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儒”与笃行

 儒学家风 2016-12-25


《论语· 雍也第六》  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儒家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首先在于个人的品德,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就是君子。


君子儒就是内外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小人儒就是表面像儒,而言的是儒,做的却不是儒的,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最终在行。借《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君子儒和小人儒前四者都可能一样,唯差别在“笃行”。君子儒和小人儒都知道仁义礼智信,但小人儒不“笃行”,言行不一。


“笃”就是忠实,一心一意。学习的东西,是好的对的。就该忠实,一心一意的做。


《围炉夜话》中有一句“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讲的就是“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没有“笃行”,到最后什么样的都归于零。


如昨天的《儒学教你谦虚,你却学成了虚伪》一文,不是说人虚伪不要谦虚。而是根本上的区别,在于真诚的修谦,“笃行”的“笃”而行

修谦德是如《易》理一样六爻皆吉的,有人觉得不灵光。我问你:“临时抱佛脚有用吗'?临时抱佛脚,就有时灵光有时不灵光。《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没有始终如一的真诚,当天地鬼神人是傻瓜?就你最聪明了。

谦德是人要具备的德行,而不是为了谋利而使用的手段。没有利益就不谦了?自己比别人高就不谦了?这都不是的“笃行”。《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尊和卑的都要谦,尊谦则光,卑谦则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始终如一,这样做的谦,就是具备真正的德行,而不是虚伪。


谦德,不在于是否利和自己比别人高,“笃行”谦德修养自己,才是真正的谦。这和“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个理的。

若是没有利益了,就傲性毕露;自己比别人高了,就傲慢。不是真正的谦德,那是虚伪。


人最终的修为,读了多少书固然有关系,但根本决定修为的还是在于“笃行”。自己知道的德行,切切实实、忠实的去做。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了。

故君子儒必“笃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