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值钱古钱币大盘点:每一枚都值一套房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6-12-27

现如今,物价飞速增长,房价也水涨船高,而古钱币的身价更是暴涨,一枚战国时期铭文“下邲阳”背“十七·两”的三孔布,特别耀眼。期初估价:165万元,经过多轮交替竞争,成交价达368万元,刷新中国古钱币拍卖价格的最高记录。你怎么也想不到一枚古钱币竟可以在北上广这种超一线城市买一套房,今天就带你走进古钱币的世界。

有关三孔币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此枚“下邲阳”背“十七两”三孔布首度著录,出现于张廷济《古泉拓本》,张氏手批“形质古朴,其字亦古雅可宝”。由于三孔币的形制和圆首圆肩圆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两足穿孔,故习称为三孔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也有公元前4世纪、3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自清中期始入谱录后,无论残、全均被视为珍品,但藏品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为日本银行,国内除少数公立博物馆外,私人收藏寥寥无几。据悉,此次在诚轩上拍的三孔布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此币由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极为珍稀。一般来说,三孔布币面纪地名,据学者研究,“下邲阳”在今河北省宁晋县东北;币背纪重量“两”或“朱”,间纪数字,分为两种币值,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半两),而目前发现以小型居多,大型三孔布存世较少。

中国钱币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之际的海贝应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要确定一枚古币的收藏价值,应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而铸造年代久远并不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唯一条件。另外,像历史上一些朝代曾经铸造过具有欣赏、纪念性的特殊钱币就很有史料收藏价值。下面就为藏友们总结一下中国最值钱的十枚古钱币。

↑【第十:清代重宝大清宝福一百铜币】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宝福局铸造“咸丰重宝·大清壹百”铜币 ,这枚古钱为试铸样钱,在业界被称为清钱之罕珍,为存世孤品。面文为“咸丰重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珍罕无比,包浆完好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空间,非常稀少及罕有。以322万港币高价成交,约人民币272万元。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宝福局铸造“咸丰重宝·大清壹百”铜币 ,这枚古钱为试铸样钱,在业界被称为清钱之罕珍,为存世孤品,其直径66.6毫米,厚47毫米,重面文为“咸丰重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钱体形制,制作甚为精湛,未曾流通,珍罕无比,是难得一见的品相,包浆完好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空间,非常稀少及罕有。

↑【第九:清代“宝源局造”背“镇库”】镇库钱是钱局在开铸流通钱之前,为压服邪恶,祈求吉祥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钱。镇库钱是钱局特制的非流通钱币,属于花钱中的珍品,因为它与钱币的铸造制度有关,所以古人在造钱谱时都将其和历代流通钱币一起收录。以253万人民币成交。清宝源局造背镇库:成交价格2530000元,(直径:115.2mm、重837.3g),珍,极美品。镇库钱是钱局在开铸流通钱之前,为压服邪恶,祈求吉祥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钱。镇库钱是钱局特制的非流通钱币,属于花钱中的珍品,因为它与钱币的铸造制度有关,所以古人在造钱谱时都将其和历代流通钱币一起收录。现在已知最早的铸有“镇库”字样的镇库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王朝铸造的“大唐镇库”,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第八:金代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天眷”为金熙宗完颜在位时的年号,时间不太长,前后不过三年。目前所知,已陆续发现了“天眷元宝”、“天眷通宝”、“天眷重宝”折三真书三种,其中通宝折二约为2枚,且多在河南、山东、山西等金统治区内出土。稀罕之至,毋庸置疑。以214.5万人民币成交。

“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早年出土于河南省,原为泉届名家收藏,已被学术界确认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是所见泉谱中唯一的实物。该钱币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钱文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钱币面略深而背稍浅,穿口干净利落,与当时时代特征完全吻合。对于金代铸钱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示范作用。另铸有“天眷元宝”钱。

↑【第七:清代“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雕母,也被称为祖钱,并不真正参与流通交换,只是在翻砂铸钱过程中使用的钱形模具。我国最早采用范铸法铸钱—先直接在砖石上过刻模,后用铜石等材料制成母范,再用母范翻铸大量子范铸钱。范铸法一直沿用到宋代,北宋时母钱翻砂法已经完全取代了范铸法,此法又延续近千年。最终成交价218.5万人民币。清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直径:60.4mm),缶宝八贝宝,扁丰长泉,珍,上美品

咸丰元宝宝泉局当五百雕母

雕母,也被称为祖钱,并不真正参与流通交换,只是在翻砂铸钱过程中使用的钱形模具。中国的货币的铸造方法延续数千年,影响广泛,周边国家,如:日本、泰国、朝鲜、越南、印尼、马来亚等均使用铸造法制作货币。我国最早采用范铸法铸钱—先直接在砖石上过刻模,后用铜石等材料制成母范,再用母范翻铸大量子范铸钱。范铸法一直沿用到宋代,北宋时母钱翻砂法已经完全取代了范铸法,此法又延续近千年,直至清末才被机器冲压方法所代替。

