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吴冠中:艺术贵在无中生有

 耽读斋 2016-12-27

吴冠中《小鸟天堂》

吴冠中1995年创作的《小鸟天堂》,70×70cm,纸本彩墨。此件作品曾参加“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2004年6月法国巴黎展和北京展,多次出版。这是吴冠中自1974年开始画水墨整整三十年的重要展出,也是其创作高峰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件《小鸟天堂》正是吴冠中“黑色时期”的作品。这一阶段,他的作品一反过去那种抒情的银灰色,愈画愈浓、愈画愈满、愈画愈繁密、愈画愈深厚。这中间自然隐含着形式演进的规律,如由繁至简再进入新的繁;由具象至半抽象再到纯抽象,都是艺术进程必经的过程。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升迁,是朝向精神领域的迈进,是他的艺术进入佳境的标志。树林里集聚密匝匝的黑精灵,虽然只是抽离了具象的黑团,你或许感受到是鸟类,它们或啁啾,或飞翔,或依偎,斑澜具有节奏的色彩,喻意着春意盎然。


吴冠中《牦牛图》


吴冠中本是画油画出身,但他在走油画民族化时,他的水墨造型能力又使其别具优势,在这一点上,同样是画牛,他要比当代其他画家向在造型能力上要强。此件画于1992年,是他画牛最好的时间,此件至少是目前能够见到最好的。他画牛的作品极少,而且,吴先生曾下过决心,不能成为传世品的作品,不能出家门的,此件即是明证。


吴冠中《梅园》


《梅园》画于1995年,是另一件有重大绘画理论意义的作品,他认为,栩栩如生不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艺术贵在无中生有。酒是粮食或果子酿的,但已不是粮食和果子,酒也可说是无中生有吧!画农民革命的作品很多,珂勒绘制的就特别动人,人们介绍她画中深刻的情节构思,但其作品打动人的决定性因素还是独特的形式感。在欣赏性范畴的美术作品中,他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希望尽量发挥形式手段。


吴冠中《江南小景》


《江南小景》画于九十年代,这是一幅人生的缩写,他站在东西方绘画艺术大桥的最高处,因为他是一个学者型画家,他学贯中西,摸清了东西方艺术的家底,决心取二者之长,造出一座横跨中西的艺术新桥。他选择了取“西方形式规律”和“东方意境韵味”相融合的优化混血方案,并身体力行,进行油彩和水墨、土气和洋气、南柔和北刚、传统和现代等“对立因素”的优化杂交与良性互补实验,创造出一批批具有绘画本体性和自律性的混血新作,在古今中外的立交桥头,找到了通向东西南北的广阔天地。


吴冠中《武夷山径》


此幅是吴冠中画于1991年的作品,是他在内心中的一种永恒的艺术表现力在支撑他的内心天真的心灵,虽已是72岁的老人,但他的童心未泯。吴冠中的童年放牛、割草、抓蟋蟀、吃苦菜……父亲给他的万花筒视为宝贝,花斑千变万化的奥秘,一定超越事物之外表。童年宝贝的美丽,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在心灵不断扩展繁衍。如今童心的万花筒已在苦与乐的梦幻中,化为彩色雨,洒满吴冠中“灰、白、黑”三方净土。这很像春蚕渐变为蛹,又化为蝶而游于蓝天,充满超越生死之壮美。以童心来代表人类对自然的永恒爱护和艺术永存的信念,仅存于这一幅作品当中。


吴冠中《故乡》

 《故乡》是吴冠中最典型的作品,上钤“吴冠中印”一方,画江南水乡的生活特色,是他心中的伊甸园。吴冠中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创造出优化混血独具个性的新体系,成为林风眠之后中国新艺术的一位杰出代表,博得了东西方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和共鸣。他首次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举办个展,首创中国画拍卖天价并获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被世界公认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赢得了国际声誉,画出了彩虹人生。


吴冠中《松魂》

吴冠中的创作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画笔越来越轻快有力,他从不同对象身上抓取生命运动的主旋律并运用在作品中。八十年代中期,吴冠中的创作到达具象与抽象的临界线,其中《松魂》、《大江东去》等这一批作品标志着吴冠中风格的成熟。


