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论题、论点、结构思路
1、论题
(1)什么是“论题”?
每篇议论文的论述都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个话题范围,就是论题。形式上它只是一个话题范围的表述,但并不表明作者具体的观点。
(2)议论文在题目或文章开头部分往往就表明了论题。
例如:
文章题目就是论题:《谈读书》(培根)
文章开头点出论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开头:“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开头就向我们交待了谈话的范围(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而本文的论点则是:我们中国学生应当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论点
(1)什么是“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2)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a.语言表述形式:
——判断句(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
b.语言标志:
——“认为、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足以证明、所以、不难看出”等
c.关键位置:
——多见于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偶有在论述过程中提出,有时也需要我们自己综合概括(需要自己概括时,特别要注意分析议论文中的论据、论题)
3、思路结构
(1)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划分方法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按排写作。我们往往抓住这个特点来划分文章结构。
注意:
①“分析问题”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需要我们注意归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的。
②抓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总领全文、总结上文)
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a.关联词语过渡。例如:“因此”、“然而”、“总而言之”、“由此可见”、“事实证明”等等。
b.用一句话过渡。例如:先提出问题,再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过渡。例如:上句先总结上文意思,再导入下文。
(2)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抓住什么特点展开分析?
句、段的层次关系一般分为: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3)怎样归纳段(层)意?
①提取中心句法:
每一段(层)往往在段首或段尾有一个起统领作用的句子,可以指作为段(层)意。
②关键词串联法:
找出段(层)中的关键性词语,用自己的话将它们串联起来作为层意。通常构成“……的原因”、“……的关键”、“……重要作用(意义)”、“……的区别”等句式。
③提问题归纳法:
综合段(层)主要意思,以提问题的方式归纳层意。通常用“什么”、“为什么”、“怎样”、“如何”等疑问词构成问句形式。
二.准确把握论据
1.如何辨别论据类别,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论据类别: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数据等。(注意: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使用的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包括科学原理、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等。(注意:a. 在事实论据中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或格言警句,不能算作道理论据。b. 用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叫道理论据。)
论据作用:
它们都是为了更加有力地证明论点(或直接证明中心论点;或直接证明分论点,最终更好证明中心论点。)
但表述上却有不同:
事实论据作用的表述:运用……(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运用事例证明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道理论据作用的表述:引用……的话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引用(科学原理、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证明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2.怎样理解议论文中表达方式的特点与作用?
(1)议论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2)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的区别。
议论文中:
记叙:事实叙述一般比较简明概括,都是粗线条的勾勒。
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其中与论证无关的细节,可一概略去。
议论: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
记叙:讲求具体详尽、生动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是在叙述基础上的议论,主要目的是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要求简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注意:再补写论据类的题目中,一定要注意体现议论文中,记叙、议论的特点。
三.明确论证方法
1.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例证法(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喻证法(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注意:对论证方法的表述一定要规范。
2.论证方法与论据类型之间有什么联系?
例证法(事实论证)——————事实论据
引证法(道理论证)——————道理论据
喻证法(比喻论证)——————道理论据
对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例证法、引证法的作用结合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作用来说。
喻证法作用:通过比喻说理,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对比论证法作用:通过事实或道理上的正反对比论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体会议论文的语言(重点词语、句子)
1.议论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鲜明性
2.怎样品味鉴赏议论文的语言?
(1)准确性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品味鉴赏:
一是理解语句表达意思。比如:句子中表示范围、程度、语气的词语要多加注意;运用比喻论证的语言,品味如何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二是分析句子之间关系。注意体味上下句之间体现的逻辑思维关系。
(2)鲜明性
立场观点鲜明,不含糊;语言体现鲜明的感情色彩,就是我们说的体现鲜明的爱憎之情。(注意:特别是在对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的文章中,这个特点体现得格外突出。)
五.开放性试题(个性化表达)
联系实际(个人、他人、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谈你的想法、看法。
回答原则:
第一,要审清题目要求,抓住题目要求你谈的内容方向,避免答非所问。
第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体现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第三,回答格式要符合题目要求(叙议的要求、字数的要求等)。
第四,语言要通顺流畅,没有错别字、病句。
中学生议论文阅读知识
一、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a.语言表述形式: ——判断句(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
b.语言标志: ——“认为、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足以证明、所以、不难看出”等 。
c.关键位置: ——多见于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偶有在论述过程中提出,有时也需要我们自己综合概括。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过渡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表明作者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2、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a: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事实论据作用的表述:运用……(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运用事例证明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b: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道理论据作用的表述:用……的话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用(科学原理、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证明……的观点,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c: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所引用的德国发明家古登贝尔和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所说的话就都不是道理论据,而是事实论据。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运用……(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运用事例证明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b、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用……的话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一般指直接证明的观点),用(科学原理、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证明说服力强,令人信服。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和……对比,突出证明……的论点,增强说服力。
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把……比喻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证明……的观点,易于读者理解,增强说服力。
e、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1、正面阐述自己的论点,以证明其正确性,就是立论;2、反之,证明对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观点正确就是驳论。驳论,由于批驳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情况。
四、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方式分:a总论——分论——总论b总论——分论c分论——总论d层层深入式。
五、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六、常见的几种容易混淆的术语
a: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
b: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c: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具体句子时,还要具体联系句子,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现出的情感。
d: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作引用
e:写作方法:也叫手法、方法、写作方法等。主要有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对比、衬托、烘托,还有以动写静等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