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龙潭今语 2016-12-26

有人说:懒惰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能家电代替传统家电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懒惰!

首先看下智能家电的定义: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感知住宅空间状态和家电自身状态、家电服务状态,能够自动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户在住宅内或远程的控制指令。

通过定义可知,智能家电与传统家电的区别之处就在于能够自适应控制或接受远程控制。举个简单的例子: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智能电灯泡——通过内置芯片与用户手机实现交互,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灯泡开关,甚至利用LED的特性控制发光颜色。

当然,随着智能家电的越来越多,每一款智能家电都使用一个APP控制显然过于繁琐,因此苹果手机在其最新更新的IOS 10系统中悄然加入了 Apple Homekit这个官方APP,一个苹果标准的智能家电控制集成。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三星公司在两年前也斥资两亿美元收购了智能控制器公司SmartThings公司,并于近期推出了第二代产品。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厂商接下来必然会在智能家电控制入口端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对此小米公司已经在专利方面开始布局;在2015年便申请了手机控制智能电器的相关专利CN201510583929.6;其中记载了根据不同环境&时间,自动将智能设备的控制界面推送到手机前端界面显示,例如:当前时间为17:00-18:00,终端推送智能电饭煲、油烟机、电烤炉等设备推送至手机终端的设备列表首页显示。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如果您是普通住宅,又没有重新装修的冲动,在现有基础上买入几种智能家电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当然,如果您是土豪,我就是爱折腾。只有全部智能化才能配得上您像下图这样的豪宅,那也没有问题。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在一些豪宅、别墅和智能小区的建设中,已经开始考虑到这些因素,布设采用专门的数据线或特定电力载波频段以传输控制信号。而且,通常配备更加专业的中央控制器和传感器,实现对整个豪宅/别墅的全面控制。

在国内,针对智能家电中央控制的专利申请在最近十年呈爆发式增长(参见下图)!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而且申请量主要集中在以海尔、长虹等为首的传统家电企业,可见这些传统家电企业在技术转型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参见下图)。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可是,对于广大“懒癌”患者来说,拿起手机、打开手机、寻找App、然后挥动手指逐个点击每个家电对应的图标仍然是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有没有更偷懒省事的方式?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有,必须有!下面小赢就来盘点一下:

1.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控制

例如通过识别面部、指纹、虹膜、声音等,或通过特定的手势,肢体动作等控制或切换智能家电的工作状态。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2.基于对环境或用户的检测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比如空气质量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有了它们,无需用户操作,例如夜晚室温持续降低,而又识别出您踹了被子,自动会将屋内温度适当的调高。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为了避免家里被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占据,多功能传感器应运而生,例如现在的一个传感器可以集红外、温度、湿度、光敏于一身,而且这些传感单元共用一个MCU单元、无线模块单元和电池供电单元。这样,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还降低了成本。这样的传感器也早已有相应的专利布局(CN201520643801.X)。

据说,在越来越懒的道路上没有巅峰。这不,小米公司最近申请了一款特置于床垫中的传感器(CN201510463440.5),能够检测使用者的心率、体温等生理参数;控制设备基于这些参数自动控制家电的工作状态。

进入智能控制时代,这些技术让家更智能

估计有了这款床垫,能和空调联动的话。再也不用担心夏夜的空调关了就热,开了就冷的情况了。真正做到躺着都能“赢”。

今天小赢带着大家了解智能家居的核心,关于智能家居的精彩内容还将继续。咱们下期开始将进行炫酷的家居单品拆解,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审协北京中心电学部 李元

本文为作者授权原创发布,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作者及所在单位,以及来源于"IP创新赢"。本文未特殊说明图片为通过搜索引擎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