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象——陈文明楹联艺术展

 昵称974066 2016-12-27

一个人的联展

线象——陈文明楹联艺术展


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

湖南大学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长沙福盈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长沙美庐美术馆

北京十见文房艺术公司





一个人的联展

“线象”——陈文明楹联艺术展隆重开幕


2016年12月24日下午3时,由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办,长沙福盈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长沙美庐美术馆、北京十见文房艺术公司协办的陈文明楹联艺术一个人的“联”展在长沙美庐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业内专家和书法爱好者见证了这一盛况。


一个人的“联”展,听起来似乎不合常理,然而却是事实。此“一”既是指一个人,也就是陈文明自己,也指一根“线”,书法由此“线”而生万象,故展览的主题称之为“线?象”。


这个展览所有作品均是陈文明个人所创,之所以叫做“联展”,是因为此“联”就是“对联”的“联”,然而,所有作品却因为书体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面貌,彷彿一个展厅所呈现的是多人联合展览。


陈文明既以“一根线条”打通古今,也以“一根线条”化生万象,这是他对于书法实践的真切感悟,也是潜心研究的理论总结。

陈文明的“线?象”,其实关乎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心性”之道。对于现象学而言,对于书法的“线?象”来说重点是“运用之妙,存乎其心”,也就是所谓心生万法或者相由心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文明的“线?象”理论,其实质则是指向书法的语言与表现问题。


可以说,中国书法的现代性转向其实就是书法的语言学转向。由此,当代书法才可以走出只是作为传统文化形态来继承的困境,成为一种既植根传统又具有时代表现力的艺术形态。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元理论”。“线?象”论其实也是“意象”论,进一步也可以理解为“易象”论,其理论的穿透力与融汇力不言而喻。由此,可以贯通古今,进而可以吐故纳新,从而会通中西,表现当代。


如此看来,陈文明的书法“线?象”论的理论意义实在是非同一般。“一个人的‘联’展”可以证明一切。(周功华、刘吉枫、李苗)


此次陈文明楹联艺术展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欣主持。


陈文明,字大宽,号容一斋,别署宽彦山房。生于湖南岳阳。学院派代表书家。

学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受业于刘江、章祖安、陈振濂、王冬龄、祝遂之、陈大中、闵学林、何加林、张立辰诸先生。现供职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授书法、篆刻、写意花鸟三科。现居长沙、北京、上海。

现为: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  
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甘肃敦煌中国画院 学术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      
湖南省第十届青联 常委       
湖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   
湖南省高教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何绍基书法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永和书社社员
北京、上海、长沙大宽书法传习馆学术主持




自康有為提出「尊碑抑帖」的書學觀點,中國書法便開始告別傳統古典書學理論,從而轉向書法的現代性探求。 


顯然,康有為的意義不在於他「尊碑」,也不在於他的「康南海體」,而在於他透過碑刻的分析,提出了書法的空間形態與時間世變的現代美學問題。康有為的書法美學思想,不衹是一種觀點的表達,而是一種對中國書法傳統直觀美學的反叛,同時也是對於被歷史遮蔽的傳統的再發掘。康有為的書學理論稱得上是一種書學思想範式的轉型,可謂開現代中國書法問題意識之先河。 

對於現代書法來說,傳統的繼承與發揚,無不在於書家各自所著眼的問題意識。無論是于右任的 「標準」草書,還是沈尹默的「中鋒」筆法論,他們似乎都在試圖探討關於書法的「元」問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書法各種理論大興,且各執己見,各領風騷,可是真正觸及書學「元」問題的理論卻並不多見。 

其實,當代書法真正的「元」問題,還是在於如何對待傳統的問題。只有通過溯本求源,才能夠返本開新。正如老子所謂「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就是所謂返璞歸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觸及根本問題,這裡的「璞」意味著一種理論的抽象性與純粹性,因此,衹有上升到哲學與美學層面進行系統性思考纔有可能提出真正的「元」問題,從而為當代書學提供新的理論參照系統。 如果說「返璞歸真」重在理性思考方面,那麼另一個「返樸歸真」則是強調追根溯源,這個 「樸」,應當是基於中國文字與書體演變乃至文化的尋源問道。可以說,當代書學的問題不再是書體的形式與風格問題,也不再是審美的經典性與趣味性問題,而是透過對傳統的全面理解與分析來重建書法的本體論與方法論。這纔是開拓中國書法現代性的根本所在。 

陳文明的書學道路,正是朝著這個方向不斷演進與拓展。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陳文明以「線?象」立意,舉辦此次「一個人的‘聯’展」,就顯得頗有深意。
「一個人的‘聯’展」,聽起來似乎不合常理,然而卻是事實。這個展覽所有作品均是陳文明個人所創,之所以叫做「‘聯’展」,是因為此「聯」就是「對聯」的「聯」,然而,所有作品卻因為書體不同而有著不同面貌,彷彿一個展廳所呈現的是多人聯合展覽。這種別出心裁的展覽命名,並不衹是為了刺激觀眾,也不是一個「多能」的自我標榜,而是想透過展覽來回答當代書法創作的核心問題:「一」何以能夠當「十」?「一」何以能夠成為「多」? 

就展覽而言,此「一」當然是指一個人,也就是陳文明自己。然而對於陳文明來說,此「一」其實是一根「線」,書法由此「線」而生萬象,故展覽的主題稱之為「線?象」。 

陳文明既以「一根線條」打通古今,也以「一根線條」化生萬象,這是他對於書法實踐的真切感悟,也是潛心研究的理論總結。他的「線?象」理論,使我想起西方的「現象學」,雖然「現象學」所關心的問題是意識的還原,即還原到一種純粹意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陳文明對於書法的還原則是從視覺角度將書法還原到其原初狀態——「線?象」。 

不管是西方的「現象學」,還是陳文明的「線?象」說,其實都關乎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心性」之道。對於現象學而言,意識的意向性決定人的判斷與選擇,對於書法的「線?象」來說則是「運用之妙,存乎其心」,也就是所謂心生萬法或者相由心生。而當海德格爾說「詩意的棲居」之時,現象學的問題就變成了語言與存在的問題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陳文明的「線?象」理論,其實質則是指向書法的語言與表現問題。 

可以這樣說,中國書法的現代性轉向其實就是書法的語言學轉向。由此,當代書法纔可以走出衹是作為傳統文化形態來繼承的困境,成為一種既植根傳統又具有時代表現力的藝術形態。 

這纔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當代「元理論」,「線?象」論其實也是「意象」論,進一步也可以理解為「易象」論,其理論的穿透力與融匯力不言而喻。藉此,可以貫通古今,進而可以吐故納新,從而會通中西,從而表現當代。 

如此看來,陳文明的書法「線?象」論其理論意義實在是非同一般。 

「一個人的‘聯’展」可以證明一切。 


开幕式著名书法家张锡良先生致辞


开幕式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羲明先生致辞

开幕式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少波先生致辞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郑成武先生致辞

开幕式长沙福盈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苗先生致辞


开幕式陈文明先生做答谢词

开幕式莫少聪先生、郭晓晔先生代表书法传习馆学员发言开幕式合影陪同湖南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先生观展展览现场特别的签到方式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