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生熟”区别大,一字之差,效果迥异

 浮生随筑 2016-12-27

中药有别于天然药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加工炮制后应用,而中医辨证施治时又非常讲究药之炮制,也就是说生、熟炮制效果,用法各不同。中药的生用、熟用各有不同的功效和不同的疗效。

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的,到原始社会人们集体采猎,共同分享得来的食物,在食用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经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某些植物有害,某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中药炮制技术已有较大发展。神农本草经序录中 有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又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

中药的生熟药性之不同

生寒熟温

中药中的清热药多为寒性,但太寒又能伤阳,所以需制其太过。如生地性寒,主要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制成熟地则由寒转温,主要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作用;侧柏叶生用凉血止血,炙用性温,增加止血作用,治疗各种出血症。

生味熟异

每个药都有各药之味,制熟后也可以改变。生白矾味酸,煅成枯矾则味变酸涩。药材蜜炙增加甘味,酒炙多增加辛味,醋炙多增加酸味,盐炙多增加咸味,炭药,煅药多增加涩味。

生升熟降

生升熟降是中药的一大特征。如柴胡生品能升举阳气,醋制后则能疏肝解郁止痛,抑制升浮之性,而增强虚热的作用。

中药的生熟在功效及应用上的不同

生泻熟补

一些中药有生泻熟补作用,如甘草,生则泻火,炙则温中。何首乌生用能通便解疮毒,制熟则补肝肾,益精血,乌须黑发。若肝肾两虚病人用生首乌,非但不能补,却反遭泻下。

生猛熟缓

有些中药生品作用猛烈,制熟后却大为缓和。如大黄生品攻下作用很强,走而不守,直达下焦。制成熟大黄泻下作用明显缓和,也不伤胃。

生效熟增

中药制熟后会明显增强疗效。如蜜炙黄芪,甘草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一些止咳平喘药,紫菀、枇杷叶、款冬花等,蜜炙后能增强润肺作用。

生行熟止

所谓生行熟止,是指有些药生品具有行血、活血、凉血的作用,制熟后则止血或补血。如蒲黄生用行血,炒黑有止血作用。地榆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生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痛之效,常用跌打损伤,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熟三七则有补气补血功效。

生毒熟减

有些毒药不炮制不能用,如乌头、巴豆、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必须用各种方法处理以致其毒性后才能使用。乌头加热水处理后都能使其毒性降低;巴豆去油制霜后以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马钱子以油炸或砂烫可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由于炮制品种类繁多,内含成分各异,炮制方法不一,部分炮制品还加入各种辅料共同炮制,需要净制炮制。例如:山药和白术均为土炒。临床上常用于温中健脾止泻。对山药、白术二味中药的土炒方法均为干法炒;即先把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润透,切片,干燥后定量灶心土细粉置炒药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土呈轻松状态再把药材饮片倒入,翻炒至饮片表面附有土色透出药材固有的香气为度,放凉,炮制后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净制即为保证药材品质及入药部位为准确性的净要求。在炮制的粉碎过程中,药物有易碎、难碎、出粉高低等实际问题,必须按饮片制备程序制成饮片,这样即有利于粉碎,又有益于服后吸收,易于发挥疗效。有相当多的药物,必须依方认真炮制,使其疗效稳定。

总之,中药之生熟,虽一字之差,却效果千里,不可滥用,不可妄用。根据不同药物的不同加工炮制方法,作用原则和作用原理来使用。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