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与诗词写作浅说【征求意见稿】

 虹72 2016-12-27



诗词格律与诗词写作浅说【征求意见稿】



壬辰之春,余应王师建稳之约而将赴八一与后生诸子谈说诗词之道,乃作此案。噫!不佞时遗何多乎诗哉?惟时作小词遣兴而已矣。然今既欲论诗于故地,能不慎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是之谓乎!乃出此案,以就正于大方之家,苟能以一二赐教,时遗不胜受恩感激。

 

一、推荐书目: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0年版。

说明:本书是讲解诗词格律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讲得比较细致且附有部分诗韵及词谱,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过行文与举例带有一定“阶级性”,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特色。(本讲义主要依照本书而设计)

舒梦兰:《白香词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说明:本书号称“学词入门第一书”,当年启功先生在北师大讲诗词写作就推荐的此书,该书收录词谱100种,大致上涵盖了常见的词牌,且书后附有《增订晚翠轩词韵》,本人写作多年来一直用《白香词谱》,非常好用。另外,因该谱每首词都有注释和鉴赏,因此同时也是一本不错的诗词鉴赏累读物,缺点是收了一些较生僻的词牌。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说明:本书和《白香词谱》相比,对词牌的分类更细致,收录词牌也比《白香词谱》多一些。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其中不少词牌适用范围的解说很到位,如《浪淘沙》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且对具体仄声的用字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如《醉太平》第一、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及第四字,最好用去声。所以相比《白香词谱》来说就更专业、更精确。

王力:《王力词律学》,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说明:本书是一本研究词学理论的专著,其专业性是推荐书目中最高的,适于有志于从事词之文体学研究者使用。对于填词来说,本书的词谱是最详尽的,同时也是最精准的,王力先生设计的标谱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类似《白香词谱》等词谱中“可平可仄”一类术语的含糊性,是词谱中相当具有专业性的一本,但同时不得不承认,该词谱的识读有一定难度。

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中华书局,2000年版。

说明:两位作者都是词学大家,本书专门讨论词的问题,亦可参看。

 

二、诗的格律

1.基本概念:

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近体诗用韵相当严格,不同韵部不可通押。(举例:香菱学诗: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四声:平、上、去、入。(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入声字:短促的急降调。北方音中入声字消失,只能通过查背韵书掌握。(规律:ie、ue为韵的基本都是入声字,a、o、e、i、u等单韵结尾的可能是入声字,-n或-ng结尾的不会是入声字,ai、ei、ao、ou结尾的基本上不会是入声字。)

对仗:类似修辞中的对偶。

一般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注意:对仗不能用重字)

诗体:五古、七古(不受格律限制)、五绝、七绝(受平仄限制,必须平韵,原则上可不对仗)、五律、七律(绝句规则上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排律(中间句句对仗)

起承转合: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近体诗的平仄

绝句又称“截句”,就是从律诗中“截”出相连的两联,如首联颔联成绝或颔联颈联成绝,故而这里主要讲律诗的平仄,绝句的平仄可参照律诗的平仄相“截”而出,后不复赘述。

五律的平仄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首句若入韵则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举例: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首句首句若入韵则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律的平仄

(1)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首句首句若入韵则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举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首句首句若入韵则改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举例: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3.几点注意:

粘对

对:在对句中平仄相对。

粘: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孤平

一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如:“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就是犯孤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亦同理。)

拗救

(1)本句自救: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生,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同理“仄仄平平仄仄平”拗救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相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生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同理七言拗救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举例: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都是该用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寂”字,也救“五”字,属于本句自救加对句相救。第六句是孤平拗救,“明”字平声,救“月”字,属于本句自救。

 

4.平水韵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诗韵只能在一个韵部中押,词韵一般可以临韵通押。

举例:

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作诗只能选择【东】部或【冬】部,不能串押,词韵则可归为一部。

 

三、词的格律

1.基本概念:

小令、中调、长调(学界对区分标准有争议,一般以58字、90字为界)

一字逗:词的重要特性之一。有的句字其实是一字逗加少一字的句子,如“怅寥廓”,“对长亭晚”,“望长城内外”。

词牌:词的格式,通常与内容无关。

确定词牌后需要查找词谱确定该词牌的格律要求。

举例:

忆江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词的对仗:

固定对仗: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必须对仗。固定对仗情况比较少见。

自由对仗:一般前后两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不是必须对仗。

注:词的对仗不一定平对仄、仄对平;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万里雪飘”)。

 

