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节约越没钱,到底是为什么!

 长沙7喜 2016-12-27

文 | 小丸子ariel · 主播 | 阿成

我们都知道有些商品在不同的场所价格是不一样的,例如一瓶饮料在小超市卖3元,但是同样的饮料在大饭店可能就要涨一倍的价格,在这时候你还愿为这个商品买单吗?说说你的理由吧。

同样的价格,在穷人和富人眼里面值虽是一样,但价值确是不同的。在前面章节已经提过,存在稀缺的人善于利用权衡式思维,不管是时间还是热量,还有这里所说的金钱,他们都会花大量时间比较和算计,生怕想得不够周全,而让稀缺变得更严重。这一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为何不同,又为何说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

1.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同

“请想象,你的朋友想要购买一台价格为100美元的家用电器。店员告诉你的朋友,一家距离此地45分钟路程的商店售卖的同一款电器还要再优惠50美元。此时你会建议朋友前往另一家店,从100美元省下50美元吗?”

因为第二家店优惠的力度是50%,所以很多人应该都会选择去第二家店买吧。

而把这个实验变换一下,第一组调查对象看到的价格是100美元,第二组是500美元,第三组是10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哪个组会愿意步行45分钟,去能够优惠50美元的下一家店呢?

关于这个问题,本章节首先对新泽西州比较富裕的人做了测试,当电器的价格为100美元时,54%的人建议去另一家商店,价格为500美元时,39%的人愿意去,而当价格为1000美元时,只有17%的人想去第二家店。

之后又对特伦顿慈善食堂的穷人做了同样的测试,结果是,当价格为100美元时,76%的人认为应该省下50美元而赶赴另一家商店,价格在500美元时,愿意赶路的人比例基本没变,而当价格上涨到1000美元后,愿意赶路的人比例还稍微上升了,到了87%。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认知上的相对性。就像人眼对于光度是依据背景的明暗来判断的,在深处黑暗的洞穴,即使一根火柴的光亮都足以照亮你的周围。而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点燃一根火柴你可能根本发现不了它的光亮。

人们对金钱的判断也是与背景相对的,例如你在网上买东西,如果东西几十块钱你就会更介意是否包邮,而一旦买的东西比较贵,你就会不太在意物品是否包邮了。

“稀缺也会迫使我们成为专家——装箱专家。在没有余闲时,我们深谙行李箱中每一寸空间的价值。穷人珍视每一元的价值,日理万机的人珍视每一个小时的价值,节食者珍视每一卡路里的价值。”

从书中的这句话,就能很好解释穷人与富人购买行为的差异性了。穷人会因为金钱上的稀缺,用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而不是依赖环境进行判断。可见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纪人”。                                                                               

2.一美元的真正价值价格

生活中,我们愿意为一件物品支付的价格也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试想,你在超市买的一瓶饮料花费是3元,而当你置身于高档酒店,当同样的饮料标价涨了一倍时,我们也会愿意为它买单,这就是上一节所说的认知相对性。

我们经常也会看到很多大型超市一大早开始营业时,推出很多特价的商品,这时候往往会有很多老太太簇拥在超市门口,他们有些是节俭而一部分却是因为在金钱方面的稀缺,需要他们在价格上面再三比较和算计,所谓“货比三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反映了稀缺权衡式的思维。

权衡式思维会让你在同等价格的物品之间进行权衡,你会想花了200元买鞋子,还是把这个钱用于一个星期的菜金更划算,你会在买调料的时候算计,小瓶装的更划算还是大瓶装的。同样的,你也会在时间上进行算计,如果你每小时工作的酬劳是30元,你就会认为多工作一小时就等同于一杯咖啡的价格,多工作一天就是买一件衣服的价钱。

这种权衡存在一定的误导性,真正余闲的人并不会做这种权衡。更重要的是,即便你没有买某样东西,也不会因此少工作几个小时,而即便你买了某样东西,也不会因此多工作几个小时。

在物品和价格上的权衡,也会让我们更容易陷入商家设计的陷阱里面,例如每一年的双十一双十二,你会看到网上各大商家的促销优惠,你一旦只权衡价格之间的差异性,这让你产生了管窥心态,你就没有心思去思考其它事情,例如商品便宜的其他原因和内幕:商品的质量是否过关,是否是当季的商品,有没有过保质期。

3.什么是机会成本

“你买下最喜欢球队季票套餐。套餐中包含8场固定场次的比赛门票。单场比赛的门票价格是30美元,季票套餐只需要160美元,算下来观赏每场比赛你只需花费20美元。

现在请想象一下,这一赛季即将结束,你只剩下一场比赛还没看。这最后一场比赛大受球迷追捧,门票价格已经被炒到了75美元。你就要去观看比赛了。现在,请说出你对这场比赛观赏成本的感受。”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你认为这场球赛的成本是多少呢?是原来的20美元,还是75美元?经济学家将75美元视作真正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去观看比赛,就能把门票卖了换得75美元,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

而富人的答案通常是20美元,甚至是第三种答案0美元,因为门票的费用早已支付过了。富人拥有余闲,就不会为了观看比赛而放弃任何东西,就算卖掉门票,也不会用换来的钱去买别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权衡式的思维并不一定是理性的,但是穷人拥有的却是一种特殊的技能,他们更善于维持当下的生计,他们能让1美元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们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

-作者信息-

小丸子ariel,拥有少女心的伪文青,养猫养狗,愿用一辈子写字作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