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问十分 | 家人总是唠叨抱怨,怎么办?

 吴工图书馆 2016-12-26


图 | Alexander Vidal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0:00 答问十分 | 2016.12.26 来自龙泉寺龙泉之声

人有缺点有优点,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厌恶无比;我们觉得家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可总忘记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充满争吵和矛盾的家庭,都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学诚法师


师父,弟子近期事情很多,如果很努力都可以完成。但心里总有妄想带来莫名的烦躁。这是为什么呢?

网友

学诚
法师

每一个在复杂事项中处变不惊,扛得住压力的人,都是从许许多多这样的经历中磨砺出来的。烦躁不安,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和心力都还太小,承受力还不够。


法师好,罪孽可以通过积德来抵消吗?佛教不是有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吗,自己平时多做善事,可以抵消孽障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在忏悔过错的前提下,多行善事,能够减轻业障。但必须心有改变,行为改变,业果才会改变,不能以“佛祖心中留”为借口不约束自己的行为,那是理论,实际上自己能不能做到才是关键。


法师好!因为某些人生经历我并不爱我父母。但他们年事已高,需要照顾,我依然不愿意接近他们。我该怎么办呢?

网友

学诚
法师

道理告诉我们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习惯的或喜欢的,这才叫做修行。完全顺从自己的心,就永远在业力与烦恼的轨道上前进,一时轻松,前途却不可控,感果时反馈给我们的,也是不如意与无奈。修行首先让我们的行为做应该做的,慢慢内心才会转变,才会习惯于善业与智慧。


师父,有人说:“如果孩子或者亲人有病不要募捐筹款,都是他的业力,有福报总会好起来,没有福报有多少钱也救不回来。”可业力是能改变的啊,正是如此才有菩萨,我们才要发心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不是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不能以业力为理由不去慈悲、不去行动、不去努力。业力不仅是过去的,现在的所作所为也是业,也有力量。业果法则不是让我们消极面对果相,而是让我们慎重而积极地种因。


师父!我经常对同行起慢心和嗔心,也爱观过,心生烦恼,不知所措。忏悔感觉会好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请师父开示。

网友

学诚
法师

这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跨越慢心与嗔心。凡是让我们感到不对劲、内心不平、怎么想都想不通的事,都是自己内心还有障碍,还有隐藏着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了无力对治的烦恼。譬如骄慢与嗔恚,如果自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烦恼,并经过努力战胜了它,再看到别人的问题,内心就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师父,家人极爱唠叨和抱怨,实在不胜其烦。我经常劝诫他不要闲聊,可是他依旧唠叨抱怨,我耳朵都长茧了。该如何是好?

网友

学诚
法师

人有缺点有优点,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厌恶无比;我们觉得家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可总忘记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充满争吵和矛盾的家庭,都是因为这样引起的。反过来,多看到他人的优点与付出,多看到自己的问题和受用,心里就会充满感激,和睦快乐的家庭由此而生。


师父,我很困惑,感觉自己的工作缺乏意义,没有利益众生。一些行业的发展会破坏生态,身处这些行业越敬业不是越坏吗?我应该放下当前的稳定工作去寻找有意义的工作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外在的技术、物质只是工具,使用它来做什么则取决于人的心,比如火,既可以带来灾难也可以带来温暖,看人能不能善用它。好好把握自己的发心,行为就有了意义。


师父,有人说社会里人和事的安排有很多不公平,但上天一定是公平的。这种说法对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因果一定是公平的。


师父,父母的偏心让我变得自卑,在人际关系当中都表现的卑微。父亲处处让我做出牺牲,我现在偶尔有“如果他不是我的父亲该多好”的想法。师父,我该怎么办啊?

网友

学诚
法师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也没有人的人生是毫无希望的。我们要为那一点希望而活,哪怕剩下的大部分是痛苦。我们因为过去的业,在当下的果报中感受到痛苦和伤害,这是不幸的;但现在听到了佛法,有机会改变,让自己的未来不再有这样的苦,这又是无比幸运的。


精选自2016年12月25日学诚法师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