附:有特别说明的词牌

(注:词的一般断句概念:句号为韵,逗号为句,顿号为逗。)

《南歌子》:起两句宜对仗。

《渔歌子》:中间三言两句宜对仗。

《忆江南》:中间七言两句宜对仗,首句第二字以仄声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捣练子》:首两句多对仗,且为上二下一句法,例作思妇怀念征人之词。

《忆王孙》:第四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第二、第三、第五句的第五字宜用平声。

《浪淘沙》: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醉太平》:第一、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及第四字,最好用去声。结局是一字逗。

《浣溪沙》:下阕起两句多对仗。

《阮郎归》:下阕起两三言句多对仗,上下阕结句最后三字,多为“平仄平”。词牌典故,宜作凄音。

《画堂春》:下阕起两句多对仗。

《南歌子》:上下阕首两句多对仗,结句多为上二下七或上六下三句。

《太常引》:两结句倒数第二字定要去声。

《鹧鸪天》:上阕第三、四句与下阙三言两句多对仗。

《小重山》: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一剪梅》:四字句多对仗,声调低抑。

《满庭芳》:上下阕第八句的第一字,若用仄声只限于用入声,不能用上、去。

《凤凰台上忆吹箫》:上下阕起两句多对仗。

《庆春泽》:起两句多对仗,词调缠绵蕴藉,宜作写情用。

《破阵乐》:声容激壮。

《金人捧露盘》:词牌典故,多苍凉激楚之音。

《扬州慢》:上阕第四、五句及下阕第三句皆一字逗。

《寿楼春》:声情低抑,全作凄音。

《沁园春》: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

《六州歌头》:音调悲壮,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

《生查子》:多抒怨抑之情。

《点绛唇》:第二句、第三句的第一字多用去声。

《好事近》: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一字逗。

《忆少年》: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一字逗。

《忆秦娥》:以入声韵为宜,上下阕结句第一字多用去声。

《贺圣朝》:上下阕的五子句多为去声一字逗。

《鹊桥仙》:上下阕起两句多对仗,例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踏莎行》:起两句多对仗。

《钗头凤》:声情凄紧。

《缠绵道》:下阙起句及第五句皆是一字逗。

《青玉案》:四字句多对仗。

《解佩令》:上下阕起两句多对仗。

《酷相思》:八言句是去声一字逗。

《祝英台近》:婉转凄抑,忌用入声韵。

《洞仙歌》:上阕第二句是一字逗,下阕八言句是去声一字逗,紧接一句还是去声一字逗。

《惜红衣》:宜用入声韵,上阕结句和下阕倒数第二句皆一字逗。

《法曲献观音》:上阕结尾去声一字逗引下五言两句,下阙结尾是去声一字逗引四言一句、六言一句。

《满江红》:宜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声声慢》:宜用入声韵。

《黄莺儿》:上下阕各以去声一字逗引五言对句。

《剑器近》:音节极低回掩抑。

《醉蓬莱》:上阕第一、第五、第八句,下阕第六、第九句,皆一字逗。

《暗香》:宜用入声韵。上阕第五字,下阕第六字,宜用去声。

《念奴娇》:若用其抒写豪壮感情,则宜用入声韵。

《绛都春》:第二句去声一字逗。

《桂枝香》:宜用入声韵,上下阕第二句去声一字逗。

《翠楼吟》:上下阕第七句去声一字逗,下阕第二句是一字逗。

《霓裳中序第一》:宜用入声韵,上阕第四句去声一字逗。

《水龙吟》:第九句去声一字逗,结句宜用一字逗。

《宴清都》:下阕第六句是一字逗。

《齐天乐》:上阕第七句、下阕第八句去声一字逗。

《雨霖铃》:宜用入声韵,上阕第二、第五、第八句去声一字逗。

《眉妩》:上阕第一句,下阕第二句,倒数第二句去声一字逗。

《二郎神》:结尾倒数第三句去声一字逗。

《拜星月慢》:上阕第五句及结句,下阕第四句及结句,皆一字逗。

《望远行》:结尾倒数第二句去声一字逗。

《疏影》:宜用入声韵。

《摸鱼儿》:上下阕结尾倒数第三句去声一字逗。

《贺新郎》:用入声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韵者较凄郁。

《兰陵王》:宜用入声韵。

《六丑》:宜用入声韵。

《夜半乐》:前段第四句一字逗。全曲格局开展,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声拍促数。

《菩萨蛮》: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渡江云》:下阕第四句一字逗。

《昭君怨》:上下阕第二句第五字多用平声。

《更漏子》:六字句倒数第二字,多用平声。

《西江月》:上下阕起两句多对仗,上下阕结句第五字多用平声。

 

