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i四位行业大牛坐镇编剧工作坊 你想知道的创作秘诀都在这里了

 yushi823 2016-12-27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编剧?,“编剧如何吃喝拉撒“优秀的编剧具备哪几个性格?”,“故事的结局是人物的选择还是编剧的选择?”。


12月16日,为期四天的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在北京启幕,王红卫、史航、张冀和黄海四位导师分别为学员们带来了《编剧入门》(黄海),《类型电影的本土化》(张冀),《剧本点评与指导》(王红卫),以及《编剧的选择与被选择》(史航)四门课程,基本涵盖了编剧和剧本创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为年轻学员们的职业编剧发展之路指点迷津。在每一场课程结束之后,学员们还进行了分小组讨论,针对大家的剧本点评碰撞,王红卫老师还亲自加入到各个小组内,逐一点评大家的作品,让每位学员都收获满满。

 

除此之外,四位风格迥异的导师还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片场经历,他们曾经打造过《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疯狂的石头》等现象级华语影片,他们自身的创作经验,对NEXT IDEA的年轻学员们的创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从《编剧入门》开始 黄海为年轻学员们打磨编剧基础

 

在12月16日的青年编剧工作坊上,著名编剧黄海为学员们带来了《编剧入门》课程。黄海与青年导演宁浩合作的《黄金大劫案》《无人区》是华语优质电影代表作品,其主导编剧的《嫌疑人X的献身》和《悟空传》也上映在即,在学员们的面前,2007年入行、今年正好开始第十个年头的黄海,无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实用生动的编剧入门课程。

 


导师黄海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在工作坊现场,黄海从作品的创作,到剧本的“生产过程”,为大家解读了最基础和本质性的问题,并拿出自己在初级创作和片场中的切身经历展开讨论。黄海认为,创造力、通俗化和工业化是编剧行业的三个重要属性。

 

他说:“第一个问题是创造力,编剧是一个在不管是工作现场还是自己的书房里,还是在一个演讲台上,还是在洗手间里,你都得随时随地把自己的创造力贯穿的人。”第二个是通俗化,黄海指出,因为电影本身是一个特别通俗的东西,能把复杂和抽象化的东西通俗生动地表达出来,就是我们做编剧的核心价值。第三是工业化,黄海认为:“90%的喜剧剧本,你剧本里的台词是不算数的,在排演的时候,演员们嘴里说的时候才重新改出来的。这个过程里面,编剧会有一种特别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工业化的问题,你需要修改你的剧本,你需要随时随机应变,把你的故事衍生到一个可以呈现的过程当中,这就是一个编剧的起码要求。”

 


学员积极发言

 

针对学员问到“关于生活经验和编剧的必然性”的问题,黄海也指出:“生活丰富毫无疑问是一个好事,恭喜。但是,不够。归根结底,我们的剧本是一个把我们生活当中所积累的养分,变化成为能够表达给别人的语言和形象,所以我们的工作既然是这样,我们毫无疑问就需要去经过一个过程,把我们生活当中的素材传达出来,这个传达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的价值。”



导师黄海和腾讯影业副总经理、大梦工作室总经理陈洪伟

 

在下午的讲座上,腾讯影业副总经理、大梦工作室总经理陈洪伟也来到现场,他与黄海就关于《一个编剧和青年制片人的自我修养》,针对编剧行业的幕前幕后,进行了深刻讨论。陈洪伟曾参与制片《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唐人街探案》等爆款影片,他在与学员的交流中,讲述了自己的入行经历。陈洪伟说,“我原来上大学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小团体,就是我现在工作室的名字“大梦电影工作室”,每个人印了一个T恤,去了一个批发市场,背后印上了大梦工作室,上面写“场工”,当时就是觉得电影你愿意参与,哪怕当一个场工、茶水都觉得有意思,分工是不分高下,你喜欢在这里面,与有荣焉。那个过程当中你不知道将来可以干吗,只是觉得感兴趣,喜欢电影这个东西一步一步走。”


