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现象图情界功不可没,又毫无作为!

 道2和 2016-12-26

^-^掌上图情,只发布图情信息

一则“汤森路透审时度势卖掉SCI”新闻让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炸了锅。

      SCI是什么?大家可以google查阅,一句话:它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科学家都认可的科研评价规则!

SCI为中国学者重视,起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开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当时选择SCI、ISTP、EI和ISR这四类数据库进行统计,主要就是考虑了其综合性和权威性。

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此后,与职称评定、考核、科研经费等挂钩的措施让SCI迅速在国内走红。在过去的10年,SCI论文在我国逐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科研评价指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引入这些量化的评价标准,确实使得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短短几年超越了日本、英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

 

然而不少科研标准在中国被过度追捧,乃至被误读和异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过于看重这些量化指标,主要误区如下:

引文索引的核心功能是科学检索,而非科学评价。

  • 基本科学指标(ESI)只能用于评价科学领域的学科,不能用于评价人文与艺术、工程等其他领域的学科,更不能用于评价机构和个人。

  • 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应予以恰当的应用,而不是作为评估作者或机构的替代品。

  • 高倍引指征的是科研成果影响较大,并不能等同于质量高、贡献大。

  • 跟科学文献的计量相比,应当更加重视文献、专利的内容挖掘和情报分析。

 

SCI从诞生开始就是商业机构的一门生意,从统计学上来说,SCI和JCR的数据都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究竟如何使用这些参考数据。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做到对每一个人、每一篇论文或每一个科研成果作出评价显然成本太高,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科学的科研评价标准,并且如何更科学地使用这些科研评价标准,这点图情行业责无旁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