关于清代雕母制作过程的文字记载非常少,常被引用的总结起来有两种:一是清人鲍康的《大泉图录》;二是《皇家文献通考·钱币考》。鲍康在《大泉图录》中介绍道:每次开始铸钱币时,钱局先用质地纯净的上好象牙,按照拟铸造的钱币式样,雕刻成钱样,然后经钱法堂,即户部主管部门的官员审定通过。再由有资质承接官方订货的铜匠铺(如:老启盛斋)中的熟练工匠,用精铜(并非纯铜,而是配比合理的铜合金)雕刻而成带有小方孔或小圆孔的钱形模具,被称之为祖钱或雕母。当时只有熟练工匠才能雕出高质量的祖钱,印模过程中不会挂砂,从而形成光滑的钱模。准雕母须经钱局审定后,方可使用,而被称为“金口”的穿孔,必须由钱局工匠完成开穿工序,使之成为印模翻铸次级的模具——母钱形态。然后,再经由母钱印模,正式铸造出大批的流通货币。因为考虑到从雕母,到母钱,再到流通钱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数次缩模,且铸成后打磨抛光工序也会导致尺寸和重量减少,所以雕母都会留有加工余量,其尺寸明显大于正式流通的货币。整个货币铸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减重的过程。按照清代文献《皇家文献通考·钱币考》中的记载:每枚面值一文的雕母重约二钱三分,经过加工,制成母钱重一钱七八分,而最终制成流通钱币时,则重一钱至一钱二分。最近翻阅清人王庆云的《石渠余纪》,其中有关祖钱制作的记载讲道:首先铸成钱形铜饼(无文而圆),然后再加以雕刻。王庆云是道咸时的官员,曾在咸丰时,任户部左侍郎,即中央政府主管财政税收、货币发行的官员。他应熟知钱币的铸造过程,其描述应当比较准确。

当时,雕母都严格控制在钱局相关人员手中,极少流出,再加之清末民初、改革开放几代人不遗余力的大力搜罗,现在已经很难再新发现开门见山雕母了,而现有的雕母大部分或流出海外,或入捐各大博物馆。留存在市面上的雕母,自然更是稀如星凤,成为泉友和收藏者争相收藏的目标。此枚咸丰元宝宝泉局当五百雕母,在《咸丰泉汇》中定名为扁丰长泉。当年只雕刻了雕母,迄今未见母钱或流通钱面市。当五百、当千大钱,自咸丰三年十一月开铸,到咸丰四年六月停铸,铸造期仅七个月,据此推断,很可能此版咸丰大钱当年只停留在雕母阶段,并未正式开铸,故更为珍贵。是品咸丰元宝宝泉局当五百雕母,未经流通,品相上乘,近年罕见,称之为这次钱币拍卖分量最重的拍品也不为过。

↑【第六:战国时期秦银质半两大钱一枚】此枚大型半两是一枚绝对放大了的文景四铢半两钱,这枚钱钱形规整,地张浩净,缘穿修磨整齐,是一枚十分精致周正的大型“权钱”,该钱通体红斑绿锈,美观可人,属“开门见山”的西汉文景时期大珍品。以207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年间(公元前337—公元前321)铸造。银质,直径:66毫米,厚:7毫米,重:96.15克。此钱为上世纪50年代初马定祥得于西安,在马府秘藏超过半个世纪,存世孤品,颇为珍贵。极美品 沧海遗珠:银质大型半两钱的辨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马定祥先生在西安某泉友处收到一批秦汉半两钱,共有数十枚,其中有一枚银质大型半两,该大钱直径66毫米,重量96.15克,厚度7毫米。马先生得此大钱如获至宝,珍而重之。其间多位好友罗伯昭先生、孙鼎先生和李伟先先生都观赏过该钱,曾要求马先生承让,皆未如愿。该大钱在马家府上秘藏超过半个世纪。

↑【第四:赵国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重15.5克,此布也属于大型三孔布,上世纪出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边廓完整,浇口在首部,合范准确,铸造精美;仅有极小微修,极美品,以352.8万元人民币落锤,刷新记录。战国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重15.5克,此布属于大型三孔布,上世纪出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边廓完整,浇口在首部,合范准确,铸造精美;仅有极小微修,极美品。是品三孔布于1998年3月在陕西博物馆公开展出,并印有宣传图册《中国历代货币》,其中有此“武阳”三孔布彩图;于1999年至2001年由金泉博物馆公开展出,存世孤品,稀世名珍。国内首次拍卖。 三孔圆足布币俗称三孔布,是战国后期流通于赵国地区的货币。此布币面上下有三孔,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入圆足布类,属于圆足布一个品种。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着《吉金所见录》16卷,该书刊载“南行唐”背十二朱三孔布手摹本,首次向世人介绍这种布币。此后近两百年来虽时有发现,但获藏此布币者数目寥寥。故泉书认为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中华珍泉追踪录》 关汉亨 战国时期赵铸币。三孔布是由圆首圆肩圆足布发展演化而来,因其首部与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故名之为“三孔布”,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古泉名珍之一。对