导师黄海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在分享过后,学员分组讲述自己的剧本故事梗概,黄海一对一给出专业化的建议。在专访中,谈及自己的电影启蒙,黄海特别提到了宁浩。而谈到年轻创作者的成长,黄海认为年轻人的生动和好奇本身是创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黄海说,“创作是你上了这条路就是一个创作者了,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眼光跟别人就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本身就是你的核心价值,所以这是不归路。”


张冀:知识储备、天分、生活,编剧的必备素养

 

不同于黄海的编剧入门培训,12月17日,金马奖编剧张冀的编剧课程《类型电影的本土化》,则为年轻的学员们解答了剧本在实际操作中的疑惑。他以专业和非专业出身作为开始,认为知识储备、天分、生活、敏感度等都是编剧必须具备的素养。

 


导师张冀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首先,知识储备。张冀指出:“作为一个编剧,首先要看大量的文学作品,不是网络文学,不是IP小说,要看文学作品,这个是基础。你们要看经典名著,不要看太先锋,太前卫,太流行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他们写的是最标准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我们对人的研究,我们艺术怎么去表现人,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时代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怎么来的你得知道。那个东西就是告诉你他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它怎么来的,以后就会少走弯路,不会架一些空中楼阁,做一些标签,肤浅的、盲目求新、求异的一个东西。”

 

而针对“天分”,张冀也给年轻人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我到底有没有这个天分,我是不是把喜爱当做天分了,这个要问你自己。因为转行还来得及,很多行业比编剧行业要好。不用一个人苦逼的坐在家里,不用每天面对电脑辐射,没人跟你说话,你自己在哪儿哭、笑别人也不理解,如果你真的有天分,会找到其他工作所不能赋予你的快乐,这就是这个职业的幸福所在。”


在谈到“生活”时,张冀认为:“我觉得生活跟写是两个相通的东西,你写的越多,你就知道你生活的越不够。你生活的越多,你就知道我其实需要用写来派遣我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真的是挂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编剧一定要多听、多写,写才能去生活中发现。我今天不写了,去旅游吧,我躲雾霾,那绝对不是体验生活,旅游是两回事,你们现在必须要多写,碰到困难很好,碰到困难去向生活学习,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都可以跟他们学,看现实中生活的人是怎么创造戏剧,创造变化的。这个是我的方法,不是咱们生活就是今天我写不出来,去菜市场逛一圈,我去卡拉OK。写和生活连在一起,大家才会有准确度,这个是方法。”



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随后,张冀谈到了从好莱坞到国产类型电影,提出了自己的类型片的看法和类型电影本土化的问题,分享自己在《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创作过程中的本土化意识。

 

张冀说,“本土化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我刚才讲了很多,传统、民族性、国民性、方言、现实性,中国观众的内心需求,中国观众的焦虑,中国观众对情感需要。”而本土化的人物,类型的标准,类型的结构,类型的方法肯定是基本上一致的。最后张冀说,“大家都要找到你们自己的观众,找到你们自己创作的方向、方法、态度,你们创造这个国家新时代电影中,本土化的努力,越清晰,越真诚、越敬业,你们日后的收获就越大。”

 


学员认真听课

 

在随后的专访中,张冀针创作过程中的“灵感”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职业编剧不需要灵感,职业编剧像工人一样的,不断试错、改错,就是一个工作,灵感有,但是非常少,非常罕见。你写出好的戏,不是灵感,是通过推敲、计算、排,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不靠灵感,如果一个编剧为了灵感而写作,就不要做了。年轻人需要扎实的训练和正确的创作方向能够帮助成为职业编剧。”

 

常识与真实是编剧首先需要认知的概念

 


导师王红卫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12月18日的课程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著名编剧王红卫带来的《剧本点评与指导》,王红卫曾写过《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在自己的课程中,也以最近热映的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长城》《少年》做引,穿插围绕年轻编剧们作品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谈论了“常识与真实”、“三观和审查”、“电影化”、”电影的分类“这四个问题,其中在谈到“常识与真实”的问题时,王红卫指出,你首先要把你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的东西,迅速地,比你的同龄人成倍的尽快建立起一个常识架构。这个常识系统小到一个生活细节,你妈妈、你奶奶跟你唠叨的,会让你很烦的生活细节。


