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

 海王星云 2016-12-26

夏带到淋巴系统,用黄芩杀菌消炎。半夏把病毒赶出去。

喝酒前用小柴胡汤,重用半夏利水,先把胃里面的水清干净了,再喝酒的时候就会千杯不醉,因为小便量会增加,一喝完小便就小出来了,这样酒不会入肝,因为小柴胡汤是少阳的主证,少阳和厥阴是表里,这一下去把肝固得很好,半夏的比例是乘二;如果喝酒喝太过量了,解酒的就是苍术、泽泻。苍术泽泻就是苍术如果五,泽泻就是六。酒精跑到头上去,苍术会去上湿气,酒里面的湿热很盛用苍术。但是湿要有去路,泽泻本身能利尿,就靠泽泻把湿利掉,所以湿靠小便就排掉了;所以今天以前喝酒喝多的如果变成胃下垂,就用吴茱萸汤把胃治好,每次喝酒再用小柴胡汤重用半夏,因为半夏止呕,就不会恶心想吐,喝酒就小便小掉了,喝太多了就用苍术泽泻。

二八一: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

本来是柴胡汤证,结果被吐、下、发汗、温针,就没有柴胡汤证了此为坏病;知犯何逆,此为庸医误诊,造成病情传变,看他到什么阶段,以法救之。

二八二:「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应该和解少阳,如果病人脉浮,就是太阳证,脉大就是阳明证,上关上,关脉跳到上面了,右边的关是脾胃,左边的关是胆,关脉已经跳到寸了,就是阳热往上焦走的现象,因为胆胃太热了,所以胆汁上逆,病人会口苦,就知道胃热和胆热往上跑,代表小柴胡汤,所以在摸脉的时候可以知道身体的过程;但欲眠睡,病人体力在太阳的时候已经耗掉很多,进入少阳的时候,肠胃吸收又不好,食物不能化生成血,因为被三焦阻隔到,所以精血的来源不够,病人就会有但欲眠睡的现象,目合则汗眼睛闭起来会流汗,就是人很虚的现象,正常的流汗一定是在运动或动过后,可是现在病人躺着都会流汗,代表津液一直在丧失的阶段,这就是和解少阳,这时候用小柴胡汤。如果查到病人胃裹面有燥实、大便很少,津液一直在丧失,就知道病是介在少阳和阳明之间,所以是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裹面有大黄。可以同时解少阳阳明并病。

二八三:「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燥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照理说伤寒六七日,无大热,病人发热的现象没有了,没有发烧了,结果其人烦燥者,有烦澡的现象产生的时候,就知道病人的病由表进入裹了,此为阳去入阴故也,阳就是表,阴就是里,所以阳入阴不一定是进入阴脏,由少阳证进入阳明证也会烦燥。

二八四:「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半个多月,二十一天以后,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这病进入少阳、阳明以后,如果没有治好,应该会进入阴脏了,其人反能食而不呕,反过来,病人可以吃东西了,又没有恶心,就是三阴不受邪也,病还是在阳,有时候不用给病人吃药,病不一定会传,各人的体能不一样,一般来说,常年不吃西药,免疫系统很强的人,病不会进入阴的,因为西药会让免疫系统退化很多。

二八五:「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不管是少阳、阳明。脉一缓下来了。病就是要好了。如果病人的脉很正常,一息四至而恶心是怀孕的现象,没有病的,正常的人,脉正常而有不适症状就是受孕了,下要随便开药。

二八六: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因为东方甲乙寅卯木,少阳属木,所以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以上讲的是少阳。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太阴叫做「始阴」,少阴是「阴之中」,厥阴是「阴之尽」,阴的尽头,刚开始进到少阴,

到了厥阴还没治好就危险了,中医就是想尽办法让三阴不受邪,刚开始都是太阴,所以张仲景开处方的时候,不管病进入少阴、厥阴,随时都顾虑到太阴的问题,因为始受病在太阴。

太阴就是脾脏,病会进入脾脏的人,一般来说是胃弱掉的人,中医的观念脾胃相表里,脾胃是后天之主,后天好的人脾胃就很好,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在这里,所以免疫系统始萌在脾胃,吃到食物下来到胃里面的时候,脾脏开始蠕动,胃一撑满把脾脏压小了,脾脏一压小,脾脏的血就跑到胃下方的甜肉,就是胰脏,胰脏一充血的时候,血又跑到胃的下方,胃就开始蠕动,一蠕动产生热能,胃热起来了,胃一热起来就开始消化食物,然后把食物灌到四肢为身体所受用,这胃也包括小肠。

