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资料】谈钱谦益

 小熊家228 2016-12-25

谈钱谦益

钱谦益,出身在常熟一个家世渊源很深的士族之家。他十七岁进学,通过童子试;二十五岁乡试中举,名列第三;二十九岁通过会试,探花及第。因博学,工词章,授翰林院编修,名隶东林党。

清初诗坛前后的盟主,是钱谦益、吴伟业、和王士禛。钱谦益出明入清时已六十三岁,早已名满天下,处于四海宗师的地位。他人生有污点,但其学问识见仍不愧为一代大师。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早年犹及和高攀龙等后七子相接,而与公安竟陵派诗人同时。

他不像顾炎武那样大义凛然,也不如吴伟业那样坦诚倾吐,人品的歉仄而影响牵累才华,钱牧斋是文学史上十分突出的典型。

钱谦益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十九岁时,与韩敬争状元失败,仅得探花,深以为憾。崇祯元年(1628),他47岁时,与温体仁、周延儒争宰相。朝臣会推阁臣,他是候补宰相上的第二名,被温体仁攻讦革职,遗憾终身。可见,钱谦益在明末清初的政坛上,亦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平日读史时,知钱谦益以弘光朝礼部尚书与赵之龙、王铎等,统率文武百官,大开洪武门,向清朝的豫亲王多铎请降献册,对当时的拥明反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钱谦益在进入桑榆晚照之年,遇到柳如是这样一个才貌具全的知音女子,显得十分高兴。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结合,乃钱谦益一生最得意又最难忘的事。相传花烛之夜,有这样一段悄悄话,钱谦益看着娇妻那洁白细嫩的肤色和动人美丽的容貌,比柳如是大36岁的他,再也按纳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情地对柳如是说:“我甚爱卿发黑如云,肤白如玉也。”而柳如是却笑着对钱谦益说:“我亦甚爱君发如妾之肤,君肤如妾之发也”。

南京城破时,钱谦益与柳如是因国破家亡,都彻夜未睡。第二天清晨,他们来到花园水池边的亭子里,柳如是对他说:“妾与夫君相知相爱,此生足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今清兵入室,国难当头,名节重若生命,宜取义以全大节,以副盛名。院中一池清水,可比汩罗,妾愿与夫君同效屈子,投身水池,死而无憾。”

柳如是一再催促他,:“跳呀!公当珍惜自己的身望,决不可青史留污名!”钱谦益先用一只脚下水试一试,随即又把脚缩回来,说了声:“水太凉,我不能下去……。”著名诗人袁枚说,钱谦益“红粉情多青史轻”,此话确实讲出了钱谦益当时的心理。

钱谦益投降后,又做了一件辱没人格,丧失气节的丑事。将弘光朝原先诏选而尚未入宫的美妇数人,献给了清豫亲王多铎以结其好。他降清后,仍然一意孤行,想继续为清廷立功。他派亲信周荃到苏州进行招抚活动,张贴告示,为清政府作喉舌。他还亲自写信给常熟知县曹元芳,进行劝降,在君俘国破之时,为虎作伥。做了不少有害于复明抗清的事,也给当时复明志士力图恢复,抹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二谈钱谦益

钱谦益在弘光朝以前是清流魁首,他利用自己在东林党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主张拥立潞王,理由是“昭穆不远,贤明可立。”也认为福王虽然是神宗的亲孙,但贪淫不孝,道德恶劣,不可立。

由于马士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勾结阮大铖,打击史可法,最终拥立了福王。东林党人,内阁大臣高弘图、姜曰广纷纷告退。此时钱谦益见福王登位,知道情势不妙,立即摇身一变,改换门庭,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反而上疏称颂马士英的功德。

钱谦益自从弘光朝依附马、阮,接着又迎降清军,真是身败名裂,自毁晚节。其前半生的风烈节义与后半生谄事马阮,降清仕清的变节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据说有一天钱谦益穿着一件小领大袖,样式特别的外衣出游虎丘山。一位江南学者从他面前走来,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钱谦益,就追问他这种衣服的式样代表那朝风格。钱一时被问得有些发窘,就故用戏语道:“小领示我尊重当朝之制,大袖则是不忘先朝之意。”那位学者便讽刺雅喻道:“哦,大人确为两朝领袖!失敬,失敬!”钱当时愧不能言,无地自容。

在柳夫人爱国热情的影响下,以及夫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下,钱谦益借病离开北京,回到故乡常熟以后,他就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节行为,内心表示沉痛的悔恨,他不仅在思想上痛苦地反省,而且也愿意在有生之年,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清复明的斗争,以减轻过去的罪恶。

顺治三年(1646)冬,一个风雪之夜,江阴义士黄毓祺来访。他素与钱谦益友善,清兵入侵江阴县城时,黄毓祺倡义守城,城破,突围出,潜匿乡间。复行召募士兵,以期再举,因经费不足,前来求援。柳如是当时毫不犹豫地捧出一个首饰盒,对黄毓祺说:”这是我仅存的贵重珠宝首饰,价值数千金,全部献出作为军饷之用。”此后钱柳夫妇还为义军传递蜡书和密信,担负联络工作,起义前一天晚上,钱谦益还命柳如是至海上犒师。