四、文体有别

1.诗词之美感特质差异

叶嘉莹:《论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载《文学遗产》,2004(5)。

诗的主要的美感特质是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

诗是抒发作者的主体志意,因为接触到外在的情境,不管是大自然景物的呈现,或者人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种种事项,都会使得我们感动。“情动于中”然后写成诗,诗具有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这就是诗的美感特质。

就诗和词而言,诗是言志的,它的语言是男性化的语言,作者清清楚楚地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从《花间集》本身来看,它里面的语言有一种幽微要眇的特质,跟诗的整齐的语言不同,是一种女性化的语言。它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则是美色与爱情,这样就具有一种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象喻性。

王国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

张惠言:“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

 

2.诗词之形式节奏差异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诗里所有五言的句子,一般都是二—三的停顿,七言的都是四—三或二—二—三的停顿,可是词里则不然……词里边的五言句,可以是一—四停顿,而不都是二—三停顿。另外,词里的七言句,也不都是四—三停顿,有时也可以是三—四停顿。

如周邦彥《解连环》:“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单式”句法与“双式”句法

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停顿节奏是单数字者为“单式”,否则为“双式”,

在词中“如果双式的句法多,像周邦彥的《解连环》,它表现感情的情调,是缠绵往复低回。如果单式句法较多,它表现的就比较飞扬悠远。”

“双式”句法可以说是词相对于诗来说的一种特性(因为诗都是“单式”句法),这就使得词体常常表现出“音调的流利与顿挫两种特质的结合。”

举例:柳永《雪梅香》(朗诵便可感受到流利之美与顿挫之美)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往年,顿觉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3.小令与长调的区别

小令多为三、五、七音节的句子,且较少出现一字逗,故而多“单式”句法,而长调一般各言句比较错落,又常有一字逗出现,故而“双式”句法出现较多,在音节上就有顿挫之致。加之小令短小,故而多长于表达瞬间的情感体验,可使情感喷涌而出。而长调在句法上的顿挫感以及结构内容上的铺叙,就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深沉,情感体验也更丰富细腻。

举例:

李煜《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4.五言诗与七言诗的差别

总的来说,五言诗长于表达平缓的、典雅的、宁谧的感情,而七言诗长于表达动态的、激越的、浓厚的感情。

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细分则是二-二-一,或者二-一-二。

例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12)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2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1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12)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21,21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12)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21)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12,221)

整个句子是平稳的,“城阙”对“三秦”,“烽烟”对“五津”,能给人一种严整的甚至典雅的感觉。又或是安静的,“独坐”的情态对应着“幽篁”的地点,“人闲”的状态对应着“桂花”的清香,这种对应感塑造了宁谧安稳的阅读感受。

七言诗的节奏是:四-三,细分则是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

例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21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221,2212)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221,221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21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221)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212)

整个句子是流动的、活泼的,用“独在”与“异乡”两个词形容一个“异客”,其结构呈现出前重后轻的形式,这就与“独坐”与“幽篁”的一一对应有了很大的不同,“独在异乡为异客”显然不再具有静谧的体验,而是很浓烈的思想情绪的迸发。再看“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与“风烟望五津”类似景象的描写相比,也明显因其前重后轻的结构而失却了句子的平稳严整感,从而呈现出一幅富于动态的画面感。

 

五、写作入门

1.关于格律的两种看法:

黛玉道:“正是这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郭师英德:初学者不必计较内容高下,只要先把平仄押韵疏通了,便是好的。

 

2.用典

启功:典故即诗的小型集成电路。

语典:

黄庭坚:“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19《答洪驹父》)

举例: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典出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

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典出《诗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王籍:“鸟鸣山更幽”。(《入若邪溪》)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典出鲍照:“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玩月》)

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典出: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御街行》)

 

最为经典之例:“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事典: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拓跋焘、廉颇

 

3.次韵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举例:

