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是一面“双面镜”

 杂货店伙计 2016-12-26
 

我们大家一起谈观点,谈问题,谈事件,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懂汉语不懂英语就不可能和懂英语不懂汉语的人进行语言交谈,这是少儿也知道的道理。同样,我们谈问题时如果使用的语言概念是不确定的,不清晰的,不一致的,也不会有交流的“结果”,不仅不会有共识,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当前围绕“历史”的话语特别多,什么“以史为鉴”,什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什么“灭其国,先灭其史”,什么“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首要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历史”,也许大家会一致说,这谁不知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围绕“历史”有这样多的的议论、争议,甚至超出一般话语的范围,与“强制”,与战争、人生迫害联系在一起,显然“历史”绝不是简单的“过去发生的事情”。

 

任何现实都是时间的“函数”,也就是每一秒和每一秒的现实是不一样的,时间过去了,过去的现实也就消失了,我们提到的“历史”都只能是对过去“事情”的“记录”,我们说的任何“历史”都是“语言”、“图片”、“多媒体”对过去事件的“记录”,这是历史的本质。记得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谈到:我们只是希望把过去的事情告诉大家,但道德家要用来规范社会风尚;政治家要用来巩固政权(话的大意如此)。我们分析一下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不难看出有这样两种目的,一是对过去事情的考证与记录,也就是顾颉刚先生做的工作;二是由过去的事件(历史)“引申”出一种认识、一种看法、一种思想、一种意义……,较多的是给历史事件贴上“标签”,进行“归属”工作。前一种历史研究追求的是对事件的“记录”达到共识,没有共同的认识就把问题“摆在哪里”,供后人继续“考证”,一直到大家感到厌倦为止。要知道彻底的“真”与“伪” 是没有可能验证的,研究历史只是源于人的求知欲,对过去的“求知”。而后一种目的要复杂的多,是为了“斗争”需要,这里的“斗争”是广义的,主要是为了夺取或巩固政权的需要,用历史来获得“选票”;当然也有在文化上的“竞争”,是单纯的精神需求,得到精神的愉悦,如在学术上用历史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我们谈论历史,一般这两方面的目的兼而有之,这是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时值得注意的两个不同目的。

 

今天任何一个健全的现代国家都有对历史进行研究的大学,历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任何一所综合图书馆的图书大部分或多或少都与“历史”有关,可以说我们是陷落在“历史的海洋”中。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两架马航飞机出事了,一架大型客机在诸多卫星的“监督”下找不着了,再不要说失事原因了;还有一架被击落了,但是谁干的,就是摆出“铁证”来当事人也会不承认,甚至可能“证据”都投鼠忌器而不敢摆出来。如此具体的现实历史都会搞不清楚,何谈几十年前,几百上千年涉及方方面面的历史事件呢?最接近“真历史”对历史能做出见证的,在近现代只有各种“档案”以及当时的人们,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所做的记录,除去这些对历史的直接记录外其它的只能做历史的“旁证”。就是这些档案和“第一手”记录实际上也是浩如烟海,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去理清的。历史学家们应当在给历史做出结论和评价时,本着“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严肃认真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各方都认可的历史。我们的社会供养了大量的历史工作者,向人们说明历史应该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也只有他们才能对历史的“真、伪”做出判断,这样的“真”历史是“无趣”的,是需要思考的,是不会激动人心的。美国经历过内战,但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不是这段历史的意义,而是美国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处理态度。即:只有南北战争这段历史事实,而没有什么战争的“意义”,没有对胜利者的赞扬,也没有对失败者的批判。大家都可以对这段“历史”发表看法,可以赞扬、纪念战争中死去的任何一个人,而无须有什么“主流声音”,政府对这段历史事件只有遵守所签订合约的责任,而没有做出历史评价的权力,也没有让人们接受某种认识观的权力。南北战争共62万人丧生,每6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死于战火。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把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处理。内战没有一兵一卒成为战犯,没有人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林肯说:这里没有敌人,都是美国人,这就是文明……。对待一切历史问题都应该也只能采取这种态度:历史的真相是由历史学家们来“确定”:要追究责任,追求正义,就去走法律程序,对任何人的惩罚只能依据法律,而不能是“历史”。

