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感民俗礼仪八

 快活林1688 2016-12-26
二、匠俗礼仪

(一)供奉行业祖师

  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例如,木匠和瓦匠的祖师爷都是鲁班,鲁班氏公输,名般(亦作“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所以竹、木、泥、瓦这些行业都供奉鲁班的神像。铁匠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一说是尉迟恭)。裁缝的祖师爷是轩辕,《史记》称其为“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因轩辕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酒坊的祖师爷是杜康,缫丝业的祖师爷是嫘祖(又作累祖)。传说她是黄帝之妻,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生意人的祖师爷是赵公明(财神),相传其人姓赵,号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号为“正一玄坛元帅”。又尊范蠡为祖师。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政经商,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称其“初作箕帚、秫酒”。又传言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故有的地方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
  其它各种行业都有本行业的祖师,如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教育业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豆腐业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中医业中,因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民间医业尊华佗为祖师,华佗曾创制麻醉药——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故被尊称为“外科鼻祖”。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着《千金方》,被后世誉为“药王”。中草药制作及民间药铺、药店则尊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祖师。传说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制笔业尊奉其为祖师。世传东汉蔡伦为造纸术的发明人,故民间纸槽作坊、纸业店铺均尊为祖师。印染业奉东晋葛洪为祖师。戏曲业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火腿业尊宋朝宗泽为祖师。织布业尊黄道婆为祖师。评书业尊明末杰出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典当业、算命业、香烛业、蚕业、丝织业、糕点业都以关羽作祖师爷。屠业的祖师爷是张飞和樊哙,饭馆的祖师爷是鲍叔牙,旅店的祖师爷是孟尝君,画匠的祖师爷是吴道子,鞋匠的祖师爷是孙膑,澡堂的祖师爷是葛洪,豆腐匠的祖师爷是乐毅,当铺的祖师爷是马援,茶叶庄的祖师爷是陆羽,说相声的的祖师爷是东方朔,印刷业的祖师爷是毕升,制乐器的祖师爷是孟昶,占卜业祖师是鬼谷子。还有流传数千年之久的儒、佛、道三教,又分别尊奉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为祖师……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故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之说。
  各行业的鼻祖,渐渐成为了本行业的保护神。逢年过节,都要虔诚供奉,以祈求保佑。每逢祖师爷的生日,同业人员要聚会于寺观上香做会,以表崇敬。例如旧传农历二月十五日,铜匠、铁匠、补锅匠做“老君会”;磨坊、碓坊及熟食业人员每逢六月二十四日做“雷祖会”;理发匠祖师爷是罗隐,唐明皇时人,亦称罗真人,发明理发手艺和工具,所以七月十三日(一说十四日)罗祖诞辰之日,理发业要举行“罗祖会”等等。还有诸如三月十五日赵公元帅诞辰,四月十八日华佗先师诞辰,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氏诞辰,五月初七(一说六月十三、六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日)的“鲁班会”等等,无不体现着孝感先民们不忘本源、尊师敬祖的传统美德。
(二)行业宜忌