↑【第三:战国时期“下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布】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流传有绪,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征集自海外资深收藏家族,极为珍稀。期初估价18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以368万人民币成交。战国时期“下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布一枚,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流传有绪,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征集自海外资深收藏家族,极为珍稀 有关三孔布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拍品“下阳”背“十七·两”三孔布首度著录,则出现于张廷济《古泉拓本》,张氏手批“形质古朴,其字亦古雅可宝”;张廷济殁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可以据知此枚三孔布入藏清仪阁的时间下限。以后不知飘坠何方,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始见踪迹,按沈子槎批校张廷济《古泉拓本》,此币下注小字“此品余得自范福升,以让叔驯者”,则当时由沈氏经手而入齐斋秘箧可以复按。

↑【第二:辽代年号平钱27枚】辽代年号钱及非年号钱一套共计27枚,包括每次改元之后所铸年号平钱24枚(辽共22个年号,其中在太平、大康两个年号里同时铸有通宝和元宝钱),非年号平钱3枚(通行泉货、壮国元宝、助国元宝);构成了完整的辽代年号平钱全家福。目前公、私藏家很难集全这些珍稀辽钱,是故此套辽代平钱就更加显得珍稀和难得。以425.6万人民币成交。辽代年号钱及非年号钱一套共计27枚,包括每次改元之后所铸年号平钱24枚(辽共22个年号,其中在太平、大康两个年号里同时铸有通宝和元宝钱),非年号平钱3枚(通行泉货、壮国元宝、助国元宝);构成了完整的辽代年号平钱全家福。目前公、私藏家很难集全这些珍稀辽钱,是故此套辽代平钱就更加显得珍稀和难得。

注:已经上海世佳艺术品有限公司-古玩检测站进行金属成份检测,拍卖成交后将向买家提供有关数据证明

通行泉货 契丹建国之前铸币。有多种版别,存世罕少。属于非年号钱。

天赞通宝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年间(922-926)铸造。

神册通宝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年间(916-922)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天显通宝 辽·太祖、太宗天显年间(926-938)铸造。

大同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大同年间(947年2-4月)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会同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年间(938-947)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天禄通宝 辽·世宗耶律阮天禄年间(947-951)铸造。

保宁通宝 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9)铸造。

应历通宝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年间(951-969)铸造。

乾亨通宝 辽·景宗耶律贤乾亨年间(979-983)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开泰元宝 辽·圣宗耶律隆绪开泰年间(1012-1021)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统和元宝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年间(983-1012)铸造。

太平通宝 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年间(1021-1031)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景福通宝 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年间(1031-1032)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太平元宝 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年间(1021-1031)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

重熙通宝 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铸造。

咸雍通宝 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铸造。

清宁通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铸造。

大康元宝 辽·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铸造。

大安元宝 辽·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铸造。

大安元宝(长安版) 辽·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铸造。

寿昌元宝 辽·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铸造。

天庆元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铸造。

乹统元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年间(1101-1110)铸造。

保大通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年间(1121-1125)铸造。属新近发现的辽钱珍品,存世极为罕少。

壮国元宝 辽·道宗时铸,属辽非年号钱。

助国元宝 辽·道宗时铸,属辽非年号钱。

↑【第一:清代镇库祺祥重宝】古钱“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大钱,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政,改元“祺祥”铸祺祥通宝、祺祥重宝。通宝为小平,重宝为当十。 不久发生政变载垣、肃顺、端华三大臣被杀,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祺祥”年号为时一个月即改为“同治”,所以祺祥钱的铸期不足一个月,因此量少极稀。最终成交价575万港币,约人民币485万。古钱“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大钱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政,改元“祺祥”铸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满文纪局。通宝为小平,重宝为当十。

不久发生政变载垣、肃顺、端华三大臣被杀,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祺祥”年号为时一个月即改为“同治”,所以祺祥钱的铸期不足一个月,因此量少极稀。祺祥重宝,面文为“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大钱其直径101毫米,厚47毫米,

其钱文书法,字深如刻,铜质为九炼铜,精工铸造,由于铸量稀少,地位特殊,历来为泉家关注和青睐,极高收藏价值,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空间,非常珍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