 

人们和平时期谈论历史多是为了一种愉悦,是娱乐需求,“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如果有为对未来的思考,也只能在“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逢知己千杯少”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真伪是次要的,需要历史的传奇性,欣赏历史的真真假假,充满了戏说历史。如果是纯粹为了娱乐,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以假当真,从这里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则是极其危险的。有学者讲中国人信奉“小说教”,就是指在对待现实和历史上不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用逻辑去思辨,而是用“文学艺术”去大而化之地理解,用修辞的方法去解释和描述现实,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只求得到心理的安慰和兴奋,这应该是中国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也是今天中国经济实力虽然居世界前列,但在思想上却是混乱不堪的原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小说,不同于童话故事,历史是和“政治”关联的,就像日常生活中开不恰当的玩笑很可能伤害到别人。历史可以使一个群体团结,也可以撕裂一个群体。现在人们所说的“要灭其国,先灭其史”,作为具体的“国”和“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存在“灭亡”的,但对历史不恰当的认知的确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分裂开来,彼此关系激化,失去理性,酿成战争,自毁其国,自伤其民。今天的乌克兰就是典型的“历史”使他们内战,丧失国土,行走在“亡国”的边缘。如果说危机是外部力量的插手,也首先是内部族群因“历史”而产生的分裂,正应了俗话讲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八年抗战,或者说十四年抗战的发生也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分裂,是自甲午战争之后,不能理智去看待中日关系,而是用“历史”去做分裂族群的“催化剂”,最终酿成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一方面是“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另一方面是和日本军队达成“默契”,拥兵地方割据,发展自己。人们在回顾那段历史时,惊奇发现“汉奸”遍地,这不过是反映当时中华民族被分裂的实情,一部分国人给另一部分国人扣上“骂名”。任何“真历史”都是复杂的,沉重的,任何极端化的历史“认知”不过是为了胜利,而胜利了就可以随意解释历史,“胜者为王”从来都是国人信奉的“铁律”。而真正能照亮我们“下一步”应当如何走的“好历史”必须要有言论宽松的环境才能出现,如今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几十年前的的档案也逐渐失去保密价值,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修正着自己对历史的片面认识,如果把这些现象说成是“历史虚无主义”,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国人喜好文学,这里不妨谈一个故事来比喻“历史”。《红楼梦》第十二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贾瑞得了相思病,无药可治,有一个道人给了他一面镜子,名叫“风月宝鉴”,每天照照可康复,问题是只能看背面,不可看正面,切记!嘱咐完后就离去了。这贾瑞拿起镜子背面一看,是一具面目可憎的骷髅,心里骂这道人,认为是在戏弄他。就不听“医嘱”,拿了正面来看,里面正是他相思之人,于是一次次看,一次次相思兴奋,没几次就呜呼哀哉。家人认为是这镜子害的,打算烧掉它,不料此时道人又出现了,喝道“谁叫他自己照了正面呢?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还我风月宝鉴来!”抢了镜子飘然而去了。我们提倡“以史为鉴”,而历史这面镜子是有两面的。在中外历史上充满了杀戮,相互仇恨,背信弃义,相互不信任,我们看历史是为了找到今后要走的道路,不可能不正视这人类自身丑恶的一面,去克服,去避免,这才是“以史为鉴”的健康一面。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群体”都渴望“胜利”,喜欢显示炫耀自己,如果为了这个目的,去理性分析现实错综复杂的局面,去一点一滴艰苦地劳作,是可以或部分达到这个目的。反之,我们从历史中寻求虚幻的兴奋与精神慰藉,用文艺来伪造历史,以假乱真,推卸责任,这不是病态的“以史为鉴”吗?

 

说一千道一万,从历史中寻找我们下一步如何走,这历史必须是真实、全面的,而得到有值得人们思考和相信的“真历史”,离不开大家自由言说的环境,“假历史”和片面的历史比“没有历史”造成的危害大得多,这是极其值得我们注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