  各种工匠艺人,都有本行的行规和禁忌,有共同的“三规五戒”:吃规饭,讲规礼,做规矩事;一戒过量之酒,二戒路边之花,三戒无义之财,四戒师傅之气,五戒无根之友。事事讲求吉利,对年初的“开张活”,讲究喜庆吉利,只做预兆兴旺的吉庆活,否则宁可不做。东家请工匠做工,必先宴请,讲明活路、工程大小及质量要求等,算是口头协议。东家要按时付酬,并招待酒饭。如果没有大错,东家不可在中途更换师傅,否则就是对师傅不敬。匠人们也会尽心竭力,按商定的数量、质量和工期完成,以取信于东家,赢得好的赞誉,争得“门头”。信誉好,人气旺,说明“德艺双馨”,门头也会越做越大,生意兴隆。春节期间上工做活,主匠要向东家道吉祥,如“开张大发”、“恭喜发财”等吉祥语。年终做“辞岁活”,要求干净利落,不留尾巴,以留下好的印象。
  “不可轻师慢匠”是孝感的传统,一方面是对工匠艺人及其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为自己着想。木匠上工做活,东家要盛情招待。如招待不周,木匠就故意浪费东家的木材。故谚曰“木匠好(hào)吃,斧头直劈”。更有甚者,俗传若东家对鲁班的再传弟子不恭敬,其高手就会暗暗在施工过程中安“鲁班”(机关),让你长久不得安宁。所以俗有“家财万贯,匠人上门莫怠慢”的说法。工匠也会忌讳背上“贪吃”之名,对主人家上街置办的好菜,早、中餐不动一筷,到晚餐主人敬劝时才肯吃,也是考虑东家的经济困难,减轻他们的负担。
  各种匠人都有本行业走江湖所用的行话(包括工匠所用工具别称),俗称“春点子”。以木匠、泥瓦匠行谣为例——
  木匠:
      斧叫开山子,两斤四两身;
      线垂神流星,下重上头轻。
      锯子号衡山,绳子转数一尺三;
      刨子名平山,一尺二或三。
      尺名量天子,五雷是五尺;
      规圆叫曲尺,曲尺是张郎①。
      试功指墨盒,直迁是墨线;
      大师傅,是墨杆,墨斗定名乌烟占;
      别名八卦飞神州,盘八方梁。
      印八根柱,一丈二尺长。

———————————————
  ①张郎——传说张郎发明曲尺。
 泥瓦匠:
      翻山子:平水;仙人子:灰板;
      三合子:灰桶;方老是砖。
      科方指墙,科方老:墙屋;
      蓑衣是草屋,压青老:瓦屋。
      南老出群叫上工,发透:收拾走;
      杀马叫快,工点:加快!
      先点:搞毛点;瞧科点叫慢点。

  工匠所用工具有许多讲究。金、银、铜、铁、锡匠的祖师爷是李老君,他们的工具都是祖师爷留下的法宝,别人不得乱动。铁匠的铁砧、风箱不能放在正屋里,只能置于门外或厢房中。忌妇人坐铁砧,在铁匠眼中,砧是神具、圣物。忌在火炉上烘手,认为“火”是铁业之灵,炉是神灵之床,烘手有惊火神神位之嫌。铁匠吃饭不留剩饭剩菜到下餐吃用,下餐食用剩饭剩菜会有“回炉”的忌讳。
  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木匠到东家上工做活时,手中要拿墨斗、曲尺等,亮出工具,表示是鲁班的门徒。木匠上工,一般早出晚归,斧头不离身,行走时夹在胁下,晚间既防身,又避邪。所用的工具忌讳颇多,不许别人乱动,更不允许他人(尤其是妇女)把木尺跨在胯下或踩在脚下,谚云:“斧不乱拿,尺不乱跨(孝感方言读ká)①”,认为跨尺子很不吉利。砍凳自己不能坐,更不能让别人坐。斧头不能放在砍凳上,做完活,将斧头口朝内放在砍凳脚边。
  按照活路的不同,木匠手艺分为小木、大木、圆木、方木、寿木、船木、锯木、雕木等八个行帮。小木做农具,大木做楼房,圆木做盆桶,方木做柜箱,寿木做棺材,船木做船、舱,锯木锯木板,雕木雕华章。在各行帮中,以掌墨师傅为最大,其它木匠、学徒都要听掌墨师傅的使唤。
  木匠制作木器时,凡是斗榫的地方,都要用木楔、木片把榫眼的空隙填紧筑牢,使之坚固。故谚云“木匠不楔楔,心里过不得②”。船木制造木船时,不论船底、船身,都要按每八寸远钉上三颗铁钉,谚曰“船底船身,八寸三钉”。船身两边的船帮上有一根主木,是牵引整个船身使之牢固的部件,俗称为“拉”。谚云“鞋好在‘纳’,船好在‘拉’。”

———————————————
  ①跨——孝感方言读ká,动词,迈腿跨过。
  ②楔楔(xiēxiē)——后一“楔”是名词,指用竹或木砍削而成的尖状物,称木楔或竹楔;前一“楔”是动词,将木楔或竹楔钉入榫中以使器具牢固。“过不得”,孝感方言,难受之意。