有一天,胃太弱了。消化力不好,胃弱的原因就是脾脏跑到胃下方的血热度不够了,动能不够,食物在胃里面蒸化腐化掉了,可是并没有被人所完全吸收,这食物的津液怎么看?谷物本来是干干的,盖起来发酵后成白白的津液,这津液就是人能吸收的津液,如果滤过性病毒跑到脾脏裹面去了,食物磨碎了,但是没有完全消化,旧的食物停着,新的食物下不去,所以得病的病人胃口都不是很好,脾在横膈膜的中间,脾脏在右边,肝脏在左边,病毒进入三焦淋巴系统还没有好的时候,就进入脾脏了,旧的食物产生的营养,身体又不能受用,这白色的津液越积越多,累积起来,脾的湿气就越来越盛,脾有一定的湿度,因为津液没有办法消化掉,停着慢慢就盛起来了,脾湿就越来越大,脾脏就越来越大,脾脏一肿大,恶性循环,胃就越来越小,胃是被挤小的,所以脾脏大的人会恶心,吐出来的都是白色的津液,下利也是湿的,溏的,这就是津液没有办法消化,就是西医讲的高蛋白,所以腹水的水都是营养液,因为功能丧失掉了,吸收不了,这功能丧失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所以十几二十年得病还没有死,如何把这津液排出去,就是治疗脾脏的观念,排津液的同时,要把胃加强起来,因为胃弱会让脾脏的功能不好,脾脏肿大会让胃弱,这是恶性循环的,肇因就是先病在少阳没有治好,让它进来,所以平常胃不好的人就要调理好,刚开始就用小建中汤调理,不要等到脾脏大了之才治疗。

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腹,为什么吐?因为津液累积太多了,呕吐出来,为什么食不下?胃弱掉了,胃变小了,东西吃不下去,正常脾脏的血到胃的下方以后,产生的热能中医叫做「胃阳」,若下之,必胸下结鞕,会采攻下法一定是诊断到有东西堵到了,人的身体里面是没有间隙的,现在是湿堵在脾里面,攻下的时候,就会必胸下结鞕,自利益甚,下利会更严重,所以脾脏受病的人,腹满,胃口没有,下利的现象,大便是溏的,时腹自痛,肚于常常会隐隐作痛。足太阴脾经里面只有几个药方,如果是实痛,查到大便堵到才会攻实,拒按就是实,如果是虚痛,就补虚,喜按就是虚,用腹诊来确定虚实。

二八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中医的观念,左脉是阴,右脉是阳,「太阴中风」,四肢烦疼,受病的时候,如果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代表气血流注很强,阳脉就是免疫系统抵抗力,不需要怎么相抗,就是病已经在消退了,在抗的时候,阳脉会跳的很快,如果摸到阴脉快没了,血已经衰了,剩下气脉跳的很旺就是残余的力量在相抗。

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太阴病会恢复时必在半夜的时候好起来,亥至丑时,张仲景说夜半胃气复,这病人就救回来了,丑时由一点到三点,脾脏功能恢复的时候,感觉饿的时候是午夜三点钟左右。 二九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不管太阴、少阳、阳明,只要脉浮的就代表有表证。所以用桂枝汤解表。

二九一: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如果自利而渴就是进入少阴了,不断的下利一定是进入阴证了,如果湿在下焦,水一

直在往下走的时候,这时候反而上面会口渴的,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下利的时候如果中焦的湿很盛,不会口渴的,所以不渴就是湿在中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病人有寒就是脾脏肿大,肠胃蠕动功能都没有了,寒就是缓,人的一呼一吸,脉跳四下,肠胃也是蠕动四下,脉跳二下,肠胃蠕动也是二下,这代表肠胃的消化太慢了,肠胃的蠕动减慢了,这时候病人不口渴就是湿很盛,因为下利不止,所以裹面又寒又湿,舌苔整个白厚的,津液很多,这时候用「四逆」辈,像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

