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能数字校园

 太平盛世在等你 2016-12-26

教职工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适应发展需求,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制定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职业院校可自行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教职工岗位能力体系,复制优秀教职工能力,减少对个体的依赖,节约用人成本;建立学校岗位能力知识体系,为学校积累智力资产;通过岗位能力课程学习和培训资源建设,使教职工快速提升岗位能力,为教职工提供发“成长”。

一、学校岗位胜任力模型设计

近年来,职业院校大力提倡“双型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应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以达到高水平资源队伍的建设标准?依能管理科学研究院认为,可以通过建设学校岗位胜任力体系来解决。

依能数字校园--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能力提升系统设计

岗位任职要求及工作职责确定

岗位胜任力体系是基于岗位而设,首先要对学校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岗位任职要求、工作职责等。以学校班主任岗位为例,该岗位的日常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学生管理、职业指导、班级管理工艺流程改进等。

学校岗位能力点规划

学校可结合各岗位工作职责将教职工岗位的能力划分成多个能力点,同时确定负责部门,规范对岗位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岗位能力点可分为基础能力、通用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等类型。基础能力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工须具备的能力,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手册、学生管理系统使用、思维品质与技巧、教育法等。通用能力指跨部门多个岗位须具备的能力。管理能力指管理岗位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指某岗位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如财务出纳的专业能力等。

岗位能力等级标准确定

学校的各岗位等级可设置为5级,学校根据每位教职工各能力点掌握的情况进行评定。

1级:了解,了解该能力的全部细节,能口头或书面描述该能力的作用、内容、要求、目标。

2级:了解及基本运用,理解该能力的全部及细节,口头或书面复述其内容,在他人指导下运用该能力。

3级:独立熟练运用,独立、正确、熟练地表达和运用该能力完成工作。

4级:高级运用及教练,能熟练运用该能力出色完成工作,设计制作培训课件,有效指导、培训他人运用该能力完成工作。

5级:改进与创新运用,站在行业领先的高度优化、创造或改进该能力,推动岗位业务提升。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即胜任一个岗位所需要全部能力点的集合。同一岗位,岗位等级不同,要求各能力点的等级甚至能力点可能不同。如班主任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力点有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法应用、班级活动学校制度汇编、学校文化手册、Office软件使用、学生管理系统使用、思维品质与技巧、心理咨询等。

依能数字校园--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能力提升系统设计

二、全校岗位能力库建设

学校所有岗位能力的集合就形成了全校岗位能力库,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开展师资培训、建设培训及考核资源并实施考核。一个学校完整的岗位能力库一般为150-300个能力点,能力点的数量与学校规模和岗位多样性相关。全校岗位能力库的建设,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本基础。

三、教职工年度发展规划

学校可以帮助教职工从岗位、职务、岗位等级、薪酬标准、导师、达标日期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工做好个人的年度发展规划,引导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岗位胜任力模型。教职工根据自己的年度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岗位晋升目标,找到自己当前能力水平与规划岗位胜任力模型之间的差距,利于教职工制定个人学习和能力提升计划。

依能数字校园--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能力提升系统设计

四、岗位评聘与晋升

学校通过岗位评聘评定教职工的岗位等级,结合绩效、薪酬等,为教职工明确岗位晋升机制,促进其主动提升能力;也可为学校评定职称、晋升干部等提供数据支撑,不按资排辈,确保晋升者的质量。

五、教职工人才测评

人才测评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客观测量与科学评价。帮助学校甄别人才,找出教职工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推动教职工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才测评方法分为心理测评方法和评价中心技术。心理测评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测试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比如智商测验、职业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等。评价中心技术包括管理游戏、案例分析、即席演讲、角色扮演、情景判定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上述测评方法,通过专业的软件平台学校即可简便实施和应用。测评结果自动关联到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授权的主管人员可以查看测评结果。

六、岗位能力培训与考核评价

教职工岗位能力培训体系建立

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基于岗位胜任力,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并进行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的过程。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在规划培训课程时,并对教职工需要的能力开展培训,无法达到学校人才培养需求。比如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就要学习全网营销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工具的使用等来推动工作开展。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学校培训资源建设分为三种方式,购买第三方能力课程资源、合作开发学校自有课程资源、自建能力课程资源。

购买第三方能力课程资源:学校不用投入大量人力去开发课程,购买获取优质的培训资源成果。合作开发学校自有资源:由学校提供内容素材,专业人员制作成培训资源成果供学校教职工使用;自建能力课程资源:由学校制作培训资源,使用培训资源快速制作工具,在传统面授集中培训的同时,同步录制生成课件,逐步减少面授培训降低培训成本,这种方式已受到普遍推崇。

依能管理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教职工岗位能力课程以微课为主,能够让教职工在较短的时间获取到最有价值的岗位能力知识;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促进教职工利用生活中一些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快捷提升岗位能力。

学校智力资产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对培训资源进行优化和更新;所有课程资源汇总到一个培训资源库,可以很好地管理教职工培训资源,有效地避免资源的繁杂无章和冗余。

教职工培训方式

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和面授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职工培训,其中最通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在线学习降低了面授方式的时间和空间压力,教职工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在工作之余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这也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平台,有助于对其知识、观念、技能、行为的统一管理,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考试试题库建设

利用在线考试平台开展考核,以岗位能力各等级标准作为试题库开发的指导大纲,按岗位、能力类型等归档,形成标准考试题库。

能力考核评价

根据能力水平的级别标准,对教职工进行考核评价。能力考核评价结果的可以统一管理,方便学校领导随时查看。同时也可以作为岗位等级评定的依据,为教职工评优提供参考。

辅助配套工具

依能管理科学研究院提供学校教职工岗位能力提升系统设计的辅助配套工具,如人才测评系统、在线学习平台、能力考试平台、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快速开展工具等,灵活、快速、便捷、易于管理,能提升教职工培训效率,促进学校对培训资源的统一管理,推进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管理。

七、结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职业院校岗位能力提升系统设计能有效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师资队伍建设,能帮助教职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校持续建设总体素质优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YNedut数字校园平台推进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发展,帮助职业院校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助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搜索引擎检索“依能数字校园”,了解教职工岗位能力提升解决方案更多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