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

 快读书馆 2016-12-26

在经历过一次自己制造的成长环境的磨砺之后,

你会发现选择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所以,不要随意的对待自己的选择。

作者:古尔浪洼

来源: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ID: xllx01)

授权 TalentGuide 发布

1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确实只是谋生,糊口而已,没得选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像流水一样,是顺着命运和成长的方向,自动流动的。

直到工作很长段时间之后,我才有了第一次选择的机会——宿舍。

大家别笑,以前我还真是连住哪里都没得选的,公司后勤部门安排说住哪里,就住哪里,否则没地方住,出去租房,没钱。

但是,公司宿舍里确实是吵,一下班,就闹噪噪,想看看书,学点东西,比较难。

所以,当我工作了大半年,攒了点工资的时候,我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换住的地方。

我新换的地方,很小,一张床,一个小桌,又在顶楼,像个鸽笼一样,冬天冷的要死,夏天酷热难当。

好处是,不吵,没有人打扰,每次下班回来,可以静静坐着学习到深夜。

那真是一段美好到现在都会怀念的时光。那时挣工资了,我有钱自己买书了,所以每个月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书。

我在那间小鸽笼里读了大量的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之类的,自己感兴趣的,都统统买来读,当然,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也读了不少。

坏处当然也有,就是一个人住,过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新知识和读书上,使得我与同事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小。

这使得我在很长的时间里,似乎比较孤僻,与人交往的能力方面进展缓慢,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多多少少,有所影响。

这次选择虽然小,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每次的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你不能尽得好处,也不全然只有坏处,得失是相伴而来的。

2

第二次对我人生和职业成长重要的选择,是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虽然当时我只是个车间的普通员工,但因为好学,工作又能吃苦,就多多少少给周围的同事和其它部门的领导留下了一点印象。

有次人事大调整,有两位我曾有机会接触过的领导履行新职,竟同时看上了我,希望调我过去。

一份是继续在原部门工作,不同的岗位,另外一份是跨到了新部门,脱离体力劳动,去做废品的判断、分析和统计工作。我选择了后者。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后来才发现,这个选择对我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职业走向,乃至影响到了我人生发展的轨迹。

因为那个岗位比较独特,有一间自己的小房间,当时,连经理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我竟然有了一个。

另外,这份工作时间弹性也很大,忙的时候,通宵达旦,闲的时候,整日没事做。

最最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地方,还操着可疑品最后的生死大权,因此,全厂上下,从主管到经理,乃至老板,都挺关注。

所以,我不仅每天要对付那些来质询的主管经理,并且还时不时受到老板的叮嘱和关心。

这个岗位对我而言,自然是收获良多:

首先,是逼着我学了很多东西,因为不学,对付不 了那些主管和经理;

其次,使得我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时间,因为整个岗位就我一个人,经理只要结果,一般都不大管,我就得非常仔细地去分配我的时间,不然就会乱套;

第三,让我学会了跟人打交道,之前,我对与人交流这件事很怯,怕跟人打交道,但因为在这个岗位上,不打不行。

只要跟人交流,相处,不管是好坏,你总会留下印象。这些好坏的印象,在某个节点,就会对你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影响。

我就是在这里才给老板留下好印象的。他觉得我勤奋,认真,能吃苦,有责任心。于是他就叮嘱我的经理,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好好培养一下。

当然我后来的成长和发展不全是这一句话能塑造出来的,但这显然是催化剂,加快了我获得各种资源的机会。

加上我那个经理也很欣赏我,于是还真是着力培养了我一下,培养到什么程度呢?

跟他平级。他一直从品质部门将我培养了起来,后来他调职去做制造部经理,他就推荐我去做了品质部的经理。

3

第三次影响了我的重要选择,是我当部门经理六年之后。

那时候,我遭遇了职业生涯最严重的危机,被降职成了一个项目推进组的组长。

我当然是想一走了之。

实际上我也确实不乏好的去处。但当我被指派到新岗位上报道时,发现,这可能是个再次能改变我,让我出现质的飞越的工作。

那时候,公司要我负责一家顾问公司辅导项目的对接、推进和落地。辅导我们的那家顾问公司,刚刚成立,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现在已是国内生产管理服务类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了),所以是创始人亲自来辅导我们的。

他原是一家世界500强的高管,后来有感于国内现场管理的落后,因此离开原公司,创办了这家顾问公司。跟他见面一席谈,立即折服了我,简直是惊若天人。

说真的,如果我一直在这样的公司干,是没有机会跟他这样水平的人一起工作和探讨问题的,但因为他成立了咨询公司,要服务于客户,于是我就有幸得到了这个机会。所以,我决定不走了,好好干上它一段时间。

这个项目推进了两年,我就在他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习和实践了两年。虽然两年很辛苦,项目推进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多次陷入过困境,但于我而言,却简直就是上了两年管理和实践相结合的MBA进修课,收获当巨大。

我觉得,在摄取知识和追求进步这种事情上,人类是劳则思,逸则淫的动物。

想想我们在职场上成长最快的时光,是哪段?