可惜,在起义前一天,黄斌卿突然反悔,不愿发兵参加行动。经劝说无望,黄毓祺只得率领自己的一营水师数百人,乘几条海船,从舟山出发。船行至半途,飓风大作,柳如是出资的一营水师全军覆没。

黄毓祺被柳如是从水中救起后,又急忙赶赴常州,与五县的义士一同起义。失败后,为叛徒出卖而被捕。钱谦益也因为曾经留黄毓祺住宿其家,且助资招兵,也牵连入狱。由于黄毓祺坚不供认,并说“我乃旧国孤臣,复明义士;钱乃变节迎降,新朝显贵。虽为一事,马牛其风,我与他水火不相容也。”没几天,黄毓祺坚贞不屈,从容绝食而死。钱谦益因此案,在狱中关押40多天,才被释放,但回家后仍为地方所管制。

三谈钱谦益

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其父郑芝龙是一个出身府吏家庭的商人,早年为海盗,在闽粤沿海从事海上贸易,往来日本等地,娶日本翁姓女子为妻,生子郑森。

郑芝龙降清后,尽撤仙霞岭200里防线的守军,清军得以长驱直入。隆武帝在汀州被俘,不久绝食而死,以身殉国。接着清兵袭击了他的老家安平镇,乱兵大肆淫掠,郑成功的生母被奸污后自缢而死。

郑成功在国子监作太学生,闻钱谦益之文名,执贽为弟子。钱谦益非常赏识郑成功的才能,以“大木”为其‘字’,对他寄予“一木支大厦”的厚望。

朱由榔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朱常瀛的次子,崇祯时封为永明王。顺治三年(1646)年瞿式耜等人拥立明桂王监国于梧州,于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举行盛典,正式称帝。年号永历,永历是取永明王的“永”字,和万历皇帝的“历”字,组合而成,以示不忘先祖之业。

得知永历继位,郑成功叹曰:“吾有君矣!”遂设香案,望西而拜,奉其正朔。郑成功将所奉年号,由“隆武”而改为“永历”,解决了用隆武纪年,而现实生活中早已没有这个皇帝的矛盾。

瞿式耜,字稼轩,常熟人,为钱谦益的入室弟子。崇祯元年朝议会推阁臣时,钱谦益受挫被遣,瞿式耜亦受累降级,二人关系异常密切。钱谦益的儿子钱孙爱娶瞿式耜之女为妻,为儿女亲家。

瞿式耜是永历正位的元勋,朝廷重臣。他与部将焦琏,协同城内军民浴血奋战,杀退敌兵,两获桂林大捷。焦琏乘胜进一步收复阳朔、平乐;另一支部队收复梧州,从而巩固了永历小朝庭的安危。颠沛流离的永历政权,之所以还能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外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清,内有瞿式耜等正直大臣的忠心辅佐。

钱柳夫妇不仅竭尽全力支持郑成功抗清,也与南明永历朝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日夜翘首盼望着他们能够光复故国,推翻大清。钱谦益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他利用自己的的降臣身份作掩护,三次拔山涉水,去游说提督马进宝,为以后张煌言、张名振在长江一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投明的李定国不仅与郑成功关系密切,还以蜡书请钱谦益联络东南的爱国志士。永历六年(1652),钱谦益在红豆山庄接待了姚志卓和朱全古,他们是钱谦益昔日的朋友,现在是反清复明的斗士,负责永历与郑成功,以及江南爱国义士之间的联络。他们不仅带来李定国的蜡书,还呈上郑成功给老师的密函。他们都希望钱谦益能够联络江南遗民,游说降清将领,待机起义。

当张名振的水师经过白茆港时,钱柳夫妇闻讯携酒食前去犒师。钱谦益在柳如是的促成和帮助下,不负永历朝的期望,日夜结客,潜联内陆,待机行动。

永历八年(1654),姚志卓奉命东还,在江南秘密招募义勇,试图建立一支装成五百罗汉的神军。他来到红豆山庄,请求帮助。柳如是仍象当年帮助黄毓祺那样,又将她压箱多年的珠宝金银全部献出,资助姚军。后姚军入海攻打崇明,血战一场,全部战死于崇明城下。

应该指出,钱谦益晚年的家境窘迫潦倒,入不敷出。主要生活来源,是依靠钱谦益的文名,以润笔为生。如不卖文,则几乎不能维持生计。后来,钱谦益卧病于东城故第,已不能执笔,生活十分困难了。

钱谦益在其《病榻消寒杂咏》中写梦的特别多,“补贴残骸为老病,折枝磨腹梦初回”;“荒疏寒雨打窗迟,愕梦惊回黯黯思”;“推窗剪烛梦悠悠,旧雨依稀记昔游”;“梦里挨肩争爆竹,忙来铺饭着秋千”。钱谦益晚年对自己的历史污点痛不欲生,时时忏悔,并从降清又积极转变为反清,二十年间自强不息,进行自身的检讨。

我们说,人非完人,金无足赤。人总是要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犯错误,是坏事;但决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犯而再犯,永远沉沦,不能改正。犯错误后,能够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用实际行动洗涮前愆,这才是难能可贵的。钱谦益一生最大的污点是失节降清,然而他能痛责已非,晚节善终,这不是应当给予肯定的吗!这总比冥顽不化,一辈子汉奸做到头的人要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