大到当今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在想什么,官员怎么做官的,可能空泛到我说历史中国和传统中国,它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些都是这个常识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些东西在你脑子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不会经常漏水的世界,你做起一个故事才不用变成我什么东西都得查一查,什么东西都得问一问,咨询一下,咱们做剧本的时候不可能。

 


学员认真听课


导师王红卫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在讲座后期的分组讨论阶段,王红卫针对大家每个人自己创作的剧本点对点指导,每位学员都有机会面对面的向王红卫提出自己的疑问。王红卫着重讲解了不同电影类型在市场中的定位问题,对于学员的创作与认知都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横跨学界和业界的专家,王红卫说,“好剧本必须具备的要素有两个,第一看得进去,第二可操作性强,在创作中,可能对我而言更重要的乐趣还是去想象和构建,而不是所谓的发觉、还原。”


导师王红卫加入每个小组,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

 

谈到NEXT IDEA青年影视人才选拔项目,王红卫认为,市场推介的活动,对于选手和行业来说都是相互促进的。NEXT IDEA这个选择是基本面对无限制的全国范围内,全国大学里面的,无论是专业还说非专业的学生,王红卫建议,第一还是多看,尽量多看,这是其他替代不了的。第二是关心你周围的世界,关心你周围的人,永远知道中国在发生什么事情,总归是创作的源泉。

 

尺度大开、另辟蹊径,史航妙语连珠解析“编剧这件事”

 

相比其他几位编剧导师,史航的讲座则更加个性化,极具现实意义,《编剧的选择与被选择》课程被赋予“通俗性”。史航为学员们讲述了“编剧这件事”,现场妙语连珠,不同于其他导师,大开尺度,讲述自己的编剧体验,分享了自己年轻时代的一堂课——《编剧的下场》,他说,“我们从编剧和人世间的互动来看是很有意思的。”通过具体的电影实例,对电影中两性关系进行探讨,史航还笑侃,“我作为最后一个出现的老师坐在这儿,其实只是向你们表演一下跑题的艺术。”

 


导师史航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就拿如何做编剧练习为例,史航指出:“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自己的编剧练习,有的人说,对着微信讲我在开会我在开会,他其实可能他在KTV,只是让音乐暂时关一下,说我在开会,待会儿就回去了,这样的人也是编剧,因为在把自己的人生情景覆盖成另一个情景,各种圆谎的人也是编剧。这也是编剧训练。”



学员认真听课

 

在专访中,史航也保持了自己一贯的调侃风格,认为一个编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好奇、会撒谎也能圆谎、随时缺钱。对于NEXT IDEA,他则认为,“选拔平台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机会来让大家尝试。”

 


导师史航在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现场

 

四天编剧工作坊,在专家导师的指点下,NEXT IDEA的学员们受益非浅。腾讯向来重视人才孵化和扶植为影视行业输送新鲜血液,NEXT IDEA诞生于2012年,是腾讯集团主办的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青年创新人才发掘计划之一。2016 NEXT IDEA覆盖了导演、编剧、演员等三大影视品类的选拔,旨在发掘和孵化青年编剧、青年导演、青年演员,助力青年影视人才的发掘与孵化。接力了前段时间圆满落幕的NEXT IDEA青年演员大赛,继陈思诚、艾伦、张晓龙、董子健等优秀青年导演和演员现身助力之后,王红卫、史航、张冀、黄海等编剧大咖也参与到NEXT IDEA的人才孵化之中,助力本次编剧工作坊和剧本推介会的圆满落幕。


编剧帮招聘啦!


新媒体主编(影视行业) | 商务媒介(拓展)

影视策划(项目评估方向) |  产业记者(可兼职)

会计 |  执行策划 |  平面设计

以上职位均需2-3年影视行业及相关工作经验,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hr@bianjubang.com合则约见欢迎自荐/推荐,推荐成功者,大红包 奉上


置顶编剧帮,每日不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