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外眼中的中国历史: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文野 2016-12-26

作者:大鹏

原本这个系列文章的标题是

老外眼中的中国历史: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三分钟看完剑桥中国史

因为这套书作者是费正清(别记成了费玉清)和崔瑞德,这两个老外(没错,别看名字很中国,他们是货真价实的老外,因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所以取了中文名)看待中国历史的方式和我们中国人很大差别。

老外眼中的中国历史: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费正清

老外眼中的中国历史: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崔瑞德

所以,我把标题改成了老外眼中的中国历史。

这样,文章写起来会更加有趣。

不过,仍然写上“每天三分钟,读一读剑桥中国史”,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每篇文章阅读时间都是大概三分钟。

今天读一下

剑桥中国史之秦汉篇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所有人都知道,汉族是由西汉的汉武帝所缔造的,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汉族。

但是,不是每个人知道,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却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在剑桥中国史中,老外认为:

光武帝有杰出的军事技艺和才能以吸引有才之士来共举他的大业。并且他对自己要求甚严。他是一个名实相副的君主,善于识人;而且还是一个精明的政客,视情况需要既能慷慨大方,也能冷酷无情。但他又是一个固执和迷信的人;他能对批评作出过分的反应,而且缺乏预见他行动后果的眼光。他最大的弱点表现在外交政策方面。

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缺乏长期的战略眼光,他最大的弱点在于外交政策,或者是民族政策。

匈奴依然是东汉面临的严重威胁。但是,尽管东汉有能力向匈奴发起进攻,就像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做的那样,但是。

在剑桥中国史中,老外认为:

光武帝的军事姿态完全是防御性的,虽然随着公元36年内战的结束,他强大得足以采取攻势。那一年他建筑了新的防御工事,以封住进入山西的传统入侵路线。

光武帝热衷于修建长城,来保护不受匈奴的侵染,然并卵。

但运气来了,匈奴内部的不和给中国政府提供一个意料不到的争取外交和军事主动性的机会。

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两部分,互相之间打的不可开交。

南匈奴比较亲汉,表示愿意向汉朝臣服,共同进攻北匈奴。

但是,光武帝可能已经老了,缺乏雄心壮志,比较保守。

在剑桥中国史中,老外写到:

在此时刻,光武帝犯了他在位时期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也属于中国历史中最坏的一个。他本应与南匈奴联合,攻击北匈奴的联合体。公元51年中国的将领们极力主张这场征战,而且征战肯定会取得胜利。南单于就可以作为匈奴唯一的统治者返回戈壁之北的土地,而中国人就可以收复西北边陲的几个郡。

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他竟然让南匈奴迁徙到汉朝境内。本来汉朝的土地就很有限,现在又要分出一部分给匈奴人。

对于南匈奴,光武帝也没有想到,尽可能的同化他们,也没有把他们打散,而是仍然让这些匈奴人集中居住,也没有解除他们的武装,他们还仍然保持匈奴人的文化习俗。

在剑桥中国史中,老外写到:

有相当多幕僚和一定数量军队的被称为匈奴中郎将的官员代表中国政府驻于美稷的南单于朝廷。南单于的一个儿子在帝国朝廷留作人质。

这些措施没啥用。

请神容易送神难,南匈奴的人就这样留在了汉朝的土地上,再也赶不走了。光武帝真是引狼入室。

南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而东汉王朝的力量逐渐变弱。

在剑桥中国史中,老外写到:

从公元93年起,南匈奴内部的关系和他们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以后的100年中,在一种越来越捉摸不定和复杂的形势下,他们时而公开冲突,时而进行有限的合作。在公元2世纪末,南单于在山西南部居住,这里大大地靠近了帝国的中央部分。他们的后代于公元308年就在这里起来反对西晋。西晋之亡,中国北部的丧失和持续到公元589年的分裂时期,是光武帝的目光短浅的政策的直接后果。他后来的几个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受到指责,但最大的责任应由他来负。

304年冬天,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汉赵,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大量的汉族人被杀死,一部分迁徙到南方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