去吗?”
  “作死啊!门摔的那么大声,一点礼貌都没有!”
  然而她的家长,只是平静地抬起头来。虽然,她正忙着处理一堆待支付的账单,却没有因为被打断思绪,而大发脾气。
  她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没有训斥摔门的女儿,而是温和地说:
  “孩子,你看上去很生气啊。”
  孩子听了这句话,觉得家长在聆听与分辨自己的情绪,就不再哭闹,而是
  沉思了片刻,有点哀怨地说:
  “是啊,那个孩子比我大,她把我的球抢走了,这不公平。”
  “嗯,”这位妈妈回答,“被一个大孩子找茬,这肯定让人很沮丧啊。”
  这句话很好地说出了孩子的心声,映射了她的感受,让孩子觉得,妈妈很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就和妈妈有了更多的共鸣。
  于是,孩子没有再给家长添乱,而是很有主见地表示,自己以后不想跟那个抢球的孩子玩了。之后,她礼貌地问:“妈妈,我能去后院玩儿吗?”
  这就是一个很好倾听,并作出回应的例子。
  做家长的,只是积极地聆听,专注在女儿的情绪上,与她感同身受,而并没有“说教、拯救或贬低女儿的感受”。
  她处理问题很淡定,所以,在她的正面影响下,孩子也可以不那么情绪化地对待这件事,从而理性思索,并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不能改变别的小朋友对待自己的方式时,先学会独处,自己去后院,一个人做游戏,避开那些粗鲁、对自己有伤害的人。
  在这个事例中,家长倾听得很积极,所以孩子思考得也很积极,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并很快地疏导了不良情绪。
  家长的倾听,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会带来孩子的认同,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当然,有些问题延迟处理,不等于不处理。在孩子已经完全平静之后,家长完全可以再找个时间,来跟她谈谈,如何管理自己的愤怒:生气的时候,不应该随便摔门摔东西。
  作为成人,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的念头天真古怪,难于理解,或者觉得,他们遇到问题,会找借口,或是讲歪理。
  甚至,在孩子开口,想要辩解和倾诉之前,我们就会默认:反正他们的想法不成熟,所以我不必听,他们多说也无益。
  所以很多家长,虽然其实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然而,面对这些想要沟通、交流和倾吐的小家伙,表现出来的不是认同、理解和接纳,反而可能是鄙夷、嫌弃和疏离。
  但是,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完全被理解,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自己的声音有人能够听到,有人愿意注意,有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让他直抒胸臆。
  就像很多成人,喜欢在网上发帖说心事,或者到公众号后台去留言。他们也只是希望找一个树洞,希望闷在心里的话能够说出去,希望有人能听一听,仅此而已。
  至于自己的观点,是不是能被百分之百赞成,他们并不介意。
  生活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难免遇到挫折和委屈。我们都需要别人的温暖,需要有人知道我们的心意。
  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思绪,包容孩子的情绪,更好地与孩子的情感进行联接。我们要聆听、包容、鼓励,给孩子热情、正面的回应,说出TA想听的话语。
  正如简?尼尔森所说的那样:“积极的倾听,能帮助你的孩子了解他自己的感受,以及表达这些感受的恰当方式。带着爱和理解,认可一个孩子的感受,会打开真正的情感联结和解决问题的大门,并建立一种持续一生的爱和信任的关系。”
  善于聆听,积极注意,就是一个好家长,需要具备的能力。
  转自:爸妈内参(shenduwenhua)

上一篇:父母这3种做法足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