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根雕工艺史及其特点,帮你入门!

 蚌之沙 2016-12-26

根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其最早的根雕记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根雕容易受到腐蚀,难以保存,因而根雕的历史可能比战国时期还要久远。但是,无论根雕是何时出现的,但都不妨碍咱们去了解根雕的“进化”过程。

浅谈根雕工艺史及其特点,帮你入门!

据史料记载,南齐时期已经流行将树根进行雕琢,并用于室内陈设的装饰。而到了隋唐时期,根雕艺术日趋成熟,在《新唐书·李泌传》中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便可以体会到根雕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到了宋元时期,根雕从宫廷贵族的专用物品,变成了民间的潮流物件儿,并被画家融入创作之中。其中元代画家王振朋作《百乐鼓琴图》里的香炉便是当时常见的根雕作品。随后,到了明清时期,根雕艺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并涌现出了不少根雕大师。其中,嘉定封氏弟兄封赐禄和封锡璋,依照“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法则,创作了不少根雕作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是一位根雕艺术家,可见根雕在人们心中地位,不容小觑。

不过,不少玩家也曾抱怨,根雕虽然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表现形式看着实在太过于别具一格,往往其他材质的雕刻品有很大出入。其实,这是与根雕的工艺特点有很大关系的。

不得不说,树根在常人眼中是被人废弃的东西,所以对于根雕创作来说,就是发现它的美,并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一般来说,雕刻者会最大限度的保留树根的特殊天然美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最后在进行雕刻创作。所以在根雕圈才有了“七分自然,三分人工”的根雕法则。

浅谈根雕工艺史及其特点,帮你入门!

那么,该如何体现根雕的自然美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 肌理美:所谓肌理美,就是发挥树根本身的纹理,尤其是一些在生长过程中,因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特殊纹理的树根,能通过根雕艺人们的想象力,将这些特殊纹理发挥的淋漓尽致。

  • 形态美:疙瘩、窟窿、斑点等古怪奇特的自然形态,不仅能呈现出不同的纹理效果,也能让根雕艺人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

  • 意象美:意象美是一种并非写实的创作手法,它强调神似,往往能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但这种创作需要根雕艺人们拥有较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情操。

浅谈根雕工艺史及其特点,帮你入门!

其实,通过欣赏根雕作品我们也不难发现,文玩的乐趣之处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欣赏的眼光,能够发现万事万物的美。那么,您发现根雕的美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