时遗子《满庭芳·次萧寥丙戌韵作》

年来收拾旧物,忽见萧寥君丙戌夏寄《满庭芳》一首,至今已六岁矣,笺黄墨淡,人去悠悠,逝者亦如斯夫!萧寥君尝课予以诗词,当年唱和之乐犹记,而今同赋者又几人欤,焉不感慨系之乎?于是次韵而赋。

轻启红笺,宣黄墨淡,又惹一段新愁。白衣卿相,诗赋欲风流。漫羡年华锦瑟,多少事、欲说还休。怅流水,江梅谁寄,无语望西楼。    良宵常几度,清欢总是,别梦悠悠。念当时情语,依约还留。却道花前夜永,星河阔,同赏银钩。知何岁,溪亭沉醉,日暮泛轻舟。

 

附:萧寥子《满庭芳·见凤城梅雨怀》

时丙戌年四月既硕,气笼烟沙,骤雨落霏霏,竟不绝往此日,则天朗景煜,燠暑难堪,今霪雨绵绵,往嬉笑声不绝乎耳,终有叹,盖啸聚之日不久矣。然雨过有痕,随波逐流,风起而兴焉,人岂无此意乎?怀此赋记之。

骤雨霏霏,浮萍柳絮,尽化作烟海忧愁。画堂春晓,何处是风流。雾霭依稀旖旎,却只在、聚日将休。涟漪起,西窗共剪,何日话琼楼。    足音犹且尽,空余淅沥,望恨悠悠。渐氤氲清瑟,方自虚留。应是今宵酒醒,凭阑处,独赏银钩,倏回首,伊人在否,天际一归舟。

 

4.词牌选择

诸如《减字木兰花》、《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清平乐》等词牌转韵现象较突出,对于初学不熟悉音韵者更自由灵活。但需要注意类似《减字木兰花》等词需要使用类似起承转合的“诗法”,否则流于散漫。

 

 

附录:时遗居士诗词选

七律 赠吴君逸彰

三河公子少年游,俊逸豪侠漫九州。白马银鞍风飒飒,笛箫霜剑水悠悠。举杯尽释千秋怨,对饮曾销百世愁。随意名彰功业事,人生快意复何求?

 

雪来偶题

晨起复修《禹贡》之文,忽见窗外雪舞,感而为赋。

埋首山经思解意,忽然帘外雪纷纷。风来急下如盐洒,云破闲飞似絮魂。莫道经生唯五典,须知高士亦多闻。诗书漫卷出门去,我辈何妨乐命人。

 

夜读《玉茗堂诗》,感而为赋,兼怀昔人

汤义仍诗有“惟堪梦里期心赏,竹箐花溪过酉辰”句,余颇爱之,感而为赋,兼怀昔人。

清宵良夜诗书咏,道尽情长万水千。暮雨高楼独岂赋,碧云黄叶共谁怜。闫君尝作逍遥叹,李子空留寂寞笺。樽酒可堪还旧岁,梦回犹念丙戌天。

 

壬辰公历二月十四,陆君方迪来约小词,老夫今朝本无词兴,口占一绝

君道何妨新曲作,词成怎教寄红尘。他年若话巴山雨,谁是时遗梦里人。

 

清平乐 赠友

临风吹袖,月上高楼后。夜半促织更玉漏,聚散天涯把酒。    音容未改当年,只今回首留连。莫道轮台走马,与君一醉同欢。

 

南乡子

初夏雨疏狂,年少寻愁觅短长。往日良辰空念念,流光,最惹相思最断肠。    梦醒夜微凉,旧径依稀怅杜郎。却问昔人今何在?思量,惟见孤灯三两窗。

 

念奴娇 岁末怀远兼寄故人

残霞一抹,断云逐水散,寒鸦啼暮。独倚栏杆凝望远,晚照蓟门烟树。驿寄梅花,一年灯火,待把相思诉。征鞍欲上,春深还怕应误。    每念季子莼鲈,青衫湿袖,身在长门府。谁解流光踪迹处,换取韶华闲住。游子天涯,相逢几许,银汉知难渡。夜长人寂,细将归日来数。

 

御街行 有感

余晨起而赋《忆江南·咏雪》词成,寄而不复,余稍有叹,并因思故园光阴流转,忽焉生悲,乃作新词而怀之。

思君不见章台月,怅寂寞、杯独啜。才知去后未旬余,一日三秋伤别。音书无个,新词难寄,空对一江雪。   青梅年少十年越,叹逝水,凭谁说。青衿笑问故园情,唯是残诗三阕。只今回首,伊人犹念,心有千千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