往往就是刚刚入职不久,经历种种非人磨难的时候。那时候,虽然会经历思想上合肉体上的痛苦和折磨,但每日的收获,简直就像成熟季节,摇摇果树,上面掉下来的果子一样多。

想想我们收获变少,进入所谓的瓶颈期的时候,是哪段?

大多是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坐久了,平稳了,工作也不再怎样费力了的时光。虽然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不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就收获很多东西,但实际上,这不大符合人成长的客观规律。

这就有点像作家写作品一样,经历太顺利的作家,大多写不出可供传世的作品,往往是那些经历丰富,经受过各种磨难和困难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才有持久的魅力。

4

因为有了上段经历和认知,在后来选择新的工作的时候,我就去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这其实是个冒险的举动,因为过去我的经历和经验,都是与制造相关的,贸易确实涉足到了全新的领域。

事实上,我的贸易之旅,失败的项目比成功的项目多的多,在从事贸易工作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甚至在经济收入上陷入了低谷,度过了我生命中比较难捱的一段时光。

但若论收获,这一年半却绝对很多。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改变了我观察世界和看问题的角度。

在工厂里,我就是个忙,而那时候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忙,才是出成绩的唯一出路。

实际上,在中国大部分的制造型工厂里,确实也只能如此。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的认知也出现了偏差,觉得人生,就是忙,才有意义。以至于我在广东工作了十几年,竟然忙到没有时间带家人出去游玩,或者度假。

而贸易,至少在工作方式上变得与以前不同了。

还记得,我当时觉得最大的挑战,是每天会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或者跟一些客户、供应商去咖啡厅喝咖啡,或者出去打球,或者晚上玩到很晚。

刚开始,我觉得这样是在浪费生命,却全然无法理解,这其实就是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的方式,与工厂中日日泡在车间和产品线上的工作方式不同而已。

经历了这段之后,我对家庭生活和人生意义的看法,开始变得跟以前不同了。

我终于开始重视工作之外的那些东西,终于懂得了给全家人安排旅游计划和度假计划,我也终于体验到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所以,后来,无论多忙,我都会给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我会在周末赶回来陪家人,我会安排他们去看新上映的电影,我会给他们定好机票,让他们去看他们想看的地方,玩他们心仪的景点。

我甚至在儿子一岁多大的时候,干脆辞职,在家待了一年,专门陪儿子。

因为我算了算,能与他朝夕相处的时光,其实非常少,三岁后,他就要去上幼儿园了,而后,每天你就要去接送他,而不是陪着他了。再接着,他就要上小学、中学、大学了,与他能相处的日子会越来越少。

而我陪他的这段时光,可能会是一生中难得的时时刻刻,须臾不离的时光。这段陪他的日子,不仅对我影响巨大,对他的影响和改变也巨大,我看着他由一个不太爱与人相处的小孩,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热情的小家伙。

现在他四岁了,每次出去,都会主动跟门口的保安、认识的邻居、帮我们开门和开电梯的不认识的叔叔阿姨打招呼,问好,整个就一个阳光小暖男。

5

一年后,我选择去了一家集团公司任副总裁,管理四个工厂。

我的这次选择,首要看中的,不是收入,而是它所具备的条件和环境。我是想选择和制造一个让我能再成长的环境。

虽然我过去当过总经理,管理过公司,但我确实没有管理过有四个工厂的公司。所以,这份工作,经历的价值超过收入。

当然,话说回来,报酬这种东西,不是凭空就能得来的,你付出了,你有能力承担一个任务和一份责任时,即使不强调,他也会伴随而来。

6

再后来,我帮别人筹建了一家工厂。

因为信任,所以,一开始,立项、选址、规划、装修、安装设备、人员招聘、试产、量产的过程,都是我亲自主持并参与一条条一项项做的。

当公司全面投入运营之后,我终于胜利地交棒,并彻底全退了出来。

有人问我:“你如此劳力费心,为何又要全退出?”

我答:“我不喜欢工厂那种把所有时间都占光的工作方式,我希望有个时间上有弹性,既能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能陪着家人的工作。但在开始这样的工作之前,我有个遗憾,就是我没有自己独立从无到有弄出过一家公司过,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滋味,很想经历一下。这就是我答应帮他建这家工厂的初衷。现在我经历过了,体验过了,所以该退出了。”

7

大部分人都喜欢在已知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

但我比较喜欢在那些未知的世界里去学习和经历,每次,你都能学到很多完全不同于你以往经验和认知的东西。

是的,那些未知世界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难以用已知的事物、场所、和知识去认识理解,更别谈驾驭的好了,弄不好,可能就像我从制造转到贸易的经历,有彻底翻船的可能。

但还有什么,比你能经历很多多姿多彩的未知更有趣的事呢?

也许你也可能会如我一样,在经历过一次自己制造的成长环境的磨砺之后,会彻底改变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