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互联网金融中的破窗效应!

 探路者DS 2016-12-27


作者:王小明


风控君推荐语:本文是本平台“我最喜爱的风控文章”有奖征稿活动举办以来刊登的第二十篇投稿,关于活动详情请点击链接有奖征稿了查看!


临近年末,在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可以看到关于某某平台跑路的故事,故事都是雷同的,不同的不过是平台的名字。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所积聚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而2016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的正式出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迎来洗牌。纵观各平台跑路的故事,笔者认为关键点在于一扇“破窗”。


一、“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原本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二、互联网金融中的“破窗”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盲目扩张过程中,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鱼龙混杂,互联网金融也被贴上了众多标签,其中有一条标签可谓贴切,“不惧风险、快速前进、忍着亏损先做大、不断扩张、向资本市场讲漂亮的故事”。


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里,本应是金融核心的风控部门形同虚设。深入熟悉了解大部分的平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荒谬的风控规则:一些贷款平台,只需提供其他平台的放贷成功截图,或贴出芝麻信用分截图,或只需实名验证和读取通讯录,就可放款。


在这个背景下,行业黑产与助贷产业兴起,有人以骗贷为生,更有甚者一些人专门寻找金融公司的风控漏洞,并卖给用户。前面所述的所谓“风控规则”,好比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形成一扇扇“破窗”。欺诈者破窗而入,更多的欺诈者闻风而来,瓜分这一块肥肉。更为严苛的现状是,大部分的欺诈,来自于平台和欺诈人员的内部勾结。风控作为金融的命门,本应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防火墙,在“重流量、轻风控,流量做起来了再收紧风控”的呼声中,沦为一扇扇破窗。


三、破窗的形成与演变


1、最直接最原始的一种,就是欺诈者(个人或团体)利用风控漏洞,以虚假资料通过平台审核,达到骗取贷款的目的。在小额现金贷中,正在聚集这么一群人,他们专营各个借款平台,靠着借款度日。


2、通过黑中介对自身资料进行包装,采用统一话术应对骗过平台审核,达到骗取贷款的目的。曾经有做车贷风控的同行坦言他所在的地区,黑中介专门有人负责接电话,做假流水,假征信,假房产证,除了身份证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3、像车贷业务中,经销商帮助包装或造假,达到以低首付或零首付骗取车辆贷款。有些经销商拿客户资料一车两贷,利用的就是贷款公司的相关漏洞。


4、平台或公司内部员工,利用风控漏洞,内外勾结,通到骗取贷款的目的。

以车贷市场为例,笔者曾与一家汽车经销商负责人做交流,该负责人曾谈到当地最近有一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业务上量很快,他们近期报送了多单问题客户,都能很轻松的通过审核并成功放了款。最后该负责人也笑称:这样的公司对于经销商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但毋庸置疑,这种来送钱的公司也是很快会销声匿迹的。我没听错,他说的是来送钱的公司。


四、如何应对风险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1
互联网金融公司方面


严格制定相关风控政策、构建风控模型、运用多维度交叉的审核机制,有效识别欺诈者。笔者认为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能活多久,走多远,完全在于它的风控迭代速度和风控技术的提升。风控风控政策与时俱进、风控模型的完善,都是及时修补漏洞的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薅羊毛者和骗贷者挡在门外,让黑中介和垃圾客户无机可乘。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需要互联网金融公司重视公司风控的地位,并投入相应的成本建立风控体系。风控的完善,必然导致产生逆向选择:好的用户,肯定会去寻找风控要求高利息低的优质平台;而次贷人群,就会涌入风控松懈利息高的平台,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2
法律法规方面


需要国家加大、加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法律的真空和漏洞,让欺诈者因为法律严惩望而却步。2016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的正式出台,意味着金融监管层开始着力解决过去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野蛮增长所积聚的金融风险。但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都有一个时间的过程。


3
经销商层面


金融平台一方面可以将“破窗客户”的案例告知经销商(如车贷中的汽车经销商、手机分期中的门店),严格杜绝合作经销商有类似行为,更要因势利导,告知经销商后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数垃圾客户在后期物、财两空,黑中介也不知所踪时找上门来,最终来自客户和法律的追究还是会直接波及经销商,不仅影响声誉,对于日常经营也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作者:王小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