张仲景用药的时候,在用干姜一定用生附,用生姜的时候一定用炮附,像真武汤,干姜本身是温中,能去中焦的寒,干姜加生附的时候能够去经脉、血脉神经里面的寒,生姜和炮附是散饮,有水饮的时候,水堵到了,不管是水肿在那里,会用到生姜和炮附,所以真武汤里面会用到生姜和炮附,来破饮积。 二九二:「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如果只是浮而缓就是桂枝汤证,如果是浮而紧就是麻黄汤证,病人应该是手脚冰冷,现在手足自温者,就知道表邪已经入里了,因为里主脾,就知道病在太阴里面,太阴当身发黄,病在太阴里面身体应该发黄的,所以脾脏有病的人,脸应该是很黄的,手足自温就是胃气外散,到手脚上面去了,正常的胃气不应该外散,应该在中间消化食物,胃一受邪,胃弱掉了,胃的热气就跑到四肢上面去了,被逼出来的,照理说得到伤寒表证的时候,手脚是冰冷的,结果胃气散出来就知道病已经进入太阴了,进入太阴的时候,病人会发黄。这黄不是流汗黄的,而是整个人是枯黄,全身都像枯木一样,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代表这黄有地方泄去,就不会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如果到了七八天以后,病人感觉烦闷且烦躁不安,又一天下利几十次,这种情况下,必自止,为什么?在看病人下利的时候,进入阴证一定大便都不好会下利,下利完精神还是很好,就自己会好,下利完虚脱了就是真正虚证,如果下利自己会好的代表他是脾家实,实代表功能还是很好,脾湿跟着大便排掉了,因为腐秽当去故也,治疗脾脏最主要就是去它的湿,将脾湿自小便排出,湿热因为一直下利,而没有办法停留在中焦,脾脏就不会肿起来,慢慢的自己就会好起来了。

二九三: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本来太阳病应该解肌的,结果医反下之,攻下的药一下去,就伤到肠胃了,肠胃的功能减缓了,脾脏肿大起来,造成腹满时痛者,肚子胀满偶而会痛,就是属于太阴,如果只要感觉肚子里面胀胀的,舌苔黄的;大便没有就是阳明证,感觉肚子裹面胀满的,舌苔白的,下利,就是太阴,为什么桂枝加芍药汤,就是芍药加倍,若桂枝三,白芍就是六,张仲景在用白芍,白芍的药味是酸的,酸主收敛,所以重用白芍的时候,主收敛,脾脏一肿大的时候,芍药让脾脏收敛起来,因为脏里面静脉很多,动脉大部份是在腑里面,白芍让静脉活起来,马上收敛起来,因为加重白芍,酸主收敛,所以往往需要固表的时候,或人虚的时候重用白芍,像真武汤里面有芍药,当归四逆汤里面也有芍药,譬如芍药甘草附子汤,光靠附子把阳壮起来的时候,怕附子太刚烈太猛烈,用芍药固起来,不要让它发阳发太过,所以芍药有固阴的功能,所以简单的讲芍药止腹痛,只要腹痛就一定加芍药,除非是大便不通的腹痛,所以小建中汤里面加重芍药,如果桂枝汤里面加饴糖没加重芍药、就只是桂枝汤加饴糖,不是小建中汤,要桂枝汤里面再加重芍药,才是小建中汤,一般制药厂做的药粉不是真正的小建中汤,大实痛者,前面是按之舒服,隐隐作痛,痛不是很强,大实痛就是不按都会痛,拒按,就是「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一两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桂枝加芍药汤里面桂枝三钱,芍药六钱,桂枝加大黄汤里面桂枝三钱、芍药三钱,再加大黄,大黄去实。

二九四:「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如果病在太阴,病人就可以看到脉很弱,跳的很缓慢,其人续自便利、大便还是继续在下利的时候,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假如这人还需要大黄、芍药的时候,要减量,因为胃气弱,易动故也,胃气本身太弱了,又需再攻实的时候,剂量要减轻,强力下攻的话,胃阳会虚掉了,所以易动故也。这时候开大黄只是协助蠕动功能而已,帮助他去实的力量,往往一般性的下利,桂枝汤重用芍药就好了。 以上讲的是太阴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来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有一天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太阴病没好,如果脾脏没有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因而造血的功能就不行了。心本身血就不足了,心血不足的时候,血脉很弱很细很微,所以少阴证出来第一个脉是很微很细的,吸收营养功能不够的时候,会表现在我们精神上面,精神的来源,精神很好,代表血气很旺,讲话细细的有气无力,精神不够,就是神不足,就是「但欲寐」,少阴病完全是又阴又寒,一旦吸收食物营养不够,生成血的能量不够了,所有内脏的功能都因之缓下来了,等于没有蠕动,整个不动停滞,如果说太阴病没好,进入少阴证,人就很虚弱。

二九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微脉是代表气很衰弱了,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但欲寐,是少阴的主证。例:脉微细,且下焦寒到小便无法自禁,没有办法控制一直往外流,因为都没有蠕动了,膀胱口都开着,人的水是经过肾阳气化出来的,所以尿有点黄,现在他小便是白的,所以要用大剂的附子下去,现在西医连尿失禁都治不好,因为不知寒热也。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的时候是自利不渴,太阴、少阴、厥阴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的程度有深浅,如果自利不渴,就知道病在太阴,寒湿在上焦,所以他不会渴,如果自利而渴者,是少阴,寒在下焦,下焦肾虚的时候,会一直在下利小便,虚,故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病人会想喝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颜色整个变成淡白色,就是标准的少阴证,为什么?因为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寒的观念就是根本没有温度了,根本不气化了,蠕动整个停摆,膀胱像一块死肉没有用,他的小便根本是漏出来的,中医有分寒热,西医就没有分寒热,西医只管发烧。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左右手的脉又紧又浮。照理说是表寒应该无汗,结果摸到有汗,就是亡阳:中医的亡阳观念,人身上的阳和阴是交接的,当阴寒很盛的时候,阳就离开了,阳就慢慢的浮出来,就是我们的体力精神慢慢的离开身体,很快走人了。这时候阳浮上来,可以摸到脉很浮,