  “拉”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船的质量,所以非常注重工艺,做“拉”时要用盐水浇灌,因为盐是咸的,象征“不淡”(谐音“不断”)。新船下水,要烧香鸣炮,敲锣打鼓,由掌墨师傅用斧头剁掉雄鸡鸡头,以鸡血祭船并喊彩。
 石匠也属建筑行业,他们的祖师爷也是鲁班。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是石匠,二徒弟是泥水匠,三徒弟是木匠。任何人家造屋摆酒,总是石匠坐首位,泥水匠坐二位,木匠坐三位。传说石匠的墨斗是鲁班亲自封的,只要墨线一弹,打石就不会裂到线外去。石匠进场采石先要用香烛纸马请过山神土地,然后动手工作。工作时,任何人不准随便开口讲话,否则容易出工伤事故,出现险情,也要请山神土地,祈求保佑。木匠则往往自认为是鲁班最亲的徒弟。他们的曲尺、五尺不能拖着走,泥瓦匠的泥刀不能用水洗,只能干擦。
  传说篾匠的鼻祖是观音娘娘,所以篾匠都供奉观音神像,每逢春节,要把篾刀供在神龛上,与观音同时祭祀,认为“过年神前一把刀,一本万利节节高。”篾匠分为粗帮、大帮、细帮,粗帮做连枷、粪桶系、竹鸡埘、扁担等;大帮做背篷、搁篓、花围、斜子、囤子等;细帮做篮子、筛子、箩筐、脚篮等。制作这些产品也有规矩,脚篮每次的成品必须是单数,不能成双;箩筐相反,要成双成对,不存单数,即“脚篮做单不做双,箩筐做双不做单”。篾匠在生产过程中,忌篾刀和篾刀相敲相碰,尤其忌讳用篾刀剁砍门槛。谚云“刀敲刀,生意糟”、“篾刀剁门槛,生意翻门坎”,对生产、生意不利。
  理发俗称“剃头”,后世雅称“理发师”,经营方式有开店和上门服务两种。开店者,店面叫“理发店”,上门服务者叫“剃头担”或“剃头挑子”,其设备只有一副造型独特的木制挑子,一头是带有小斗的木杆,下为炉膛,中为烧水罐,上有小脸盆和一面镜子;另一头是一张带有小抽屉的坐凳,小抽屉是简易工具箱,主要工具有剃头刀、推剪、梳子、磨石等。旧时该行业地位低下,被列为“下九流”行业,但剃头匠自信是天下三百六十行中第一种行业,因为连皇帝的头也可以摸,天下再没有第二人敢摸皇帝的脑袋,故谚云“皇帝地位高,照样要挨刀”、“皇帝的脑壳也敢摸”。还流传着“不是官,不是宦,剃头担上插旗杆。文坐东,武坐西,皇帝剃头把头低;桥下有水桥下空,一盆红炉在当中,诸侯见我蛮讲理,太上见我打一躬”的谣谚。
  理发店对联更是充满豪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理发行业的祖师爷,一说是吕洞宾,一说是罗隐。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要歇业一天,同行集会纪念罗祖,做“罗祖会”,焚香化纸,祈求行业兴旺,平安发财。相传理发用的磨刀布是和尚撕给他的领子,所以和尚服至今没有领子。磨刀石是韩湘子从洛阳桥上拿来的,故名“洛阳桥青石”。理发匠的工具,不能让他人随便动用,洗头水不能倒满盆,寸深左右即可,行话叫“水无寸深”。除理发、剪发、剃发外,理发师傅还要为顾客刮净胡须、汗毛,清理耳朵,做做推拿,治治腰腿扭伤、颈部落枕、下巴脱臼之类的小毛病。但年初和年底理发时忌用“挖耳”给人掏耳。理发业剃三种头有额外收入,一是年初剃“开张头”,二是为新郎剃“结婚头”,三是为婴儿剃“满月头”。剃这几种头不但有红包,还可吃喜酒。据传剃头从何处下刀也有规矩:一般是男左女右;剃光头是上午从左,下午从右;和尚下刀于前,道士下刀于后。旧时理发收费,一般不找零钱,给多少都收下,但所给必须超过规定价格。
  缝纫业者俗称“裁缝”,他们的祖师爷是轩辕黄帝。裁缝的主要用具是一把剪刀,一根木尺或竹尺,一根软尺,一把烫衣服的熨斗,形如龙头。一根挂丝线的棍子,一头也雕有龙头。传说这几样东西都是为皇帝做龙袍时封过的,只有裁缝可以用龙的图案,其它任何行业都不能用。裁缝到东家家中做衣服,要把桌子摆在上首(左边),因为这根雕有龙头的挂丝线的棍子要摆在上首,这张桌就叫“龙头桌”。如果有什么官员来,其它行业的人都要起身,恭敬站立,只有裁缝可以不站起来。自古以来,裁缝到东家上工,裁剪衣料时,每每留下一些多余的布头布角、边角余料,下工时悄悄带回去,甚至干脆偷布。所以谚云“裁缝不偷,五谷不收”,“裁缝不落布,伢们冇得裤”,认为裁缝“落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三)拜师学艺

