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老家的乡村,葬俗有多麻烦,你肯定想象不到!

 gudian386 2016-12-25

导语:苏鲁豫皖交界处的乡村,单就葬俗来说,基本上和周边县区是大同小异。现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葬俗简略叙述如下。

老家的乡村非常重视葬俗。一般老人年逾六十,即开始购置棺材。棺材俗称“寿木”,又称“活”,以松柏木料为优。有的先把棺材做好,放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有的则先把木料准备好,等人死时再做棺材。

不同年龄的人辞世有不同的叫法,不满10岁的人死亡,叫“丢”了。青壮年去世,叫“伤”,老年人去世叫做“老”。青壮年的丧事叫“悲伤”,老年人的丧事叫做“喜丧”。10岁以下夭折的,均不埋葬,用干草裹尸送到乱葬岗子了事,也有的年龄较大的,父母也给下地安葬,但一般不用棺材。

乡民们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子女要日夜守护,一方面要给他穿戴好内外寿衣。整套服装不能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意即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

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也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另一方面通知户族女面(亡人的姑、姐、妹家统称)及舅家前来看望。

子女出门在外者接到父母病危消息后须星夜赶回,在断气之前赶到,谓之'跟气'。子女守候至老人停止呼吸,称“给老人守气”。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老人停止呼吸后,给其整容,即(男)剃头刮须 | (女)梳头盘髻,并洗面净身,然后摘门板,铺谷草,将亡者双足朝门放置在谷草床上,脸上盖一张黄麻纸,叫“盖脸纸”。脚下放一个小供桌,上放供品、香碗。个别地方老人死后还要扭死一只“替罪鸡”,意为死者生前可能有错,死后为免阎王怪罪,让鸡去替罪。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整容净身结束之后,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入面条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老人去逝后,将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被褥,卷放于房子上。同时要向死者的亲友报丧,就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死者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

有些乡村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死者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披麻带孝,手上拿一根白纸裹着的木棍,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感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

人亡二日后入棺(称入殓)。入棺前棺底要铺麻纸(孝子每人一份),放丝线或五色线。在棺底摆北斗七星图案、撒柏树叶等,将老人抬入棺内,头、手脚、穿戴都得一一摆正,最后加盖。

死者入棺后,要在院内搭起帐逢(俗称灵堂),举行吊唁仪式。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置棺材于厅堂之中。棺前上摆供品和长明灯,下由几块砖摆成四方图形供烧纸用,灵前铺草席一领,供人下跪叩用。孝子轮流守灵,日夜不离,早晚献食,点香烧纸。

此时孝女痛苦不止,至亲姐妹来亦进灵堂哭泣。来吊唁者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俗称'先死为大',故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凡来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吊者。有的女婿或娘家人,请吹手奏哀乐,以表孝心,其亲朋以纸、帐等为献礼。近年来,盛行送花圈、被面、钱币等祭礼。孝子将这些祭礼(钱除外),摆挂在灵堂两侧,以示亲友之多。

在吊唁的同时,要请阴阳先生择定安葬日期,确定墓地方位,皖北乡村把其称为“打殃壮”。民间对阴宅的选择非常重视,有句百姓谚语“子孙出在坟里,富贵出在门里”,意即选择墓地的重要。选择墓地时,要由死者的长子和娘家人领着阴阳先生,要野外一一勘察,墓地过去一般选择在“老营地”,即埋藏自己祖先的地块里,现在多半选择自已的责任田里。墓地地势要略高于周边地,视野辽阔。墓地选好后,阴阳先生要划线打桩,然后再请打墓人 “破土打墓”。

坟墓一般长 4 米,宽 3米,深2米许。打墓人一般四个,多选择父母健在的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干此差事,民间有“本命年者不打墓”、“一年不打两墓”之说。若村内没有合适打墓的,需在邻村去请。打墓时,孝子还要送去面饼(俗称打墓馍)和烟酒。墓打成后,还要请娘家人和阴阳先生指点,不宜处再进行修整。

此时,在家的人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

殓衣还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殓衣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阴间的死者不好。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还要举行开光和抿目活动,即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在这一切做完之后,就要举行“敬面”,即家人和前来吊唁的人见死者最后一面。

届时,所有的亲人都要绕棺材一圈,和死者见最后一面。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敬面完毕,随即把棺材合上,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接下来就要把灵柩送地下葬,俗称为'出殡'。这是丧葬礼俗中最隆重的一道程序。出殡前,死者所有的亲人要最后一次叩拜。起重者准备抬棺事宜。死者长子扛着引魂幡跪在棺前。一声“起棺”令下后,身扛引魂幡的长子急忙起身,摔破“闹板盆”,转身朝墓地走去。众人将棺材抬出灵堂,随之跟上。

此时,号炮齐鸣,孝子嚎哭。长子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乐,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丧棒举着花圈、纸火等及有关小辈至亲排成两行,哭哭啼啼急步前行。但女性吊唁者,是不能随棺材下地的,哭到村口时她们就要止步。出殡队伍每经一道路口时要点一堆火,以防鬼魂进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抛撒纸钱,谓“买路线”,是给游魂恶鬼的。

出殡队伍行至墓地,将棺材卸下由孝子推入墓窑,阴阳先生进窑用罗盘确定方位,摆正棺材,上盖草席一领,上放木弓木箭和安墓砖(上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然后封土埋棺。这次堆坟不要完全堆好,因为下午还要圆坟。坟堆差不多后,所有前来送葬的人,围坟半周,再行“告坟”礼,同时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缟帽等随即脱去表示不在戴孝此事完毕。最后孝男孝女在坟前将纸火(即纸制金山、银山、现代家俱、童男童女、楼房、电器等等)烧尽以示孝心。

出殡归去,吃过午饭后,下午还要进行圆坟。这时,死者家人要自带锹锨、畚箕,从别处起土把坟加高,并堆上坟头。上午出殡时不能到墓地哭灵的女眷们也可来到墓地痛哭。但圆坟时间不会很长,一般个把小时就会结束。

葬后三日内,孝子每晚须上坟打火,最后一晚要祭奠,用小石板按好供桌,称‘复三'。后阴阳先生开出“七单”,每七日一祭。“头七”为小祭,“三七”为中祭,“五七”为终祭。至百日再上坟祭奠,称“过百”。此后每年亡者逝世日为周年,应祭,三周年后大祭。孝男孝女应守孝三年,过春节不贴红对联。俗话说“十里路上不同俗”,老家的民间葬俗基本以此为准,不同地区在个别环节上有自己的讲究礼法。

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