但是重按到里的时候就没有脉了,伤寒表证的浮脉,轻轻的就摸到脉,重按的时候脉跳的更强,摸到脉很浮很紧。重按就没了,这脉没有力,就知道里面完全虚掉了,病人应该没有汗,结果汗流很多,这就是亡阳,所以病人在大虚大弱的时候,脉会变的很芤很大,因为要血,又没有血,就会撑大,此际病人反而一直流汗,流汗不止,这就是脉证不合,脉证不合就很危险,所以如果看病人很虚弱,摸他的脉也很虚弱,就没有关系,来得及。如果刚好相反的,人很虚弱,脉却很大,就是亡阳了。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这种状况,阳热就是讲发炎的病毒,热是很轻的,热往上走,走到喉咙,喉咙就发炎,喉咙会痛,这喉咙痛和太阳证的喉咙痛又不一样,这喉咙痛是因为身体虚掉了,里面的滤过性病毒没有地方待了,往上跑了,发炎的现象往上跑了,而复吐、利,阴病一定会有下利的,为什么会吐?少阴证是从脾,从太阴傅进来的,始受在太阴,本来就是津液堵在中焦,日久没有好才会进入少阴,造成上下不通利。

二九八:「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证的时候病在少阴,病在很里面,阴很盛,这时候如果病人呈现的咳而下利,谵语者,为什么谵语?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这条辨最主要讲少阴病,虽然里面阴寒很盛但不可以发汗,只有在太阳表证的时候,才用汗法,少阴证的人不可能强发汗,强发汗的结果,不但没有把少阴病治好,反面会让表更虚,阳会更虚,因为发汗的药全部是阳药,一发汗阳气就散掉了,阴证的时候已经是阴比较盛,阳比较少了,还在去阳,阴会更盛阳会更少,这时候被火气劫,小便会更少,如果强发汗,津液会枯竭掉,这是很危险的动作,所以少阴病绝对不可以发汗。

少阴证的时候小便难,下焦虚寒,肾的阳火没有办法把膀胱的水蒸化出来的时候,病人小便不通利,这时候开真武汤,这是中医的辨症论治,西医来看是摄护腺肥大时,都可以看到真武汤证。

二九九:「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这条就讲少阴病不可汗法。

三〇〇:「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濇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一发汗就会亡阳,阳已虚,尺脉弱濇者,阳已虚的时候,摸尺脉下焦的脉又弱又濇,濇就是血不够了,濇脉的脉形是扁扁的,复不可下之,这时候绝对不可以攻下,开处方给病人攻下的时候,一定要确定病人的血很足,怎样知道血足?摸左手的脉就知道了,开给病人发汗的药的时候,一定要摸摸他的气足不足,摸右手的脉,就是气,就知道足不足了。

解曰:「少阴病」,其脉微,原为阳虚,心脏无力,不可发汗,心和肾都是少阴,很微弱的状况下,再发汗会受不了,像发汗的药,像麻黄汤里面的麻黄、桂枝都是壮心的药。 三〇一:「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胸暴烦,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如果脉紧,就是里寒很盛,到七八日,自下利,如果病人有下利的现象,胸暴烦,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这是阴寒要去了,阴寒从下利排掉了,这种排的现象一定是自己体能恢复了,一般来说,少阴病会有自愈的现象,常见的是肠胃功能恢复了,一旦肠胃功能恢复,脾脏太阴土一旺起来的时候,土能生金,肺就跟着好,金生水,跟着心脏和肾马上就好起来了,像这种肠胃功能很好的病人,他自己会恢复,食物一下去,变成血,到心,心火一蒸,胸阳肺津就壮起来,照理说如果进入厥阴的时候,手脚就越来越冰冷了,脉紧反去者,本来是紧脉,突然就缓和下来了,就是里寒已经去掉了,为欲解也,此条辨里面没有处方,所以为什么练功夫很好,练功夫的呼吸吐纳,就是让肠胃蠕动,在练功夫时,当吐气的时候,此气是被手指打出来的,平常要练功打肚子,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功能,此为后天之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