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如何在课程中协助构音异常的学生

 ZQGRTSG199 2016-12-26

通常,类化是所有构音治疗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部份,可是,绝大部份的老师都认为,在正常教学中要面对全班数十个学生,实在难以兼顾某一个孩子的发音问题。对于这样的困扰,我们建议老师们不妨运用下列的方法来帮助构音异常的学生:



一、如果孩子正在接受语言治疗的构音矫正,请老师配合做构音的类化练习。例如孩子正在学/k/的音,老师可以利用下课的时候要孩子到跟前做五分钟/k/音的词、句子、短文练习,老师也可以运用各种情境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像拿起一杯开水问孩子:「这是什么?」诱发孩子说出「开水」,或问:「为什么要喝开水呢?」,诱发他说:「口渴」。


二、如果孩子并没有做语言矫正,请不要去矫正孩子的构音错误,因为老师的善意矫正,常常变成是要孩子在错误的音上多说几次,结果反而让孩子将错误的音又加强练习了几次。例如当孩子把/k/发成/t/,裤子变成兔子,老师若一再纠正,要求孩子多念几遍,让孩子在未经正确指导之下,又再把「兔子」加强了几次。所以在孩子尚未获得专业的构音矫正前,老师不宜急于矫正孩子的发音,以免弄巧成拙;面对尚未接受构音治疗的个案,老师应提供信息给家长,并做适当转介。


三、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是最密切的,所以老师应该扮演良好的转介者的角色,如果孩子已满四足岁,却仍旧有发音错误的情形时,老师应尽早协助家长寻找相关的医疗资源,告诉家长到哪里去做进一步的语言构音的评估。


四、老师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重要的支持者。因为构音矫正或语言治疗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许多父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能便因忙碌而放弃;也可能因为要求短期见效,而放弃需要耐心练习的构音矫正。这时支持者的角色便很重要,一方面推动家长继续带孩子到医院接受适当的矫正,一方面则协助孩子在教室里做发音的练习和类化。



正确的治疗,字正腔圆不是梦


功能性构音异常的矫正效果是相当好的,因为这一类孩子的构音问题多是功能性的,没有器官上的问题,所以只要经过语言治疗师正确的矫正,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帮助孩子做类化的练习,大部份的孩子都可以把错误的音矫正过来,所以对于功能性构音异常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做适当的转介治疗,并配合在日常活动中做类化的训练,都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字正腔圆的能力。

转载合民言语康复内容,请后台联系!


点击图片报名


点击下方进入言语治疗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