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街心舞苑 2016-12-26


《小花》是197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影片。电影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在1980年的第三届电影百花奖上获最佳故事片奖。主要演员:唐国强 刘晓庆 陈冲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以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这首歌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最初由李谷一演唱,随后被多位艺术家演唱过。今天分享席燕娟演唱的版本,一起来听听。




 陈笠笠《绒花》(钢琴:龚荆忆)




《绒花》


作词:刘国富、田农

作曲:王酩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滴滴鲜血染红它 
矮矮 
绒花绒花 
矮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矮矮 
绒花绒花 
啦~啦~ 
一路芬芳满山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绒花 李谷一 - 妹妹找哥泪花流 电影插曲选


  幕后故事  


32年前,根据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红遍全国。殊不知,该片在审查初期屡受挫折,差点夭折。


  《桐柏英雄》反映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个重要历史转折时刻。如果按小说主题拍,无疑又要拍成一部战争军事片,导演张铮起初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考虑的。


  一天早晨,她在外景地河边洗脸时,摄影师云文耀对她说:“张导,我觉得调动那么多部队拍战争场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过《南征北战》,完全没必要。为什么不试试其他角度呢?”


  云文耀的一句话,使张铮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张铮曾做过几部译制片,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很感兴趣,在内心深处,她总想在自己的片子中融入这种在当时看来还是很时髦的情愫,何不尝试一下呢?她立即将摄制组主创人员招到屋里热烈地讨论起来,并最终达成了共识:这部影片应有别于以前常规的军事影片,应着力通过妹妹找哥的曲折过程反映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将人物命运而非战略思想作为影片的主要内容。


  当张铮将大家这个想法向北影厂领导汇报后,厂领导却有些犯难了。厂艺术顾问、老导演谢铁骊,还有著名摄影师聂晶,极力支持张铮的主张。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得知此事后,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老艺术家们的态度,终于打消了厂领导的顾虑。


  这个选择,确立了影片《小花》的主题,也确立了它的风格。剧作者于是根据大家建议,把战争场面推到背景,围绕人物的感情线,大胆省略与主线无关的情节事件,剧本通过兄妹、母女、父女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战争的广阔背景上,热情、真实地讴歌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情谊,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战争才能改变人的命运、阶级的命运这一真理。剧本中的“情”,成为很重要的表现手段。寓理于情,以情动人,成为这部剧本区别以往战争片的主要特征,大胆地触及战争中人的命运和情感,使这部剧本出现新的突破,带给观众新鲜感。


  剧本写完后,张铮送给陈荒煤审看。陈荒煤看了本子后很是满意,并主张在剧本中增加几场“人情味”的戏。后来,影片最感人的那段翠姑跪行台阶抬担架上山的部分,就是根据陈荒煤的建议增加的。电影开拍后,厂里并不是特别重视,给的是黑白胶片。摄影云文耀心有不甘,他自己跑到片库里硬是找出了3大盒比利时出产的彩色胶片、14小盒富士彩色胶片,兴奋地说,能不能拍成黑白彩色穿插的影片。


  后来,他果真用几个品牌拼凑起来的彩色胶片拍成了这部影片,听起来都令人难以置信。


  《小花》的第一批样片从黄山寄给北影厂,审查的是一位著名导演。他看过样片后大惑不解,立刻给摄制组拍了一封电报,他的审查意见是:“战争片不像战争片,像桂林山水风光片,像神话故事片,建议全部重拍!”审查者对这部影片表现出不能理解和不接受的态度,当时给摄制组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怎么办?摄制组还是耍了点小聪明,在回电中推诿:“鉴于季节已过,重拍再议。”先搁置起来再说。其实,接到电报,导演张铮、副导演黄健中都很紧张,不敢读给摄制组人员听。


  影片全部拍摄完毕之后,1979年6月6日,北影厂党委、艺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三堂会审”。审过之后,他们大多不能接受这种陌生化的创作手法,说一会儿黑白片,一会儿彩色片,看着头都疼。其中,一个尖锐的意见是:“你们打过仗没有?打仗能把浮桥架在敌人的碉堡下面吗?”副导演黄健中对他说:“我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看了新影厂大量的战争纪录片以及图片资料,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在关键时刻这样架桥别无选择。”


  延安时期过来的老厂长汪洋说:“张铮、黄健中的东西,大家不能接受没关系,咱们再让社会上的老中青专家都来看看。”

这样,北影党委审查两天后,请钟惦斐、李陀、郑洞天等一批专家看。专家看过之后,和北影党委的意见完全相反,一致地叫好。尤其是钟惦斐非常激动,说:“谁说电影上不去,这不是上去了吗?”


  汪洋后来还请了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来看。陈荒煤看后,讲了一句话:“这部片子到此为止,再不要请别人看了,现在社会上‘左’的棍子还很多啊。”


  1979年被电影界称为“复兴之年”,新时期电影的帷幕从此开启,《小花》也获得次年恢复举办的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四大奖。

  

  作者:顾育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