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与他的十三世孙范文程

 老刘tdrhg 2016-12-25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出自他手。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祖籍邠州,后迁居苏州吴县。范仲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恤民情,力主改革,屡屡遭奸臣所害,数次被贬,63岁病逝于徐州,葬于河南洛阳。

范文程(1597年-1666年),明末清初人。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开国之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声名卓著的开国宰辅、文臣领袖,被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少好读书,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秀才),时年18岁。1666年(康熙五年)范文程卒,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几十年后,康熙亲笔书写了“元辅高风”四个字,做为对他的最高的评价。
范仲淹与他的十三世孙范文程

范文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为官者或知识分子 然而范仲淹不曾想到他的十七世孙范文程居然是为事二主之臣

皇祐三年 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6月19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这时范仲淹积蓄已尽。一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范仲淹死后没有选择葬在徐州,而是选择了河南洛阳伊川。据说一方面其母改嫁无法入苏州安葬,一方面他是效仿唐代三朝居相的姚崇。所以范仲淹曾在给兄信中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他葬伊川后,长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任过宰相)、三子范纯礼和四子范纯粹及九孙、六曾孙也葬在他夫妇周围。

北宋皇帝闻讯后难过万分,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并亲书褒贤之碑。纪念范公的碑文由曾支持他变法的文学泰斗欧阳修撰写。两年方成,热情饱满,词语生动。

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先忧后乐”精神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树立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目中。

而几百年后他的子孙 范文程 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 却对明王朝和汉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叛变国家和民族,是为了个人小利,而背叛了整个民族大义,不仅仅是数典忘祖更是彻底的“大汉奸”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