《松魂》题材的创作始于八十年代初,此幅作品创作于1986年,系吴冠中艺术生涯后期之作。画家曾题曰“松难老,魂无形,几度捕魂画常新。”所以《松魂》题材常现其笔下。画面中点线的飞动流畅、构图的气韵生动、笔墨的着意着力,将心绪盘桓和意脉流动晕染的如梦如幻。他将具体的树木酝酿成某种力量的生命运动,从画家本人的创作笔记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此类已偏于抽象的作品创作过程,从精神力量去考虑它的形式构成。《松魂》就像吴冠中自己坚持的“风筝不断线”一样,绘画形象与自然物象不能中断,从流动着的富于生命能量的线条,来捕捉无形之“魂”,十足的中国魂。


吴冠中《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一直是江南之子吴冠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此幅《苏州园林》内容丰富,亭榭回廊、山石树木、黑瓦白墙、溪泉湖瀑、游鱼飞鸟、人形花影…无不被吴冠中先生尽揽画中。最巧妙之处在于构成作品的所有元素都充满了律动之美。在风中轻舞飞扬的蔓藤,透而瘦的湖石,翼然欲飞的水阁檐角,涌动的游人,涟漪的水面,特别是那一群游鱼,碧水红磷,相映成趣。池中鱼儿好似翩翩舞动的枫叶一般,有的悠哉游哉,有的在一起嬉戏,十分热闹。《苏州园林》一画将中国的意境美和西方的形式美完美结合,厚重与轻盈形成强烈对比又完美统一,以高度概括的表现和优美的情趣感染观画者。吴冠中先生带着对家园的深深情怀,线条随情感的起伏时而织细脆弱,时而活泼挺拔。江南园林美轮美奂,而吴冠中先生笔下的园林则更充溢着一位绘画巨匠的浪漫与激情。只能用一句“江南园林太美,不如吴冠中先生的画美”来形容了……


吴冠中《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吴冠中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佳作,曾多次展览著录。从画面上被皑皑白雪覆盖而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与青翠挺拔的松枝和山脚下一笔青绿,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对照,而又是那么的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山下松枝的用笔和墨色均极富变化,笔清色润中加上多处暖色点出了生命的韵律,画面中大面积的雪山线条连绵起伏,自然,清新,流畅,我们仿佛呼吸到了海拔4000米之上的空气,心旷神怡。

吴冠中先生将百年不化雪山精神和长青不朽的青松来自喻坚持与执着,可以想象创作是艰苦的,吴冠中自己在《东寻西找集》中说:烟雾茫茫,雪山总不肯露面。为了她——雪山,我们啃干馍就辣椒,一等十来天。我将板床移在窗口,朝朝暮暮窥视窗外的天空。偶然雨停云开,丽江玉龙雪山微露颜面。立即出门捕捉,但挥毫未及三五笔,她又缩回云层中去了。


吴冠中《瀑布》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做到完美极致。若是表现江南水乡,则渲染诗情画意;若是展现黄土高原,则粗线条式独具意境。无论何种,皆收放自如,艺术大师的恒久魅力即在于此。

    

此幅《瀑布》也极好地运用了线条的流动感,在大篇幅的白色中,仅以若明若暗的黑色线条勾勒,即将山泉顺势潺潺而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浓墨色块由远即近,以表现山石之状。吴冠中善于将中西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诚如此幅,对于四周背景的布置,颇有西画味道。吴冠中兼绘油画和国画,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往来具象抽象之间,在油画与水墨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生涯、艺涯浓缩了新艺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漂泊到生根到成长的曲折历程,也凝聚了留学海外的爱国画家在半个多世纪间的酸甜苦辣。


吴冠中《水乡小景》


《水乡小景》创作于1984年,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最常见、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艺术家,吴冠中对江南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和浓烈的情怀,使得先生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侬的韵味。

    

寥寥数笔墨线流畅而悦目,既准确地塑造了形体,也精细地分割了空间;大大小小的墨点彩点,看似不经意,却服从于统一的整体之中;画中的线和点,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运用上非常严格,有时一点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清淡的设色,还原了水乡湿润的气质,给人以无限的快感。


吴冠中《初春》

1970年代中期是吴冠中油画创作历程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艺术家背负沉重画箱,走遍中国名山大川,即景写生创作风景画,使西方的油彩媒材表现中国特有的山川风貌,中国景观因此从传统的山水画进入到现代风景画的范畴,是传统的承续、转换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又超越主题与内容,进一步探索和表现中国风景所蕴藏的形式美感,在油画创作中渗透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与书法线条等,使西方油彩流露出东方韵味,对应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初春》代表了他在写生风景创作的重要美学特征,其以线条和块面组织构图,兼有虚实、前后对映的空间层次。


启迪·真知·鉴藏·价值


【98%的人在读】

这是,于右任最好的字儿

颜真卿的10大学生,个个都是大师!

好书法:民国之后再无大师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