  旧时学徒拜师,首先要备好拜师礼,择吉日到师傅家拜师,得到应允后,再择吉日请师傅到家中吃酒席,称“拜师酒”,方才成为正式师徒。师徒关系一旦确定,就要终生遵守师徒礼仪,有“师徒如父子”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规矩。如有师徒不睦,徒弟便会被世人指斥为“忘师卖道”的不孝之徒。
  学做木匠活儿,老规矩是经人说合,写好“门生帖”,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先烧香拜鲁班,再向老师作揖磕头行拜师礼,后订师约师规。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活儿、杂活儿,担水、扫地、拉锯、打磨刨刃、锉锯,干上一年左右,师傅才让徒弟跟着学推刨子、凿眼等下手活儿。以后逐步抡斧、打线、开料。师傅对徒弟管教很严,徒弟如果刨子推不平,拉锯跑了线,砍斧过了头,脾气坏的师傅常常劈脸给徒弟一巴掌。有的门生帖上就写着,老师失手打伤了徒弟,不许计较。学艺时,师傅说一不二,学徒只能眼观心记,潜心学艺,不许多问,不能乱说乱动,即所谓“划个墨,打个眼”,亦有“眼睛就是师傅”之说。学木工技术,关键是凿眼。俗话说“木匠好学,斜眼难凿”。所以师傅都要将绝招留一手,很少将凿眼的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一是要在技术上永远保持“师高于徒”的态势,二是防止徒弟超过自己而“抢了饭碗”。民间有“祖传木匠本领高”的说法,就是说凿眼的功夫只由“门内师”代代相传,而且只传子不传女,因为女孩终究是“人家的人”。
  生活上,学徒不许抽烟、喝酒,吃饭时,席面上菜肴再多,也不能随意吃,特别是师傅未动用的菜,被称为“座子菜”,其它人都不能下箸。学徒期间,每年的正月初一清早,首先要到师傅家拜年。逢年过节或师傅、师母生日,都要送酒、肉等礼品孝敬。平日不外出做工时,便要给师傅家种田、打杂。外出做工,工钱归师傅所有。三年满师后,徒弟要办“出师酒”,师傅赠徒弟全套工具,以示“衣钵相传”,方可独立开业。若满师后仍随师傅一块做工,工钱仍由师傅提成。
  铁匠手艺大多是祖传。如果是门外拜师学徒,一般为期三年。徒弟首先学习拉风箱、抡大锤。铁匠活不象木匠有绳有尺可循,徒弟们全凭一副眼力,做什么东西,用什么工具,要掌握什么样的火候,都靠看着学。师傅掌钳,徒弟打锤,其锤击的位置、力度的大小轻重都要视师傅手中小锤落下的位置和分量而定,师傅小锤落下的位置,就是徒弟的大锤锤击的位置;师傅若重敲,徒弟的大锤也要重击。否则要受到训斥。铁匠的功夫全在火、锤、钳、蘸上,尤其是“蘸”,所制器具的好坏,关键在一瞬间的“蘸”上,所以师傅一般都要保留这一手,而精明的徒弟往往也特别留心这一关键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现代社会逐渐建立起新型的师徒关系,以前那种保守、自私的倾向得以克服,师徒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